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 湖北省 > 天門市 > 蔣場鎮

湖北省天門市蔣場鎮

[移動版]
地名:蔣場鎮隸屬天門市
區劃代碼:429006103代碼前6位:429006
行政區域:湖北省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行政級別:鎮車牌代碼:鄂R
長途區號:0728 郵政編碼:431700
轄區面積:約72平方公里人口數量:約3.29萬人
人口密度:約457人/平方公里
下轄地區:1個社區、17個行政村
代碼城鄉分類簡介
永鎮橋社區~001鎮中心區
清順治元年(1644)有一名為陳永鎮的人在原村西頭修了一座橋,取名永鎮橋。1987年撤區建鎮后,人們沿牛張公路東西兩旁建起了住房,有些單位也搬到此路兩…[詳細]
張廟村~201村莊
因轄區內有張姓族人修建的一座祈福,供奉佛神像的廟宇,名張家廟,由于當時香火旺盛,名氣較大,周邊無人不曉,是以廟名命村名,體現了當時人們祈盼社會安寧,百…[詳細]
黑流村~203村莊
因轄區內有黑流渡而得名。范圍明初形成,清代屬下白湖村(鄉)。民國時期屬第五區黑流鄉。1949年5月屬蔣場區黑流鄉。1955年7月屬耙市區黑流鄉。195…[詳細]
三陽寺村~206村莊
因轄區內有一古廟名“三陽寺”得名。“三陽”指吉祥之意,人們的美好期待,“寺”指廟宇。…[詳細]
中和村~207村莊
因轄區內有中和場而得名。“中和”指當地一先賢人名。…[詳細]
饒場村~208村莊
因轄區內饒家場而得名。“饒”指姓氏,“場”指集市。…[詳細]
堤灣村~209鎮鄉結合區
范圍明代自然形成,清代屬下白湖村(鄉)。民國時期屬第五區賴場鄉。1949年5月屬蔣場區(第八區)賴場鄉。1955年7月為漁薪區賴場鄉。1956年成立迎…[詳細]
李場村~210村莊
于明初形成村落,清代屬下白湖村(鄉);民國時期屬第五區賴場鄉。1949年5月屬蔣場區(第八區)蔣場鄉。1955年7月屬漁薪區賴場鄉。1956年稱李場美…[詳細]
齊橋村~211村莊
于明初形成村落,清代屬下白湖村(鄉)。民國時期屬第五區賴場鄉。1949年5月屬蔣場區(第八區)蔣場鄉。1955年7月屬漁薪區賴場鄉。1956年屬曙光合…[詳細]
蔡潭村~212村莊
因蔡姓人家居住的村子旁有一潭而得名。范圍明代自然成村,清代屬下白湖村(鄉)。民國時期屬第五區黑流鄉。1949年5月屬蔣場區黑流鄉。1955年7月屬耙市…[詳細]
蔣場村~216鎮鄉結合區
范圍于明代自然成村,清代屬下白湖村(鄉)。民國時期屬第五區蔣場鄉。1949年5月屬蔣場區(第八區)蔣場鄉。1955年7月屬漁新區蔣場鄉。1956年屬蔣…[詳細]
柳口村~217村莊
因轄區內有一自然村叫柳口而得名。柳口,原名罶口,抗日戰爭時改為柳口,使用至今。…[詳細]
官河村~218村莊
因轄區有一自然村叫大官家河子而得名。范圍明代形成村落,清屬下白湖村(鄉)。民國時期屬第五區習家鄉。1949年5月屬蔣場區習家鄉。1955年7月屬漁薪區…[詳細]
孫嶺村~221村莊
范圍于元明朝代自然成村,清屬下白湖村(鄉)。民國時期屬第五區官祭鄉。1949年5月屬蔣場區(第八區)官祭鄉。1955年7月屬漁薪區官祭鄉。1958年改…[詳細]
官祭口村~222村莊
范圍于元明朝代自然成灣村,清屬下白湖村(鄉)。民國時期屬第五區官祭口鄉。1949年5月屬蔣場區(第八區)官祭口鄉。1955年7月屬漁薪區官祭口鄉。19…[詳細]
將軍路村~223鎮中心區
2018年,根據市行政村區劃調整改革,將賀灣村、西燕村合并,新建制村命名為將軍路村,辦公地點設在原西燕村村民委員會。…[詳細]
沙嶺新村~224村莊
2018年,根據市行政村區劃調整改革,將彭劉村、沙湖村合并,新建制村命名為沙嶺新村,辦公地點設在原沙湖村村民委員會。…[詳細]
代巷村~225村莊
范圍明代形成,清代屬下白湖村(鄉)。民國時期屬第五區黑流鄉。1949年5月屬蔣場區黑流鄉。1955年7月屬耙市區黑流鄉。1956年屬合豐第七合作社。1…[詳細]

