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 湖北省 > 十堰市 > 鄖西縣 > 湖北口回族鄉

湖北省十堰市鄖西縣湖北口回族鄉

[移動版]
地名:湖北口回族鄉隸屬鄖西縣
區劃代碼:420322202代碼前6位:420322
行政區域:湖北省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行政級別:鄉車牌代碼:鄂C
長途區號:0719 郵政編碼:442000
轄區面積:約251.62平方公里人口數量:約1.61萬人
人口密度:約64人/平方公里
下轄地區:17個行政村
代碼城鄉分類簡介
廟川村~200村莊
相傳秦末,張良奉劉邦之命率起義軍抄近路從陜南翻越秦嶺西上攻打長安,路過這里時天色已晚,為不驚擾百姓,下令全軍在崖下露宿。張良輔佐劉邦建立大漢王朝后,當…[詳細]
三天門村~201村莊
境內仙河上游河道有一處兩岸山峰陡峭、通道狹窄、曲徑通幽、酷似石門的地方,與下游的“一天門”“二天門”排序為“三天門”。…[詳細]
虎頭巖村~202村莊
內有一巨大山峰,頂端遠看如虎頭張著大嘴,露出鋒利虎牙,甚為威猛雄壯。相傳宋朝年間楊八姐與丁霸王曾在此惡戰,楊八姐騎在虎背用金鞭抽打虎頭,使虎頭升高其數…[詳細]
大新川村~203村莊
“大新川”,明初移民來此川道墾荒,為寄托美好愿望,以土地嶺為界,東邊稱“小金川”,西邊稱“大金川”。至民國十七年(1928),因時任金川保保長口吃,將…[詳細]
小新川村~204村莊
“大新川”,明初移民來此川道墾荒,為寄托美好愿望,以土地嶺為界,東邊稱“小金川”,西邊稱“大金川”。至民國十七年(1928),因時任金川保保長口吃,將…[詳細]
坎子山村~205村莊
坎子山村是湖北口回族鄉海拔最高的村,耕地面積1318畝,平均海拔1500米,全村版圖面積15平方公里,轄5個村民小組,152戶462人,其中回族78戶…[詳細]
虎坪村~206村莊
一種傳說此處早年有老虎出沒,得名。另一傳說因此地有一塊天然巨石,從高處往下看去,極似虎爪,人們習慣稱為老虎坪,后更名為虎坪。…[詳細]
湖北口村~207村莊
湖北口: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鄖西知縣翁吉士親臨其地勘查省界,見天堂山與鳳凰山山脈結合部的路道兩邊存有石砌古城墻。經詢查了解:早年間,因此處鄂陜…[詳細]
泗峽口村~208鄉中心區
泗峽口:該居民點位于西東流向的仙河源頭第一個河灣處,街道的西、東兩頭和北邊共有4個峽口。其中,西、東兩個峽口為仙河主流形成,北邊兩個峽口為仙河支流形成…[詳細]
龍王灘村~209鄉中心區
亦稱“龍臥灘”,為仙河上游第一片比較開闊的河灘地。兩岸均有村民院落。…[詳細]
東川村~210村莊
以域內河流(東川河)得名。1955年11月,掀起農業合作化高潮,東川村更名為東進農業高級社,負責人稱社長,村民改稱社員。1958年,實行人民公社建制,…[詳細]
西川村~211村莊
以兩河匯合處——東川口為中心,東西流向形成的河川為“東川”,西東流向形成的河川為“西川”。…[詳細]
庵坪村~212村莊
“庵坪”有尼姑庵堂的坪地。1955年11月,掀起農業合作化高潮,庵坪村更名為東升農業高級社,負責人稱社長,村民改稱社員。1958年,實行人民公社建制,…[詳細]
桃園溝村~213村莊
“桃園溝”,山溝名稱,此地長滿桃樹。每逢陽春三月,桃花盛開時節,令人留戀往返,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詳細]
三十六巖村~215村莊
“三十六巖”:即“三十六丈巖”的簡稱。其主體懸崖筆直高聳,巖壁刀切一般,高約36丈,頂峰突兀,可遮風雨。…[詳細]
寺院溝村~217村莊
1955年11月,農業合作化時期,寺院溝村更名為堅強農業高級社。1958年,實行人民公社建制,實行生產資料分別歸公社、生產大隊、生產隊三級所有的體制;…[詳細]
上川村~219鄉中心區
1958年,實行人民公社建制,實行生產資料分別歸公社、生產大隊、生產隊三級所有的體制;設立上進大隊管理委員會,簡稱上進生產大隊、上進大隊,負責人稱大隊…[詳細]

地名由來:

