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汪場鎮 | 隸屬:天門市 |
區劃代碼:429006104 | 代碼前6位:429006 |
行政區域:湖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鄂R |
長途區號:0728 | 郵政編碼:431700 |
轄區面積:約73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3.07萬人 |
人口密度:約421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16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汪場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明朝末年,在古週河邊的高坡上有五六家姓汪的在此經商,生意紅火,附近的商家也先后搬遷到此,并成為周邊農產品的集散地。因在此經商的汪姓人較多,且生意興隆,…[詳細] |
新溝村 | ~203 | 村莊 | 轄區內王家新臺邊挖了一條新溝,故以新溝和群眾自治組織名稱綜合命名。…[詳細] |
崔王村 | ~206 | 村莊 | 依所轄區內崔家臺、王家臺兩個居民點和群眾自治組織綜合命名。…[詳細] |
別臺村 | ~207 | 村莊 | 落清代屬天門縣下白湖村泰寧里下週河所轄。民國時期屬天門縣第五區賴場鄉所轄。1949年為傅別鄉。1958年為火箭公社先進二大隊。1961年恢復區鎮制,為…[詳細] |
石潭村 | ~208 | 村莊 | 落清代屬天門縣下白湖村泰寧里下週河所轄,民國時期屬天門縣第五區賴場鄉所轄。1949年后為第八區傅別鄉。1958年為火箭公社燈塔四大隊。1961年恢復區…[詳細] |
沙嶺村 | ~212 | 村莊 | 落清代屬天門縣下白湖村泰寧里下週河所轄,民國時屬天門縣第二區金場鄉所轄。1949年屬第八區雷場鄉先進七大組。1958年為火箭公社先進七大隊。1961年…[詳細] |
金場村 | ~213 | 村莊 | 落清代屬天門縣下白湖村泰寧里下週河所轄,民國時屬天門縣第二區金場鄉所轄。1949年后為第八區區金場鄉先進八大組。1958年為火箭公社先進八大隊。196…[詳細] |
楊店村 | ~214 | 村莊 | 落清代屬天門縣下白湖村泰寧里下週河所轄,民國時屬天門縣第二區金場鄉所轄。1949年后為第八區雷場鄉先進九大組。1958年為火箭公社先進九大隊。1961…[詳細] |
三橋村 | ~221 | 村莊 | 以轄區內有三座小橋,故以三橋和群眾自治組織名稱綜合命名。“三橋”,指蘇口、廣字、五塔三座橋。…[詳細] |
方橋村 | ~222 | 村莊 | 落清代屬天門縣下白湖村,泰寧里下週河所轄,民國時屬天門縣第一區黃譚鄉所轄。1949年為天門縣第九區三橋鄉。1958年屬白茅湖農場。1961年恢復區鎮制…[詳細] |
江橋村 | ~223 | 鎮鄉結合區 | “江橋”指村所在地一小橋的名稱江家橋。落清代屬天門縣下白湖村泰寧里截河鄉所轄,民國時屬天門縣第一區截河鄉。1949年后為第七區高橋鄉。1958年為小廟…[詳細] |
大興村 | ~225 | 村莊 | 落清代屬天門縣下白湖村泰寧里下週河所轄,民國時期屬天門縣第五區賴場鄉所轄。1949年為第八區鄭灘鄉。1958年為火箭公社燈塔二大隊。1961年恢復區鎮…[詳細] |
羅陽村 | ~226 | 村莊 | 落清代屬天門縣下白湖村泰寧里下週河所轄,民國時屬天門縣第二區金場鄉所轄。1949年為第八區羅楊鄉先進四大組,1958年為火箭公社先進四大隊。1961年…[詳細] |
賴場村 | ~227 | 鎮鄉結合區 | 落清代屬天門縣下白湖村泰寧里下週河所轄,民國時期屬天門縣第五區賴場鄉所轄。1949年后為第八區民部鄉。1958年為火箭公社燈塔一大隊。1961年恢復區…[詳細] |
