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 湖北省 > 天門市 > 竟陵街道

湖北省天門市竟陵街道

[移動版]
地名:竟陵街道隸屬天門市
區劃代碼:429006001代碼前6位:429006
行政區域:湖北省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行政級別:街道車牌代碼:鄂R
長途區號:0728 郵政編碼:431700
轄區面積:約68.1平方公里人口數量:約14.83萬人
人口密度:約2178人/平方公里
下轄地區:21個社區
代碼城鄉分類簡介
鴻漸社區~001主城區
唐代陸羽,字鴻漸,著有《茶經》,被后世尊為“茶圣”。出生于天門竟陵城區,在竟陵城區留有許多生活遺跡和歷史故事。以前此處建有一關坊,名“鴻漸關”。因故得…[詳細]
雁叫社區~002主城區
“雁叫關”在古城西湖堤上,相傳唐代陸羽棄于附近的湖堤之上,群雁糜集翼復,驚動龍蓋寺智積和尚,被智積和尚收養,明朝中時建有雁叫關。因轄區內有“雁叫關”故…[詳細]
慶云社區~003主城區
清乾隆年間于城東門外河堤上建一關坊,正面題額為“慶云關”,地名由此而來。…[詳細]
官路社區~004主城區
明、清時期朝廷官員到天門縣治多經此處渡河,故名。…[詳細]
東方社區~005城鄉結合區
該社區位于竟陵城區東部而得名。明洪武年間已形成居民點;清朝乾隆年間屬附城里陳家崗團。民國時期屬城東區;1949年屬第一區(城關區)東下街;1951年東…[詳細]
東湖社區~006主城區
該社區地處竟陵城東,因轄區內有東湖得名。…[詳細]
陸羽社區~007主城區
陸羽,字鴻漸,出生于竟陵,唐代茶學家,著有迄今為止的世界上第一部《茶經》,被后世尊為《茶圣》。此處有陸羽煮茶汲水的“三眼井”故名。與之相關的還有陸羽大…[詳細]
孫灣社區~008主城區
清康熙年間,此地為竟陵北湖湖區,孫姓居民在這里墾荒捕魚為生,建房而居,逐漸繁衍發展為自然村,后因戰爭和瘟疫,孫姓居民名存實無,沿襲老地名。…[詳細]
江河社區~009主城區
因轄區內有江家河而得名。此處明朝中葉已有居民點,至清代,屬下白湖村安和里黃土潭團;1949年屬天門縣第九區(黃土潭)黃龍鄉。1955年管理體制未變;1…[詳細]
公園社區~010主城區
清乾隆年間,這一代連年水災,龔、王、石、肖、劉等姓氏居民組織起來,筑一民垸,以龔、王兩大姓命名為龔王垸,后演變為公園,故名。…[詳細]
陽渡社區~011主城區
清順治年間,歐陽家族遷徙落戶于此段縣河兩岸,為方便往來,歐陽家族集資在此建一渡船碼頭,后稱陽家渡,故名。…[詳細]
大河社區~012城鄉結合區
天門河流經此處與楊林河交匯,形成河彎,歷來被稱為大河嘴,故名。…[詳細]
永豐社區~013主城區
此處地勢低洼,十年九淹,清咸豐年間,十里八鄉的村民組織起來,用一冬一春的時間筑一垸堤,綿延近10里,祈禱年年豐收,垸堤取名永豐垸,地名由此而來。…[詳細]
西龍社區~014主城區
清明時節,荊楚大地處處新茶飄香。 天門不產片茶,卻懂得品茗――1200年前,茶圣陸羽即誕生于天門市西龍村境內。 相傳,唐朝竟陵城西門的“西湖”外有…[詳細]
走馬嶺社區~015城鄉結合區
東晉時期,約1600年前,大德高僧支遁住西湖之濱龍蓋寺(西塔寺),支公喜養馬,常驅馬匹至此處放牧。后始有東、西走馬嶺之稱,今稱走馬嶺。因而得名。…[詳細]
風波湖社區~016城鄉結合區
2018年,根據市行政村區劃調整改革,將新建社區居民委員會、二龍社區居民委員會合并,新社區居民委員會命名為風波湖社區居民委員會,辦公地點設在原二龍社區…[詳細]
眾善寺社區~018城鄉結合區
清光緒16年,此處建有一座寺廟,名明軒廟,占地約10畝,香火旺盛。光緒20年大旱,農田顆粒無收,饑民四起,寺內慧積長老擠出齋米,在寺內為饑民施粥月余,…[詳細]
中嶺社區~021城鄉結合區
古時這一帶屬風波湖區,此處位于風波湖中間,因湖水作用的沖積,形成一道蜿蜒近3公里的土嶺,故名。…[詳細]
灣壩社區~022城鄉結合區
塆壩是竟陵城北的一個小集鎮,進城的古道彎彎曲曲,約有8里路程,稱彎八,后訛傳為塆壩故名。…[詳細]
新城社區~023主城區
天門新城地處竟陵城區南部,2006年開始第一期建設,社區所轄居民小組皆是商居樓盤,故稱新城。…[詳細]
弘善社區~024主城區
2018年,根據市行政村區劃調整改革,將祖師社區居民委員會、耀星社區居民委員會合并,新社區居民委員會命名為弘善社區居民委員會,辦公地點設在原耀星社區居…[詳細]

地名由來:

