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黑虎山村 | 隸屬:西陵開發區(窯灣街道) |
區劃代碼:420502010206 | 代碼前6位:420502 |
行政區域:湖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鄂E |
長途區號:0717 | 郵政編碼:443000 |
城鄉分類:城鄉結合區 | 分類代碼:112 |
地名由來:
黑虎山上生長著茂密的松樹,從上俯視黑虎山形似一只匍匐在此處的黑虎,故稱“黑虎山”。而村委會駐地于此,故組建成立時以其冠名。
榮譽排行:
2013年7月,湖北省環境保護廳命名黑虎山村為2012年度湖北省省級生態村。
基本介紹: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位于宜昌城北郊的西陵區黑虎山村,青巒起伏,花木扶疏,鳥囀鶯啼,空氣清新。這方緊鄰西陵白鷺自然保護區的清幽之地,被譽為宜昌中心城區的后花園。
這里依山傍水,風景旖旎。黑虎山林區植被蔥郁,黑虎山水庫煙波浩渺,成群的白鷺悠然棲游于竹林翠柏之間,構成一幅山水輝映、霞鷺齊飛的動人畫卷,在吸引游人驚嘆駐足的同時,更成為攝影愛好者的天堂。興建于山水間的休閑度假村,由生態度假、貽心靜心、商務接待、農家餐飲、健身娛樂等功能區組構成,景區建設以自然山水為依托,兼顧人文景觀,水岸垂柳依依,道旁奇花修竹,廓、亭、樓、榭點綴于綠水青山之間,透出鄉村旅游的秀美與恬靜。
“春有山花秋
信息來源:荊楚網
歷史沿革:
1945年人們取名黑虎山村,屬宜昌縣青峰鄉盤石埔第九保管轄(當時實任保長分別為李祥龍、張玉齋)。
1949年7月宜昌解放。
黑虎山于1950年劃為宜昌縣土門區第八區第四小區。
1952年土地改革,1954年成立初級社,1956年轉為高級社,定名為宜昌縣白洋鄉青峰社,青峰生產大隊。
1957年改名為宜昌行署園藝場三分站。
1961年變名為宜昌專屬果樹實驗站三分站。
1970年成立郊區,改名為宜昌市郊區窯灣公社革
周邊相關:
黑虎山村附近有葛洲壩、宜昌濱江公園、宜昌兒童公園、鎮江閣、墨池巷、古佛寺等旅游景點,有宜昌蜜桔、窯灣蜜桔、三峽奇石、宜昌彩陶、峽口豆花、涼拌魚腥草等特產,有枝江民間吹打樂、下堡坪民間故事、土家族撒葉兒嗬、宜昌絲竹、興山民歌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