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珠山鎮 | 隸屬:宣恩縣 |
區劃代碼:422825100 | 代碼前6位:422825 |
行政區域:湖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鄂Q |
長途區號:0718 | 郵政編碼:445000 |
轄區面積:約161.25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6.66萬人 |
人口密度:約413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1個社區、2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工農街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由原江西街改建而成,解放后因此街主要為城鎮工人和菜農聚居,取名工農街。居委會駐地工農街,故名。…[詳細] |
上湖塘社區 | ~002 | 鎮中心區 | 清雍正年間屬施南宣慰司(宣撫司);乾隆元年(1736)屬施南里;民國二十二年(1933)屬貢珍鄉聯保;民國三十年(1941)屬城關鄉2保;1949年為…[詳細] |
雙龍湖社區 | ~003 | 鎮鄉結合區 | 清縣志記載:此處有一大洞,流出清濁兩大股泉水,如龍噴吐,譽稱雙龍伏洞,簡稱龍洞。有詩歌曰:“崆谷兩石洞,果伏神龍否?此洞自千年,不雨泉聲吼”。1992…[詳細] |
白鶴井社區 | ~004 | 鎮中心區 | 駐地境內有一深井約6米,相傳很早以前,此地樹木高大茂盛,夏天濃郁常有白鶴棲息于樹冠之中。人們在樹下打了一口井,傳說用此井水燒水泡茶,茶杯中升騰的熱氣象…[詳細] |
興隆街社區 | ~005 | 鎮中心區 | 興隆街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蓮花壩社區 | ~006 | 鎮中心區 | 傳說明朝末年,冉家坳遍地蘆葦,平壩中間有一口大水塘,半夜長出一朵盛開的金色蓮花,故名。…[詳細] |
貓兒堡社區 | ~007 | 鎮鄉結合區 | 境內一山堡地形象貓伏臥狀,故名。清雍正年間屬東鄉土司;乾隆元年(1736)屬東鄉里;民國二十二年(1933)屬貢珍鄉聯保;民國三十年(1941)屬友愛…[詳細] |
寶塔社區 | ~008 | 鎮中心區 | 境內明珠山頂建有寶塔(凌云塔),亦名寶塔山,故名。…[詳細] |
和平社區 | ~009 | 村莊 | 和平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玉龍社區 | ~010 | 鎮鄉結合區 | 玉龍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詳細] |
融城社區 | ~011 | 鎮鄉結合區 | 融城社區:由原卸甲壩、巖堡、七里橋等3村合并而來。…[詳細] |
東門關村 | ~210 | 村莊 | 境內山巒蜿蜒,山峰陡峭,懸崖壁立,形成自然關隘。清雍正年間,土司分據,常在此地設關堵卡,為東鄉土司(今宣恩縣城)東南門戶,故名。…[詳細] |
獅子關村 | ~216 | 鎮鄉結合區 | 境內有大小山堡五座,形似獅子捧河,為宣恩通往長潭河、椿木營等鄉鎮的要道,故名。…[詳細] |
地名由來:
因鎮人民政府駐明珠山下得名。明珠山,又名官山,系石灰石地質,紅色土壤。山巒呈橢圓狀,山上的樹木、野生杜鵑及各種群生藤蔓在曙光晨露中泛出五光十色,猶如明珠閃爍,故名。
基本介紹:
珠山鎮位于宣恩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由原珠山鎮與和平鄉撤并而成。現轄區面積161.25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239人,轄19個村4個居委會,現有人口40986人,209國道縱貫全鎮,交通便利,區位優越。
近年來,鎮黨委、政府緊緊圍繞“城郊經濟穩鎮,民營經濟富鎮,科技教育興鎮,開放開發強鎮”的發展戰略和“一線串珠”的經濟發展思路(即以財政增收、農民增收為主線;以開發一場:開發農村剩余勞動力市場;穩定兩葉“煙葉、茶葉;豐富三子:菜藍子、果盤子、花盤子;壯大兩戶:個體私營經濟大戶、庭院經濟示范戶為串珠),已鞏固發展蔬菜基地5000畝,林果基地5000畝,優質煙葉基地4500畝,花
榮譽排行:
2025年3月,被命名為第七屆全國文明村鎮。
2021年10月,珠山鎮上榜2020年度湖北省“四好農村路”示范鄉鎮名單。
2018年12月,湖北省生態環境廳命名珠山鎮為2018年度湖北省省級生態鄉鎮。
歷史沿革:
春秋時期,為巴子國地。
隋朝,屬清江郡。
元明朝,屬施南宣撫司。
清代,始屬宣恩縣。
民國時期,為城關鄉。
1950年1月,屬城關區。
1961年10月,為縣轄城關鎮。
1983年6月,城關鎮更名為珠山鎮,為宣恩縣人民政府駐地。
貢水白柚屬于湖北省所獨有的特色水果,宣恩李家河鄉即為它的原產地,貢水白柚憑借酸可口、耐貯藏等優良特質,而享譽全國,宣恩縣并于零一年被國家林業總局授予了“中國白柚之鄉”的光榮稱號。貢水白柚果實倒卵圓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