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關刀鎮 | 隸屬:通城縣 |
區劃代碼:421222103 | 代碼前6位:421222 |
行政區域:湖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鄂L |
長途區號:0715 | 郵政編碼:437000 |
轄區面積:約120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3.21萬人 |
人口密度:約268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19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官塘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官塘坳是湖廣通商驛道,古名官塘市。解放前,近千米長的石板老街口,有二十多家店鋪做生意,客店、布匹、雜貨俱全。1950年屬官和鄉官塘村;1955年為官和…[詳細] |
高沖村 | ~200 | 村莊 | 1950年后高沖屬鯉港鄉、坪上屬大柱鄉、黃泥屬五流鄉;1958年后高沖屬麥市(先鋒)人民公社鯉港管理區高沖大隊、坪上屬沙堆(火箭)人民公社大柱管理區坪…[詳細] |
八仙村 | ~201 | 村莊 | 八仙片:1950年屬八合鄉;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屬沙堆(火箭)人民公社大柱管理區八仙大隊;1961年屬沙堆區大柱公社八仙大隊;1963年屬水興區八…[詳細] |
白馬村 | ~202 | 村莊 | 相傳古代有一匹白馬在此地河洲上修煉成正果后,被封為白馬將軍,后人便將此地命名白馬洲,故名白馬村。…[詳細] |
楊田村 | ~203 | 村莊 | 1950年后,屬鯉港鄉七社、五流鄉八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屬麥市(先鋒)人民公社鯉港管理區田東大隊和楊叟大隊;1961年恢復區、鎮建制,屬水興區…[詳細] |
五流村 | ~204 | 村莊 | 所處地段有五條溪流從中流過匯成一條港,故名五流![詳細] |
八燕村 | ~205 | 村莊 | 20世紀60年代初,此地設立有以地域內居民點命名的燕堝鄉,鄰村有個以居民點命名的八仙臺鄉。后來,兩鄉合并,以兩鄉鄉名的各一個字組成八燕鄉。自此以后,以…[詳細] |
里港村 | ~206 | 村莊 | 里港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關刀村 | ~207 | 鎮鄉結合區 | 傳說一:三國時期,關羽與曹操交戰失利,突出重圍,路過此處,由周倉肩著的青龍偃月刀掉在橋邊的青石板上,留下一道深深的刀印,后來在此處修橋,名“關刀橋”![詳細] |
春雷村 | ~208 | 村莊 | 20世紀80年代初,全國開展轟轟烈烈的農業學大寨運動,劈山造田,多次被省、市、縣評為先進單位,有“春雷大隊響春雷”之說,故以“春雷村”命名![詳細] |
水興村 | ~209 | 鎮鄉結合區 | 1950年屬水興鄉二村;1955年為新民一社;1958年后屬麥市人民公社水興管理區西安、水興大隊;1961年后屬水興區水興公社西安、水興大隊;1972…[詳細] |
臺源村 | ~210 | 村莊 | 原張源村:1950年屬水興鄉一村;1955年屬水興鄉同盟二社;1958年屬麥市人民公社水興管理區斷山大隊、紅恩大隊;1961年屬水興區水興公社斷山、紅…[詳細] |
新建村 | ~211 | 村莊 | 原塹下村:1950年屬金塘鄉一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屬麥市(先鋒)人民公社水興管理區塹下大隊;1961年屬水興區茶鋪公社塹下大隊;1973年屬水…[詳細] |
黃豐村 | ~212 | 村莊 | “黃豐”指村東黃峰山,簡寫為黃豐。1950年后屬金潭鄉一社;1955年后屬金先社(茶鋪)金潭十二社(黃豐);1958年人民公社化,同屬麥市(先鋒)人民…[詳細] |
云水村 | ~213 | 村莊 | “云水”指云溪水庫。1950年屬云溪鄉高九社、高二社、清流十二社;1955年高九社、高二社、清流十二社合并為云溪鄉十二社;1958年后屬麥市(先鋒)人…[詳細] |
