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馱娘巖村 | 隸屬:團陂鎮 |
區劃代碼:421125104259 | 代碼前6位:421125 |
行政區域:湖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鄂J |
長途區號:0713 | 郵政編碼:4380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內山上有一陡峭山巖。相傳昔日兵荒馬亂,有位將軍馱著老母到此巖下避難,敵軍四面包圍,他身馱老母浴血奮戰,力盡大呼一聲母子二人化為大小兩塊巨石,聳立山頂,山得名馱娘巖,村以此得名。
基本介紹:
馱娘巖村位處團陂鎮東南部,這里山青水秀,人杰地靈,1200人,耕地1100畝,面積11平方公里。遠近聞名的馱娘巖,山峰重疊、起伏延綿,山上怪石林立、千姿百態、樹青草綠、鳥語花香、更有潺潺溪水。山下庫塘星羅密布,良田千頃,村組公路連接四面八方,馱娘巖有著豐富的森林和石料資源,同時也是未開發的休閑旅游場所。馱娘巖人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勤儉創業,新開電排渠3公里,新建小型庫塘數處;吸引外商搞開發,修能了本村至蔡井集鎮的柏油路,全村開通了有線電視、電話、廣大村民拆舊屋蓋新居、舊貌換新顏、脫貧致富奔小康、文化素質大為提高。村將以飽滿的工作熱情、認真負責的務實精神,在鎮黨委,鎮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努力工作,
歷史沿革:
明清朝時期屬蘄水縣義門南鄉;民國時期屬第三區;1955年成立長征、復原兩個高級社,屬松山鄉、黃泥鄉管轄;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改為長征、復原兩個大隊;1966年兩社合并,名為黎明大隊,屬團陂區松山人民公社;1974年撤區并社后屬松山人民公社;1976年與曙光、共耕兩大隊合并,改名蔡井大隊;1979年元月分開,恢復黎明大隊;1981年更名馱娘巖大隊;1984年恢復區、鄉、村建制屬團陂區團陂鎮松山鄉,
周邊相關:
馱娘巖村附近有三角山國家森林公園、雨湖、斗方山風景區、聞一多紀念館、浠水縣博物館、策湖國家濕地公園等旅游景點,有巴河蓮藕、謝河辣椒、芝麻湖藕、散花藜蒿、望天湖胖頭魚、茅山螃蟹等特產,有浠水民歌、黃梅挑花、黃梅戲、武穴岳家拳、羅田畈腔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