因大洪山余脈到此終止而得名。據《東皋雜錄》載:”竟陵者,陵之竟也”。即山陵至此終止的意思。

基本介紹:

竟陵,茶圣陸羽的故里,江漢平原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在這68平方公里的沃土上,15萬竟陵人憑借睿智、勤勞、自信,書寫著歷史的華章、時代的風流。竟陵,作為天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經濟建設獲得長足發展,社會事業得到蓬勃發展,多次榮獲省市嘉獎。連續獲“湖北省社會經濟綜合實力十強鄉鎮”、“楚天明星街道”等榮譽稱號,1997年被省委授予“全省鄉鎮黨委十面紅旗”,2003年被省委授予“先進性基層黨組織”稱號,2004年黨委書記劉藝新被評為“全省十佳鄉鎮黨委書記”。

近幾年來,按照市委“一主三化”的方針,竟陵城鎮集體企業改制步伐加快,民營經濟迅速發展,經濟建設突飛猛進。形成了以紡機、冶金機械為

+查看詳細竟陵街道概況>>

文化旅游:

茶圣故里園

茶圣故里園位于湖北省天門市老城區,是一個圍繞竟陵水鄉風光、歷史文化和唐代茶圣陸羽古跡遺存打造的國家4A級旅游景區,范圍東起天門市廣溝路,西至西湖路,北起陸羽大道,南至人民大道,總面積190.

胡家花園

胡家花園(又稱胡巡按官廳),位于天門市竟陵雁叫街孝子里,始建于1899年,為清代山西巡撫胡聘之故居。據有關專家認定,胡家花園是湖北省僅有的一座巡撫官廳,是保存最為完整,規模最大的晚清官邸。據

陸羽茶經樓

茶經樓位于湖北省天門市,坐落于陸羽故園內,為紀念《茶經》作者陸羽而建,2014年11月7日正式對外開放。茶經樓高53.85米,共九層,為仿唐式風格建筑,建筑面積5308平方米。茶經樓博物館設

陸羽紀念館

陸羽紀念館位于天門市竟陵城區西湖之濱,是為紀念1260多年前的“茶圣”陸羽而興建的,是一座以歷史文化名人陸羽生平業績為主題內容的具有古典園林特色的紀念博物館。館址在陸羽故里——西塔寺原址重建

天門西塔寺

西塔寺,位于湖北省天門市竟陵西湖湖濱,是江漢平原最古老的寺院,也是天門市最大的佛教寺院。西塔寺始建于東漢,迄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為歷代高僧駐錫。東晉永和至升平年初(約公元353-357年

+查看更多竟陵街道文化旅游景點>>

歷史沿革:

秦時,置竟陵縣。

五代時,后晉皇帝石敬瑭為避”晉”諱,改”竟陵”為”景陵”。

宋、元、明、清代,沿用。

清雍正四年(1726年),改為天門縣,竟陵為天門縣城。

民國時期,為竟陵鎮。

1951年,改為天門縣城關鎮。

1982年1月,復名竟陵鎮。

1987年10月,更名竟陵街道。

王漢庭

王漢庭(1914—1948),湖北天門竟陵辦事處慶云街人。幼年喪母,靠父賣小菜維生,小弟送人為子,他10多歲到舅父家學織襪。抗日戰爭時期,妻兒相繼病死,他不堪忍受日軍的統治,于1940年到天東干驛、馬

肖斯俊

肖斯俊(1916—1943),湖北天門竟陵辦事處慶云街人,1938年春在縣城參加旅省同學會籌建的抗敵后援會工作,開展抗日救亡宣傳運動。不久去湯池臨時學校學習,結業后加入黨組織。1939年縣城淪陷后,他

別學清

別學清(1906—1946),又名林二,化名曉山,湖北天門竟陵辦事處鴻漸街人。1926年10月至1927年夏,參加縣城工人運動。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以做布生意為掩護從事革命活動。抗日戰爭爆發后的1938

賀云南

賀云南(1923—1944),湖北天門竟陵辦事處河堤村人。1941年參加抗日斗爭,1943年在天京潛縣潛北區中隊當戰士。1944年秋隨隊駐扎在朱場鄉鴨棚街宿營時,突然遭到駐張港偽軍的襲擊包圍,他在突圍

朱少堂

朱少堂(1907—1939),湖北天門竟陵辦事處鴻漸街人。1938年3月參加革命,被派往黃潭鄉公所任民政股長,以賣小百貨為掩護,從事地下黨的情報搜集工作。1939年冬,在執行任務途中被國民黨一二八師部

胡祖元

胡祖元(1924—1944),湖北天門竟陵辦事處江河村人,幼年家庭貧窮,年紀稍大一點就給地主放牛做長工。1941年2月,他經人介紹在天北區石河一帶參加天北區抗日游擊隊,因他工作積極,作戰勇敢,不久加入

陶占魁

陶占魁(1918—1941),湖北天門竟陵慶云街人。1938年在黃潭參加革命,1939年任黃潭鄉特務長,1941年任第四聯鄉處情報員。1941年6月,因叛徒出賣被國民黨一二八師捉住,殺害于許家大灣。


以下地名與竟陵街道面積相當: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 日本久久香蕉一本一道 |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自产视频免费 | 五月天伊人久久大香线焦 | 中文字幕乱在线伦视频乱在线伦视频 | 在线精品亚洲观看不卡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