楊家村 | ~214 | 村莊 | 1950后屬道上鄉云七社(楊家片)、云九社(方山片);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屬麥市(先鋒)云溪管理區楊家大隊和方山大隊;1961年恢復區鎮建制,屬水…[詳細] |
高橋村 | ~215 | 村莊 | 1950年屬高橋鄉;1955年屬高橋鄉十一社;1958年屬麥市(先鋒)人民公社云溪管理區高橋、文坳大隊;1961年屬水興區云溪公社高橋大隊、文坳大隊;…[詳細] |
道上村 | ~216 | 村莊 | 1950年后屬云溪鄉白竹村;1955年屬云溪八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屬麥市(先鋒)人民公社云溪管理區道上大隊;1961年恢復區、鎮建制,屬水興區…[詳細] |
棋盤村 | ~217 | 村莊 | 1950年屬上堡鄉白竹村、沙圾村和棋盤村;1955年分別為上堡六社、上堡四社、上堡五社;1958年后屬麥市(先鋒)人民公社云溪管理區自竹大隊、沙塅大隊…[詳細] |
東山村 | ~218 | 村莊 | 雷洞片:1950年后,屬上堡鄉一社;1955年屬云溪鄉金剛社;1958年屬麥市(先鋒)人民公社云溪管理區雷洞大隊;1961年屬水興區云溪公社雷洞大隊;…[詳細] |
地名由來:
因鎮人民政府駐地名為關刀橋得名。傳說一:三國時期,關羽與曹操交戰失利,突出重圍,路過此處,由周倉肩著的青龍偃月刀掉在橋邊的青石板上,留下一道深深的刀印,后來在此處修橋,名“關刀橋”。傳說二:19世紀40年代,當地老百姓合力在此修建石橋。在采石時,發現一石塊中間有一塊白斑,酷似戲曲中見過的關云長使用的青龍偃月刀,人們將此橋取名為“關刀橋”。
關羽(162?-220),漢族。生于東漢桓帝延熹年間,字云長,本字長生,河東解良人(今山西運城市)。三國時期蜀漢著名將領,前將軍,漢壽亭侯,軍事家。死后受民間推崇,又經歷代朝廷褒封,被人奉為關圣帝君,佛教稱為伽藍菩薩,尊稱為“關公”。關羽被…… 關羽詳細信息++
曹操(155年7月18日-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漢族,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國東漢末年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和詩人,三國時代魏國的奠基人和主要締造者,后為魏王。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為魏武帝。 曹操…… 曹操詳細信息++
基本介紹:
關刀鎮版土面積120平方公里,下轄19個村,1個居委會,183個村民小組,9897戶,常住人口41728人。全鎮共有省級貧困村8個,貧困人口10160人,耕地面積27302畝,其中水田面積25292畝。2002年工農業總產值1.75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0.8億元,農業總產值0.95億元,人平純收入1824元。
近年來,關刀鎮黨委、政府牢固樹立“興工強鎮促發展,招商引資壯實力”的指導思想,按照“發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開放要有新局面,各項工作要有新舉措”的發展思路,緊跟時代步伐,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以人為本,開拓創新,克難奮進,加快建設步伐,促進了我鎮經濟和社會的全面發展,取得了一個
榮譽排行:
2019年12月,關刀鎮被命名為2019年度湖北省省級生態鄉鎮。
文化旅游:
黃鶴樓山位于縣城東南15公里東與關刀鎮毗鄰南與老鷹尖交界,西北與陽臺尖山脈相連。頂列三大峰以和尚場為最高海拔633米。據舊志載葛稚川跨鶴憩此,俗名黃鶴樓石址尚存邑人杜世眭詩記勝:雞群獨立在穹
歷史沿革:
1950年,屬水興、鯉港等鄉。
1958年,屬水興區鯉港、八仙、水興、云溪4個公社。
1975年,屬高沖、水興、云溪3個公社。
1983年,設立通城縣水興區,轄水興鄉、云溪鄉、里港鄉、高沖鄉和關刀橋鎮。
1987年,撤區建鎮,設立關刀鎮和云溪鄉。
2001年,關刀鎮與云溪鄉合并為新關刀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