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大幕鄉 | 隸屬:咸安區 |
區劃代碼:421202200 | 代碼前6位:421202 |
行政區域:湖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鄉 | 車牌代碼:鄂L |
長途區號:0715 | 郵政編碼:437000 |
轄區面積:約163.06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94萬人 |
人口密度:約119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2個社區、13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常收社區 | ~003 | 鄉中心區 | 因轄區主要街道為常收街而得名。2004年,成立常收街社區居民委員會![詳細] |
石橋社區 | ~004 | 村莊 | “石橋”指境內有一石拱橋。2004年,成立石橋社區居民委員會。與雙垅村村、居合一![詳細] |
井頭村 | ~227 | 村莊 | 村莊一口有護欄有井蓋的水井遠近聞名,故稱“井頭”![詳細] |
金雞山村 | ~228 | 村莊 | 因轄區內的金雞山而得名。明清時期,隸屬咸寧縣金城鄉三都。民國時期,月塘、塘角陳、塘角佘、祝家橋、沙芳5個村莊,隸屬咸寧縣大幕鄉(駐桃花尖黃家)月塘保(…[詳細] |
泉山口村 | ~229 | 村莊 | 這里過去是一條街,做小生意的人較多,是桃花尖通往高橋的一條總路,街口有一口泉,兩邊都是山,故名“泉山口”。…[詳細] |
桃花尖村 | ~230 | 村莊 | 桃花尖村位于咸安區大幕鄉境內,自然資源豐富,生態環境良好,全村森林覆蓋率高達90%,是典型的山區林業村莊。近年來,大幕鄉桃花尖村在區委、區政府及大幕鄉…[詳細] |
馬鞍頭村 | ~231 | 村莊 | 原為馬鞍頭村,1987年9月更名為馬安頭村![詳細] |
常收村 | ~232 | 鄉中心區 | 村境內有常收大畈,名為常收畈,村委會依常收畈而名![詳細] |
西山下村 | ~233 | 村莊 | 轄區內有一座“獅子山”,全村21個村莊在“獅子山”腳下定居,因方言“西”與“獅”近音,故名。2005年3月,西山下、章堡2個村合并為“西山下村”![詳細] |
石橋村 | ~234 | 村莊 | 因所在地有一古石橋而命名。明清時期,隸屬鄂城縣馬跡鄉馬三里。民國時期,河嶺、港口、姚家、陳家畈4個村莊隸屬咸寧縣大幕鄉(駐桃花尖村)東畈保(駐東畈),…[詳細] |
東源村 | ~235 | 村莊 | 因地處東源河兩岸,故名。明清時期,隸屬咸寧縣金城鄉六都。民國時期,孔家、胡家山、溪鋤窩外屋、溪鋤窩里屋、溪鋤窩、郭家棚、陳金、章家山8個村莊。高塆、下…[詳細] |
大幕村 | ~236 | 村莊 | 原名“太母山”,又稱“大磨山”,此山海拔954.1米,山腳下為大幕村,因山而名![詳細] |
高峰村 | ~237 | 村莊 | “高峰”指白云山高聳的山峰。明清時期,隸屬鄂城縣馬跡鄉馬三里。民國時期,九門阮等10個村莊隸屬鄂城縣毛家區楊林鄉(小鄉)。1950年5月,九門阮等10…[詳細] |
雙壟村 | ~238 | 村莊 | 2001年撤小鄉并大鄉后成為三個村合并的雙壟村駐地,以老地名取名![詳細] |
南山村 | ~239 | 村莊 | 2005年3月,由北山、學堂胡2個村合并為南山村。因轄區內所在的山叫南山,故名。…[詳細] |
地名由來:
因轄區地處幕阜山系大幕山北坡得名。
基本介紹:
大幕鄉位于咸安區東南部,總面積163.06平方公里,屬低山丘陵地帶,東北方是海拔695米高的白云山,東南方是海拔954米高的大幕山,鄉政府所在地常收距107國道和京廣線20公里,距咸安城區30公里,市級公路肖星線和橫常公路在此交匯。
全鄉轄26個村233個組和2個居委會,現有人口4萬余人,其中長年外出務工人口1萬多人,是全區有名的外出務工大鄉和湖北省重點扶貧開發鄉鎮。在我國土地革命和抗日戰爭時期,大幕是鄂東南的重要革0據地。
全鄉現有中學2所,小學27所,在校學生6500多名, 教育質量位居全區榜首。
全鄉耕地面積3萬畝,森林面積30萬畝,其中楠竹林7萬畝,高山
榮譽排行:
2021年10月,大幕鄉上榜2020年度湖北省“四好農村路”示范鄉鎮名單。
2021年2月,湖北省環境保護委員會命名大幕鄉為2020年度湖北省省級生態鄉鎮。
歷史沿革:
1952年,屬咸寧縣七區、八區。
1958年,為高橋公社大幕管理區。
1961年,撤區建社析置大幕和石橋2個公社。
1987年9月,改大幕鄉。
2001年3月,石橋鄉并入大幕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