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宜城市 | 隸屬:襄陽市 |
區劃代碼:420684 | 代碼前6位:420684 |
行政區域:湖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縣級市 | 車牌代碼:鄂F |
長途區號:0710 | 郵政編碼:441000 |
轄區面積:約2115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46.94萬人 |
人口密度:約222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3個街道、8個鎮 |
![]() | 人口 | 面積 | 簡介 |
鄢城街道 | 9.43萬人 | 90.98km2 | 鄢城辦事處版圖面積90.98平方公里,轄臘樹、譚垴、南河、木渠、周崗、七里崗、鐵湖、太平、龍頭9個村和窯灣、燕京、漢江路、文昌路、望江路、東街、紫蓋…[詳細] |
南營街道 | 3.31萬人 | 164km2 | 南營街道位于湖北襄陽市宜城市。下轄:
420684002001 111 南營社區居委會
420684002002 111 老南營社區居委會
…[詳細] |
龍頭街道 | 7.71萬人 | 30.08km2 | 龍頭街道,隸屬于湖北省襄陽市宜城市。2020年,由鄢城街道析置。
龍頭街道轄9居民委員會、4村民委員會。
(一)居民委員會(9)
·九龍社區·自…[詳細] |
鄭集鎮 | 5.27萬人 | 214km2 | 鄭集鎮現轄30個行政村,238個村民小組,2個居委會,區域人口85614人,其中農業人口76069人,版圖面積214平方公里,農業稅計稅土地面積12.…[詳細] |
小河鎮 | 4萬人 | 92km2 | 宜城市轄鎮。1949年為第四區,1953年為第十區,1956年設小河鄉,1958年為管理區,1963年改第二區,1974年為小河公社,1984年置鄉,…[詳細] |
劉猴鎮 | 2.61萬人 | 193km2 | 宜城市劉猴鎮位于荊門、鐘祥、南漳、宜城四縣市接壤地帶,兩依莽莽荊山,東接廣袤的江漢平原,南達荊門、鐘祥,北鄰八百里南漳,是一顆鑲嵌在宜城西南的明珠,自…[詳細] |
孔灣鎮 | 1.57萬人 | 96km2 | 2003年,孔灣鎮國土面積9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056公頃。轄許崗、劉灣、江坡、臺子崗、杜崗、鐘崗、太山廟、龔河、石橋頭、王淌、呂崗等11個村,1個…[詳細] |
流水鎮 | 3.24萬人 | 580km2 | 宜城市流水鎮位于宜城市東南部,轄20個村148 個村民小組,7000余農戶,版土面積551平方公里,人口4.4萬余人,近10萬畝耕地。
流水鎮…[詳細] |
板橋店鎮 | 3.19萬人 | 224.5km2 | 板橋店鎮位于宜城市東郊,東與棗陽接壤,北與襄陽相鄰,南與鐘祥毗連,交通便利,省內隨南公路自東向西穿境而過,流通活躍,市場繁榮,是區域結合部的重要集散地…[詳細] |
王集鎮 | 3.06萬人 | 147km2 | 王集鎮位于漢江中下游的宜城市東北部,漢江自境內而過,東聽編鐘樂,西抒三峽情,南觀荊州城,北讀隆中對,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
王集鎮是一個雙向體制單位,…[詳細] |
雷河鎮 | 2.99萬人 | 128km2 | 雷河鎮地面處宜城市西南郊,全鎮轄12個村,112個村民小組,總人口為5.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8萬人。鎮域面積12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3萬畝。
…[詳細] |
地名由來:
據《今縣釋名):“本鄢,為楚之別都,有鄢城。漢惠帝改今名,有鄢水,一日夷水,桓溫父名彝,改日蠻水。”宜城似由夷水得名。
西漢的第二個皇帝就是劉邦和呂后的兒子漢惠帝劉盈,他生于公元前211年,當時還是秦始皇三十六年。漢惠帝是個年輕的皇帝,他在十六歲的時候就繼承了皇位,但他也是個短命的皇帝,僅僅在位七年就去世了。這和他的母親呂后有直接的關系,就象蕭何和韓信一樣,…… 劉盈詳細信息++
基本介紹:
宜城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漢江中游。東界隨州、棗陽,南接鐘祥、荊門,西鄰南漳,北抵襄陽。地處東經111°57′-112°45′,北緯31°26′-31°54′。東西長76公里,南北寬53公里,總面積2115平方公里。
人口民族
宜城市漢族人口占總人口的99.7%。少數民族有回、滿、壯、苗、黎、瑤、藏、蒙古、土家、錫伯、維吾爾等,人口為0.12萬人,約占人口0.23%。分布在全市各鎮(辦事處),主要集中在流水鎮和板橋店鎮。少數民族以回族為主,回族人口占少數民族總人口的80%以上。
宜城屬于揚子區大巴山系,漢江自北而南,縱貫全境,山清水秀,風光宜人,可供觀賞游玩的風景名勝眾多。鯉魚湖素
榮譽排行:
2023年11月,宜城市入選“2023年度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縣市”,排名第91。
2022年8月,宜城市入圍2021年度中國縣級政府政務誠信綜合水平百強縣。
2022年6月,宜城市被確定為全國青年發展型縣域試點。
2022年1月,宜城市被命名為2021年“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
2021年12月,2021中部百強縣排行榜出爐,宜城市位列第77。
2021年12月,宜城市上榜2021中國數字治理百佳縣市,位列第95。
2021年11月,宜城市被命名為2021-2023年度湖北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襄陽花鼓)。
2021年10月,2021年度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市名單發布,宜城市名列第87。
2021年10月,2021年度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縣市名單發布,宜城市名列第84。
歷史沿革:
周(前1046-前221)為羅、鄀鄢地。
春秋時(前770-前476)并于楚,為巳阝、鄀、鄢3邑。
秦時為鄢、巳阝、鄀3縣,隸屬南郡。
漢惠帝三年,改鄢縣為宜城縣。
唐天寶七年又改名宜城縣,宋、元、清名因之。
1945年,為紀念抗日將領張自忠殉國,更名自忠縣,隸屬湖北省第五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47年12月以后,漢水以東地區隸屬中共襄棗宜縣。
1948年7月后,漢水以西地區隸屬中共荊鐘宜縣。
1949年1月,
區劃:湖北省·襄陽市·宜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