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澗池村 | 隸屬:澗池鄉 |
區劃代碼:420322205203 | 代碼前6位:420322 |
行政區域:湖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鄂C |
長途區號:0719 | 郵政編碼:442000 |
城鄉分類:鄉中心區 | 分類代碼:210 |
地名由來:
“澗池”相傳有位將軍騎馬從池塘經過,下馬休息飲水時,身上佩戴的寶劍不小心丟在池塘里而得名“劍池“,后來演變成“澗池”。
榮譽排行:
2022年3月,湖北省愛衛會命名澗池村為2021年湖北省衛生村(社區)。
基本介紹:
澗池村位于鄖西縣澗池鄉腹地,漢江北濱,因境內有古人磨劍之池而得名。東與本縣觀音鎮接壤、南與本鄉泥河口村交界相望、西北分別與本鄉石婆溝、風景交界。是鄉政府駐地,是全鄉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版土面積9平方公里。耕地1481畝,林地8642畝,平均海拔338米。澗池村交通便利,地勢平坦,土地肥沃。
全村轄8個村民小組、625戶2462人,其中黨員54人,建卡貧困戶70戶213人,其中農村低保戶12戶23人,五保戶2人。
村黨支部班子成員5人,黨員48人,60歲以上老黨員17人,37歲以下年輕黨員11人。村民委員會班子成員4人,村民代表60人。團支部、婦聯、民兵聯等群團組織負責人
歷史沿革:
1958年5月,我國全面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同年10月,設立池建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簡稱池建生產大隊,池建大隊管轄鐵犁溝口、王家灣、榆樹林、彭家灣等村莊。
1961年5月,我國體制調整,更名為池建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
1966年5月,我國“文化大革命”開始;1967年5月,更名為池建生產大隊革命委員會。
從1978年11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對我國“文化大革命”的錯誤進行撥亂反正;1980年5月復名
周邊相關:
澗池村附近有上津古城、鄖西龍潭河旅游區、五龍河景區、鄖西天河旅游區、武當紅生態工業旅游區、鄖西縣王家坪烈士陵園等旅游景點,有鄖西杜仲、鄖西香椿、鄖西神仙葉、鄖西黃姜、鄖西山葡萄酒、鄖西核桃油等特產,有七夕節(鄖西七夕)、伍家溝民間故事、武當武術、房縣火龍、房縣酒文化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