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青龍村 | 隸屬:榛子鄉 |
區劃代碼:420526202206 | 代碼前6位:420526 |
行政區域:湖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鄂E |
長途區號:0717 | 郵政編碼:4430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經實地調查,青龍口為村內門家河的發源地,為借喻吉祥,青龍村村民委員會以此命名。
基本介紹:
青龍村位于榛子鄉的南大門,與本縣黃糧鎮接壤,新中國成立后,隨前行體制的變動,部分區域曾三次劃歸黃糧鎮管轄。2000年12月撤小鄉,青龍村整體的轄于榛子鄉。該村范圍較大,擁有國土面積44.3平方公里,是過去青龍鄉所轄的整個區域,全村設立總支一個,下設4個黨支部,有黨員60人,村干部4人,有436戶,1362人,耕地面積3725畝。山大人稀,按地名稱號“兩坡”、兩坡、一淌”,即甘家坡、北帆坡、缺里坪、大土坪、老佛寺、雨家淌,實際上坡卻是坡,坪并不是坪,地貌復雜,西面萬佛山,最高海拔1700米,東面孔子河,最低海拔601米。這里沒有轟轟烈烈地英雄故事,也沒有更多的名人軼事,但這里有兩條大道從這里經過
歷史沿革:
1958年命為青龍大隊,隸屬榛子公社;1984年將青龍大隊更名為青龍村民委員會;1987年撤社建鄉時,隸屬火石嶺鄉;2001年鄉鎮合并時,隸屬榛子鄉;2002年村級合并時,將北畈坡村、老佛寺村、甘家坡村、缺里坪村、大土坪村1、2組合并建青龍村村民委員會,隸屬榛子鄉至今。
周邊相關:
青龍村附近有昭君故里、朝天吼漂流、昭君村古漢文化游覽區、高嵐大峽谷、萬朝山自然保護區、李來亨抗清遺址等旅游景點,有興山石蛙、榛子薄皮辣椒、興山楊魚、興山白茶、興山臍橙、昭君眉豆等特產,有王昭君傳說、興山民歌、興山地花鼓、興山圍鼓、枝江民間吹打樂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