湖北口: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鄖西知縣翁吉士親臨其地勘查省界,見天堂山與鳳凰山山脈結合部的路道兩邊存有石砌古城墻。經詢查了解:早年間,因此處鄂陜邊界土地、山林糾紛不斷,鄖西縣府差役邊民仿秦長城模式,在山埡豁口處沿南北走向砌石城墻,作為鄂、陜省界。翁吉士認為此處為秦楚要地,提出“當此要隘,據險筑一關,名湖北之關、口”差湖北邊民修筑城門洞,兩邊夯土筑墻,墻上安裝“十字架”木制大梁,面上蓋瓦,門洞東西進深長3米,南北寬2.5米,高4米。門洞南北兩端與石砌城墻連接,呈東西向,定名為“湖北關”。1939年,當地鄉紳籌資重修,改為石砌門洞,門洞上方正中鑲嵌兩塊石刻匾額,對外(陜西)曰“湖北關”,對內(湖北)曰“湖北口”。從此,“湖北口”(亦稱“湖北關”)成為鄂、陜省界標志性建筑。縣政府分別于1987年、2006年撥款重修湖北關。回族鄉:明末清初年間,陜甘一帶回民因躲避戰亂,陸續遷移至陜南與鄂西北境內墾荒定居,繁衍生息,人口占全鄉總人口的18.7%。1986年4月3日,經省政府批準,成立廟川區紅巖、東川兩個回族鄉。1987年9月撤區建鄉,成立湖北口回族鄉。以轄區內居民民族屬性及建筑物命名。1987年9月,撤區建鄉,撤銷廟川區和區轄紅巖鄉、東川鄉,成立湖北口回族鄉。

基本介紹:

湖北口回族鄉地處鄂西北邊陲,踞于湖北大梁之巔,三面環陜,一面歸鄂,地扼秦楚要沖,東距鄖西縣城145公里,北距西安285公里。全鄉版圖面積為251.62平方公里,轄18個行政村,113個村民小組,6710戶,23824人,其中回族918戶,4456人,占總人口的18.7%。境內層巒疊嶂,溝壑縱橫,地勢西高東低,落差較大,最高海撥1799米,最低海拔540米,全鄉平均海拔921米。全年平均氣溫10.8℃,無霜期160天,是一個集“老、少、邊、山、窮”于一體的高寒鄉鎮。1984年被省政府劃為革命老蘇區,是十堰市唯一的少數民族鄉,民族特色濃厚,回漢雜居,是重要的省際邊貿鄉鎮。

1986年

+查看詳細湖北口回族鄉概況>>

榮譽排行:

2023年2月,湖北口回族鄉被命名為2023年度湖北省生態鄉鎮

文化旅游:

中共鄂豫陜省委鄖西會議舊址

中共鄂豫陜省委鄖西會議舊址—澇池大院位于湖北口回族鄉虎坪村三組。1935年1月19日,紅25軍主力由陜西洛南進入境內,在大小新川、廟川、虎頭巖、泗峽口、紅巖、東西川等創建25個鄉、村蘇維埃政

紅二十五軍小陽坡干訓點舊址

小陽坡位于湖北口回族鄉虎頭巖村四村的柳池。1935年,紅25軍為了貫徹鄂豫陜省委第二十次常委會的決議,在鄂陜邊區共舉辦了三期干部訓練班,其中,小陽坡干訓班為首期。1935年3月13日,首期干

中共鄂豫陜省委舊址—何家大院

何家大院位于湖北口回族鄉小新川村六組。1935年1月9日,紅25軍主力由陜西洛南進入鄖西境內大、小新川一帶,軍部和鄂豫陜省委駐扎在小新川何家大院,成立大、小新川蘇維埃政府。1935年2月14

李先念講話舊址紀念館

李先念講話舊址紀念館位于小新川村,面積約110平方米,可同時容納30人參觀,紀念館通過圖文展板、實物展示、口述歷史、場景復原等形式,生動地展現了革命戰爭年代,李先念率領部隊在小新川村開展革命

中共鄂豫陜省委九棵樹會議舊址

中共鄂豫陜省委九棵樹會議舊址位于鄖西縣湖北口鄉油炸嶺村,舊址現為自然山林,包括水井一口。圖片1935年春,紅二十五軍不斷取得勝利,鄂豫陜根據地得到鞏固和發展。蔣介石電令楊虎城率30多個團的兵

+查看更多湖北口回族鄉文化旅游景點>>

歷史沿革:

湖北口轄境古屬長利縣,在唐、五代至宋初為洧陽縣地域。

宋屬上津縣。

明為上津縣仙河里廟川堡,有軍兵把守,上津縣因戰亂,縣令曾寄住紅巖。

清代初期為仙河堡。

后為廟川堡。

民國五國鄖西分九個區,廟川屬第四區。

機構所在地大壩塘。

1922年一月,成立區級機構,設區董一員。

屬第四區,機構位于東川。

1930年全縣分四區,屬第三區上津管轄。

1935年鄖西分六區,屬第五區上津泗槐堡。

1936年鄖西劃為九區,屬東川區。

19

+查看詳細湖北口回族鄉歷史沿革>>


以下地名與湖北口回族鄉面積相當: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中文字幕无线码中文字幕 | 午夜理论片日本中文在线 | 亚洲天堂第一页 | 香蕉久久夜色精品国产 | 亚洲少妇一区二区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