地名:團山寺鎮 | 隸屬:石首市 |
區劃代碼:421081110 | 代碼前6位:421081 |
行政區域:湖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鄂D |
長途區號:0716 | 郵政編碼:434000 |
轄區面積:約76.85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84萬人 |
人口密度:約239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10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連心橋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連心橋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長山村 | ~200 | 村莊 | 村范圍內有一座較長的山崗,人們習慣地稱它為長山,故因此而得名![詳細] |
王家場村 | ~201 | 村莊 | 傳說很久以前,此地住戶比較密集,有幾戶王姓的住戶在此開了茶館、酒館、雜貨鋪子、榨坊等,形成了一個小小的市場,久而久之,人們稱此地為王家場![詳細] |
新碼頭村 | ~202 | 村莊 | 據清朝年間,栗林河能通長江入洞庭湖時,貨船南來北往,人們在此新建了一個碼頭,便于裝卸貨物。后來,又辦起了雜貨鋪、茶館、酒館,形成了一個比較熱鬧的碼頭,…[詳細] |
黃古山村 | ~205 | 村莊 | 內有一小嶺,傳說很久以前,此嶺上一韓姓大戶修有府第,從而得名韓府山。人們后慢慢訛傳為黃古山,現為黃古山村民委員會所在地。…[詳細] |
曹家場村 | ~207 | 鎮鄉結合區 | 1949年前后,屬曹宜鄉所轄;1954~1957年,屬團山區公所初級聯社;1958年,公社化后,改名為團山公社遠景大隊;1961年,恢復區建制,后屬團…[詳細] |
宜山垱村 | ~208 | 村莊 | 相清代初期,有一鄭宜山的戶主,其族大人眾,家族比較富有。他組織家族人把該地段3個大水蕩把此蕩填平了,人們便習慣稱此地為宜山垱。…[詳細] |
過脈嶺村 | ~210 | 村莊 | 據明朝后期,過脈嶺,原名“王家坊”,是王之浩(南京兵部尚書兼北京刑部尚書)的家宅。人們相信這里有地脈神走,于是將王家坊更名過脈嶺。…[詳細] |
長安村 | ~211 | 村莊 | 長安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牛頭山村 | ~213 | 村莊 | 因此地有一座形似牛頭的山崗,人們稱牛頭山![詳細] |
小新口村 | ~217 | 村莊 | 以村內地片名稱及群眾性自治組織名稱命名。據1150年,栗林河自北河口入牛皮港,經觀音窖入團山河,后栗林河改道,水流向南直沖入團山河,此處名“新口“,為…[詳細] |
地名由來:
團山原名水滸山,清朝末年,水滸山在團山河中,四面臨水,山上建有一座廟,有一名人在廟上寫了一副對聯:“團轉皆江,蓬萊弱水非凡地;山峰獨峙,海市蜃樓別有天!睓M匾“團山寺”。團山寺代替水滸山之名至今。后因區、鄉、公社、鎮機構設于此地,故團山即成了區、鄉、公社、鎮的名稱。
基本介紹:
石首市團山寺鎮位于長江之濱,湖北省南端,是湖北省重點口子鎮之一。該鎮系洞庭湖區,轄區有秦克湖,高湖,赤燕湖三大湖泊。四周丘陵環抱,屬濱湖丘陵地區。生態環境好,土地肥沃,氣候適宜,盛產的秦克湖香米米形細長,狀似水晶,蒸熟的米飯晶瑩剔透,香氣撲鼻,柔軟可口,營養豐富,綠色保健,十分暢銷。
榮譽排行:
2022年3月,團山寺鎮被命名(確認)為2021年湖北省衛生城市(縣城、鄉鎮)。
2020年8月,團山寺鎮被湖北省交通運輸廳評為2019年度湖北省四好農村路示范鄉鎮。
2018年1月,湖北省環境保護委員會授予團山寺鎮2017年度湖北省省級生態鄉鎮稱號。
歷史沿革:
唐、虞、夏時,團山區屬西貢荊州之城;商時,為荊楚之地;西周時,乃楚國屬地;秦始皇二十三年(前224),屬南郡;漢,置南郡十八個縣,屬湖南華容一隅;三國時,乃隸屬于華容縣;西晉太康五年(284),團山屬石首縣;東晉、南朝梁代,團山屬華容縣;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復置石首縣,團山區屬石首縣;宋、元時期,為江陵府地域;明、清時期,團山屬荊州府之地;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民國,廢府建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