艾臺村 | ~228 | 鎮鄉結合區 | 落清代屬天門縣下白湖村泰寧里下週河團。民國時期屬天門縣第三區金場鄉所轄。1949年后為第九區三橋鄉。1958年為火箭公社先進三大隊。1961年恢復區鎮…[詳細] |
雷場村 | ~229 | 村莊 | 落清代屬天門縣下白湖村泰寧里下週河所轄,民國時屬天門縣第二區金場鄉所轄。1949年后為第八區雷場鄉。1958年為火箭公社先進六大隊。1961年恢復區鎮…[詳細] |
艾垸村 | ~230 | 村莊 | 1949年屬耙市區艾代鄉。1958人民公社時屬截河公社勝利一大隊。1961年恢復區、鎮建制屬小廟區截河公社勝利一大隊。1975年撤區并社,屬汪場公社艾…[詳細] |
地名由來:
因最早在此經商的汪姓人較多得名。
基本介紹:
天門市轄鄉。為市西南農副產品集散地。1956年屬天門縣第八區,1975年改汪場公社,1979年并入蔣場公社,設管理區,1987年置汪場鄉。位于市境西南部,距市區12公里。面積73平方公里,人口4.9萬。天(門)蔣(場)路橫貫境內。轄楊橋、高橋、汪場、艾臺、方橋、啟后、三橋、羅場、江橋、別臺、大興、車垱、賴場、石潭、古堤、崔王、羅巷、新溝、楊店、沙嶺、艾垸、廖河嶺、雷場、金場24個村委會。農業以棉為主,兼作水稻。有供銷社、商業網點。
榮譽排行:
2023年12月,汪場鎮被評定為2022年度湖北省“四好農村路”示范鄉鎮。
2020年7月,全國愛衛會命名汪場鎮為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縣城)。
文化旅游:
汪場西灣民居位于天門市汪場鎮雷場村,年代為清。類別為古建筑。2011年6月,被公布為第二批天門市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春秋時期,屬鄖國地。
戰國時期,屬楚國竟陵邑。
民國時期,先后屬天門縣八區、五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1987年12月,先后為天門縣蔣場區、蔣場公社所轄。
1987年12月,成立汪場鄉。
1997年,撤鄉建鎮。
馮永祿(1915—1946),湖北天門汪場鎮羅巷村馮家臺人。1939年春參加革命,同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他參加革命和黨組織后,在賴新場一帶從事抗日武裝的發動工作,并打入國民黨聯保處作內線,偵察傳遞
樊啟才(1926—1945),湖北天門汪場鎮雷場村人,生于貧苦農民家庭。1942年參加革命,任天京潛縣稅務局稅卡司票員,活動于漁薪河一帶。地方頑匪、日偽軍,常跟蹤窺伺,妄圖沖擊稅卡,搶劫稅款。1945
廖啟發(1919—1947),湖北天門汪場鎮齊橋村人。1940年在天西參加地方游擊隊,1941年8月任漁南聯鄉中隊長。抗戰勝利后參加反內戰斗爭,1946年初任黑流鄉鄉長,中原突圍后按組織安排隱蔽,19
崔長發(1921—1943),湖北天門汪場鎮別臺村人。1941年春參加革命,1942年任天京潛縣抗日民主政府公安局手 隊戰士,1943年7月奉命到別臺村偵察敵情,途徑漁薪被日偽軍捕捉,關押天門縣城東寺
陳方澤(1915—1946),湖北天門汪場鎮汪場村人,1940年參加革命,1942年任漁南汪漢鄉經濟股長,1944年任天京潛縣公安局經濟股長。抗戰勝利后參加反內戰斗爭,1946年10月在家隱蔽時被叛徒
梁冶浩(1927—1945),湖北天門汪場鎮古堤村人。1944年7月參加革命不久,調任天京潛縣民主政府公安局戰士,參與維護抗日根據地的社會治安和敵情偵探工作。抗日戰爭勝利后投入反內戰斗爭。1945年1
黃一香(1921—1946),湖北天門汪場鎮齊橋村人。1942年在本地漁南區參加革命不久,任蔣場鄉游擊隊戰士。1943年至1945年夏,在漁南參加敵后抗日斗爭。抗日戰爭勝利后參加反內戰斗爭,194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