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校場坡社區 | 隸屬:城關鎮 |
區劃代碼:420322100004 | 代碼前6位:420322 |
行政區域:湖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社區 | 車牌代碼:鄂C |
長途區號:0719 | 郵政編碼:442000 |
城鄉分類:鎮鄉結合區 | 分類代碼:122 |
地名由來:
“校場坡”山坡名稱民國時期曾把此山坡作為校場練兵、比武。
基本介紹:
一、社區基本情況
校場坡社區成立于2004年7月,由原校場坡村委會與金銀山居委會合并而成,位于縣城西部。轄區面積1.99平方公里,轄3家局級單位、8家民營企業、2所學校、161個商業網點,共有25個村(居)民小組,總人口11991人,3279戶,流動人口2542人。社區現有在職干部10人,黨員85名,預備黨員1名,其中男性黨員60名,女性黨員25名。社區自成立以來,在各級領導的關心指導下,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服務居民”的宗旨,社區建有規范的“黨員群眾服務中心”,內設便民服務大廳、警務室、農家書屋、市民學校、多功能會議室、黨員活動室、農家談心室、法律咨詢服務室等,功能齊全,設施完善,服務便
歷史沿革:
1947年鄂西北率先解放,設立南街;1952年全縣通過土改復查、民主建政后設立校場坡村,負責人稱村長;1955年11月,掀起農業合作化高潮,更名為富華高級農業合作社,負責人稱社長,村民改稱社員;1958年實行人民公社建制,實行生產資料分別歸公社、生產大隊、生產隊三級組織所有的體制;設立富華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負責人稱大隊長;1966年5月,我國“文化大革命”開始,更名為富華生產大隊革命委員會,負責
周邊相關:
校場坡社區附近有上津古城、鄖西龍潭河旅游區、五龍河景區、鄖西天河旅游區、武當紅生態工業旅游區、鄖西縣王家坪烈士陵園等旅游景點,有鄖西杜仲、鄖西香椿、鄖西神仙葉、鄖西黃姜、鄖西山葡萄酒、鄖西核桃油等特產,有七夕節(鄖西七夕)、伍家溝民間故事、武當武術、房縣火龍、房縣酒文化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