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枧池村 | 隸屬:鮑峽鎮 |
區劃代碼:420304113223 | 代碼前6位:420304 |
行政區域:湖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鄂C |
長途區號:0719 | 郵政編碼:4420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枧”如同筧,指引水的長竹管,安在檐下和田間,“池”指蓄水的池子。
基本介紹:
鄖陽區鮑峽鎮枧池村地處鄖陽區、竹山兩縣交界處,版圖面積32平方千米,距鮑峽鎮政府28公里,236省道穿村而過,是鄖陽區通往竹山、竹溪的門戶,區位優勢明顯,交通較便利。下轄3個村民小組,全村205戶,人口1012人。全村現有耕地1200多畝,山林面積12580多畝,是一個典型的農業村。2014年人均純收入4500元,位居全鎮較前列。
2006年以來,枧池村依托自身的優勢,結合當地農業特征,依靠全村上下的頑強努力和上級部門的大力支持,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全力發展農村綠色產業。目前,全村已建成藥材、蔬菜、土豆、茶園產業。藥材種植面積已達300多畝;蔬菜種植150多畝。全村水、電、路完全通暢到組到
歷史沿革:
清朝康熙年間屬高橋村。
清同治五年屬唐家坪保,歸西鄉管轄。
民國期間屬鮑唐鄉第十四保。
1948年歸高橋村,1951年推行土改,歸高橋鄉,1955年推行合作化,稱長發農業合作社,屬鮑峽區管轄。
1958年人民公社化,取名為長發大隊,屬紅旗公社高橋管理區管轄。
1962年,長發大隊屬鮑峽區高橋公社管轄。
1975年撤區并社,長發大隊屬劃出鮑峽區的東河、高橋設置的新東河公社管轄。
1981年,更名為枧池大隊,屬東河
周邊相關:
枧池村附近有青龍山恐龍蛋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九龍瀑旅游區、漢江綠谷生態旅游區、虎嘯灘風景區、鄖陽革命烈士陵園、仙女洞、龍吟峽旅游區等旅游景點,有鄖陽白羽烏雞、鄖陽烏雞、鄖陽天麻、鄖陽紅薯粉條、鄖陽桑蠶繭、鄖陽黑豬等特產,有鄖陽鳳凰燈舞、伍家溝民間故事、武當武術、房縣火龍、房縣酒文化等民俗文化。
區劃: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鮑峽鎮·枧池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