地名由來:

說起蔣場的由來,相傳來源于“永鎮橋”旁的“蔣家店”。相傳,早在順治元年即1644年,蔣場這個地方就已經有人居住,是一個小型的民垸。這個地方原來是八百里洞庭湖的西岸,當時呢,河道溝渠很多,當時有一個叫陳永鎮的人牽頭,(集資)建了一座石橋,人們為了表彰這個人的功績,就把這座石橋叫“永鎮橋”。到了康熙元年即1662年,有一位姓蔣的老婦在“永鎮橋”的旁邊搭起了一個茅屋。這個姓蔣的老太太就以賣茶水針線為生,人們就叫“蔣家店”。到了康熙四年1665年的時候,就有剃頭鋪、雜貨鋪在這里開業經營,逐漸形成了一個小集鎮,后來就叫蔣家場,解放以后簡稱就叫蔣場。

基本介紹:

蔣場鎮(Jiangchang Zhen) 天門市轄鎮。是市境棉花集散地。1956年為天門縣第八區,1958年改稱公社,1984年設蔣場區,1987年建鎮。位于市境西南部,漢江北岸,距市區26公里。面積72平方公里,人口5.1萬。轄蔣場、柳口、官河、沙湖、彭劉、孫嶺、官祭口、賀家灣、西燕、張廟、西湖、黑流、戴巷、孫潭、山陽寺、饒場、中和、齊橋、李場、蔡潭、堤灣、江堤22個村委會和永鎮橋居委會。農業以棉為主,兼種油菜。鄉鎮企業有棉織、化工、建筑等行業。

榮譽排行:

2023年2月,蔣場鎮被命名為2023年度湖北省生態鄉鎮

歷史沿革:

春秋時期,屬鄖國地,戰國屬楚國竟陵邑。

民國時期,先后屬天門縣八區、五區。

1951年6月,為天門縣第八區蔣家場區。

1975年6月,設立蔣場公社。

1984年3月,改為蔣場區。

1987年11月,撤區建鎮。

張經偉

張經偉,又名考佴,1888年生于湖北省天門縣蔣場區賴場鄉一個富裕農民家庭。他祖父有5個孩子,有田產50余畝,分家后其父得田10余畝。張經緯一家自食其力,農忙耕作,農閑行醫、教私塾,可謂小康之家。張經偉

李國良

李國良(1908-1983)湖北省天門縣蔣場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2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區赤衛大隊大隊長,紅3軍第7師20團排長,新兵團連長,紅2軍團4師10團總支書

廖學道

廖學道(1910—1947),名東強,又名學導,號成美,化名祖德,湖北天門蔣場鎮廖家河嶺人,生于農民家庭。幼時讀私塾,1932年參加革命,任天西鄭灘鄉蘇維埃政府文書,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6月,參加中國

姚普生

姚普生(1903—1932)字經香,天門蔣場鎮人。1922年春,考入湖北省第一師范讀書。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秋,北伐軍到達武漢時,他在武漢(武昌)黃鶴樓演講是,帶頭歡迎北伐軍。隨后,他

胡恒山

胡恒山,天門蔣場鎮人,生于1921年1月,1940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時期,歷任地下黨支部組織委員,漁南工作隊小隊長,漁北區宣傳委員兼白竹小區委書記、游擊隊指導員,漁北區委副書記兼組織委員、

吳起曼

吳起曼(1906——1932),又名鳳卿,天門蔣場鎮吳家老臺村人。1925年參加革命,曾入黃埔軍校學習。1926年參加北伐軍時任連長。不久隨北伐軍回天門,在西鄉徐家榨屋臺等地興辦區黨部,組織農民協會。

陳貽訓

陳貽訓(1911—946),湖北天門蔣場鎮蔣場村人。土地革命初期參加兒童團,1930年12月參加赤衛隊,1931年加入共青團組織,1932年夏加入中國共產黨。1933年陳貽訓隨紅三軍主力轉戰湘鄂川黔邊


以下地名與蔣場鎮面積相當: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免费不卡 | 色综合久久综合网欧美综合网 | 欧美亚洲另类精品一区二区 | 性色AⅤ在线播放 | 亚洲日本人一成在线网播放 | 香蕉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