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秦古鎮 | 隸屬:竹山縣 |
區劃代碼:420323105 | 代碼前6位:420323 |
行政區域:湖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鄂C |
長途區號:0719 | 郵政編碼:442000 |
轄區面積:約97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73萬人 |
人口密度:約178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15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富康路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富康路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秦家坪村 | ~200 | 鎮鄉結合區 | 1955年農業合作化時為光星農業生產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為光星大隊,1981年為秦家坪大隊,1984年撤社建區時為秦家坪村;2002年將原秦…[詳細] |
大堰村 | ~201 | 村莊 | “大堰”指光緒年間修的一條1.5公里長的大堰。…[詳細] |
雙河村 | ~202 | 鎮鄉結合區 | 1949年為樺櫟村、古佛村,1955年農業合作化時兩村合為學聯農業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為雙河大隊,1984年撤社建區時為雙河村,一直沿用至今…[詳細] |
張家溝村 | ~203 | 村莊 | 1955年農業合作化時為愛國農業生產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為愛國大隊,1981年1月23日竹政發10號文件更名為張家溝大隊,1984年撤社建區…[詳細] |
小河村 | ~204 | 村莊 | 2002年洞溝村與高橋村合并為小河村。(洞溝村:在1950年為洞溝村,1955年農業合作化時為洞溝農業生產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為洞溝大隊,1…[詳細] |
西莊村 | ~205 | 村莊 | 在1950年為廟莊村,1955年農業合作化時為西莊農業生產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為西莊大隊,1984年撤社建區時為西莊村,一直沿用至今。…[詳細] |
白果村 | ~206 | 村莊 | 1949年為敦家、新寨兩個村,1955年農業合作化時兩村合并為白興農業生產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為白興大隊,1965年為白果大隊,1975年撤…[詳細] |
獨山村 | ~207 | 村莊 | 1949年屬安全村,1955年農業合作化時為三河農業生產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為勝利大隊,1981年1月23日竹政發10號文件更名為獨山大隊,…[詳細] |
大溪村 | ~208 | 村莊 | 2002年由馬家村和春花村合并成立大溪村。(馬家村:1950年叫馬家村,1955農業合作化時為馬家農業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為馬家大隊,198…[詳細] |
豎旗村 | ~209 | 村莊 | 1949年為豎旗村,1955年農業合作化時為豎旗農業生產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為豎旗大隊,1984年撤社建區時為豎旗村,一直沿用至今。…[詳細] |
澗池村 | ~210 | 村莊 | 1949年為澗池村,1955年農業合作化時為慶豐農業生產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為慶豐大隊,1981年1月23日竹政發10號文件更名為澗池大隊,…[詳細] |
西嶺村 | ~211 | 村莊 | 1949年為西嶺村,1955年農業合作化時為西嶺農業生產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為西嶺大隊,1984年撤社建區時為西嶺村,一直沿用至今。…[詳細] |
方家河村 | ~212 | 村莊 | 1950年為馬鞍村,1955年農業合作化時為支工農業生產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為支工大隊,1981年1月23日為方家河大隊,1984年撤社建區…[詳細] |
荊竹村 | ~213 | 村莊 | 在1949年為荊竹村,1955年農業合作化時為荊竹農業生產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為荊竹大隊,1984年撤社建區時為荊竹村,一直沿用至今。…[詳細] |
大河村 | ~214 | 村莊 | 1949年屬百梯村,1955年農業合作化時屬龍興農業生產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屬大河大隊,1984年撤社建區時屬大河村管轄至今。…[詳細] |
地名由來:
因其境內有秦家坪及雙河口村的古佛洞,在前面各取一字而命名。
基本介紹:
[概況]秦古鎮位于竹山縣西北部,東臨得勝,西接竹溪縣水坪鎮,南抵擂鼓,北枕竹坪、大廟,距縣城74公里。全鎮版土面積9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1347畝,其中水田面積8371畝,旱地面積12976畝,森林覆蓋率達85%,轄15個村1個居委會,70個村民小組,6731戶,總人口25504人。
鎮委、鎮政府堅持以-理論的發展觀和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經濟工作重心,堅定走“一主三化之路,建設工業強鎮、產業大鎮、民營活鎮,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發展思路,突出抓好“茶葉建設、礦產開發、企業發展”三件大事,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基礎設施建設、精神文明建設、綜合
歷史沿革:
清同治四年(1865),全縣劃分8社,其屬保豐社;光緒年間屬西鄉保豐社,1932年屬五區保豐,1934年屬四區保豐,1937年屬3區保豐,1941年裁區建鄉其屬保豐區,1947年屬保豐區,1949年為永勝區所轄部分;1952年為第五區所轄(部分)秦古、大溪、獨山、尖山、武家等11個鄉;1956年為永勝區所轄(部分)秦古、大溪、獨山、尖山、武家5個鄉(前11個鄉合并得名);1958為前進公社所轄(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