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王家橋鎮 | 隸屬:松滋市 |
區劃代碼:421087106 | 代碼前6位:421087 |
行政區域:湖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鄂D |
長途區號:0716 | 郵政編碼:434000 |
轄區面積:約152.38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2.04萬人 |
人口密度:約134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13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王家橋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以修建人姓氏及交通運輸設施綜合命名。很久以前一王姓人家在此修建橋梁。…[詳細] |
花園橋村 | ~207 | 村莊 | 1950年后,屬松滋縣第五區;1958年后人民公社化時,屬花園人民公社,設立花園橋大隊;1961年恢復區、鎮建制,屬王家橋區路橋公社;1975年1月撤…[詳細] |
圍嶺村 | ~208 | 村莊 | 1950年后,屬松滋縣第五區;1958年后人民公社化時,屬王家橋人民公社,設立圍嶺大隊;1961年恢復區、鎮建制,屬王家橋區路橋公社;1975年1月撤…[詳細] |
民主村 | ~209 | 村莊 | 1950年后,屬松滋縣第五區;1958年后人民公社化時,屬花園人民公社,設立民主大隊;1961年恢復區、鎮建制,屬王家橋區路橋公社;1975年1月撤區…[詳細] |
店子嶺村 | ~210 | 村莊 | 1950年后,屬松滋縣第五區;1958年后人民公社化時,屬花園人民公社,設立新橋大隊;1961年恢復區、鎮建制,屬王家橋區路橋公社;1975年1月撤區…[詳細] |
太陽紅村 | ~211 | 村莊 | 1950年后,屬松滋縣第五區;1958年屬王家橋人民公社,設立太陽紅大隊;1961年恢復區、鎮建制,屬王家橋區路橋公社;1975年1月撤區并社,屬王家…[詳細] |
黃金堂村 | ~212 | 村莊 | “黃金堂”原名皇經堂,諧音黃金堂,喻為黃金滿堂。…[詳細] |
龍王井村 | ~213 | 村莊 | 1950年后,屬松滋縣第五區;1958年后人民公社化時,屬花園人民公社,設立雙臺大隊;1961年恢復區、鎮建制,屬王家橋區路橋公社;1975年1月撤區…[詳細] |
土橋村 | ~214 | 村莊 | 1950年后屬松滋縣第五區;1958年后人民公社化時,屬花園人民公社,設立土橋大隊;1961年恢復區、鎮建制,屬王家橋區路橋公社;1975年1月撤區并…[詳細] |
高河村 | ~215 | 村莊 | 1950年后,屬松滋縣第五區;1958年后人民公社化時,屬花園人民公社,設立高河大隊;1961年恢復區、鎮建制,屬王家橋區磚橋公社;1975年1月撤區…[詳細] |
磚橋村 | ~216 | 鎮鄉結合區 | 1950年后,屬松滋縣第五區;1958年后人民公社化時,屬花園人民公社,設立磚橋大隊;1961年恢復區、鎮建制,屬王家橋區磚橋公社;1975年1月撤區…[詳細] |
獨松樹村 | ~217 | 村莊 | 1950年后,屬松滋縣第五區;1958年后人民公社化時,屬花園人民公社,設立新生大隊;1961年恢復區、鎮建制,屬王家橋區磚橋公社;1975年1月撤區…[詳細] |
雙河村 | ~218 | 村莊 | 1950年后,屬松滋縣第五區;1958年后人民公社化時,屬花園人民公社,設立雙河大隊;1961年恢復區、鎮建制,屬王家橋區磚橋公社;1975年1月撤區…[詳細] |
關洲村 | ~219 | 村莊 | 1950年后,屬松滋縣第五區;1958年后人民公社化時,屬花園人民公社,設立關洲大隊;1961年恢復區、鎮建制,屬王家橋區磚橋公社;1975年1月撤區…[詳細] |
地名由來:
很久以前一王姓人家在此修建橋梁。故得名。
基本介紹:
出松滋市城區西行10公里,您便到了一個古老而又發達的鄉村重鎮——王家橋。他毗鄰松滋城郊,轄43個村(場),國土面積152.38平方公里,人口5.1萬。改革開放以來,勤勞純樸的王家橋人依托獨特的區位優勢,便捷的交通條件,豐富的礦產資源,完善的信息網絡,堅持“農業強鎮、工業興鎮、商貿活鎮”的發展理念,戮力同心、克難奮進,全鎮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日新月異,已成為松滋市城區“后花園”。特別是近幾年,該鎮始終把調整種植結構、增加農民收入作為全鎮經濟工作的重頭戲來抓,農業產業化形成規模,種子、水果、生豬成為強鎮富民的三大支柱產業。全鎮每年雜交制種面積都在10000畝以上,涵蓋水稻、油菜、蔬菜近10大類20
榮譽排行:
2020年7月,全國愛衛會命名王家橋鎮為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縣城)。
2019年9月,農業農村部認定王家橋鎮為第九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蜜柚)。
歷史沿革:
明初,鎮東南修有七重廟,后因朽壞,改建為二重廟宇,故名崇福寺。
清光緒元年(公元1875年),每逢山洪暴發,河水上漲,行人受阻。
河東王姓人家在此修一座木橋,得名王家橋。
清同治年間,松滋實行區都制,王家橋屬第三區上四都。
民國十八年屬第六區。
民國二十四年屬第三區。
民國二十九年八月,縣政府遷至王家橋之麻水坪張松橋家(今王家橋鎮圍嶺村四組),縣治達5年零1個月。
民國三十五年屬朝陽鄉,轄朝陽觀、斯家場、王家橋
“松滋蕎麥豆皮”近日獲得國家商標局授予的地理標志《商標注冊證》。這是繼石首“筆架魚肚”獲國家地理標志后荊州市的第二件國家地理標志商標產品。“松滋蕎麥豆皮”是傳統手工特產,發源于松滋市王家橋鎮(原麻水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