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茶陵縣 | 隸屬:株洲市 |
區劃代碼:430224 | 代碼前6位:430224 |
行政區域:湖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縣 | 車牌代碼:湘B |
長途區號:0731 | 郵政編碼:412000 |
轄區面積:約2496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48.18萬人 |
人口密度:約193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5個街道、10個鎮、2個鄉 |
![]() | 人口 | 面積 | 簡介 |
下東街道 | 6.41萬人 | 42km2 | 下東街道地處茶陵云陽山腳、洣水之濱、縣城之郊,總面積42平方公里,轄6個行政村、2個社區,159個村民小組,共有人口2.5萬人;黨支部11個,黨員73…[詳細] |
思聰街道 | 3.04萬人 | 48.2km2 | 思聰街道地處茶陵縣城北郊,原名虎溪鄉,1956年,為紀念著名紅軍將領、革命烈士譚思聰改稱為思聰鄉,街道境處縣城北郊,盤行于西北武功山余脈。東連洣江、腰…[詳細] |
洣江街道 | 2.71萬人 | 61.3km2 | 洣江街道地處茶陵縣城東郊,與云陽街道僅一橋之隔。境內壟茶高速、衡茶吉鐵路、S320、茶嚴公路、茶洮公路、東環線和洣江大道穿境而過,設有泉南高速茶陵東互…[詳細] |
云陽街道 | 9.19萬人 | 40.37km2 | 云陽街道古名“茶陵鎮”,形成于唐朝,南宋迄今為茶陵縣治,因內有古城、外有雄關而得名。宋代鑄“南浦鐵犀”,又稱“犀城”,1932年稱“首善鎮”,1955…[詳細] |
界首鎮 | 1.95萬人 | 84km2 | 界首鎮位于茶陵縣西南邊界,俗稱“西鄉”,也稱“橋塘鄉”。境內地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最高海拔為351.617米最低海拔114.914米,東西長12公里,…[詳細] |
湖口鎮 | 2.94萬人 | 307km2 | 湖口鎮位于茶陵縣東南部,坐落在萬洋山脈的筆甲峰山下,與炎陵、安仁、江西寧崗三縣交界,2015年11月30日經鄉鎮區劃調整,由原浣溪鎮、湖口鎮合并而成。…[詳細] |
馬江鎮 | 2.06萬人 | 85km2 | 馬江鎮位于茶陵縣西南部,距縣城9公里,總面積85平方公里,耕地2.7萬畝,其中水田2.5萬畝。鎮內山地丘陵面積8.4萬畝,約占總面積70%,其中有林面…[詳細] |
高隴鎮 | 1.46萬人 | 146.7km2 | 高隴因地處高阜,依田壟走向而得名,地處兩省(湖南、江西)三縣(茶陵、蓮花、永興)交界處,西距茶陵縣城35公里,東距江西蓮花縣城25公里,是茶陵的東大門…[詳細] |
虎踞鎮 | 4.22萬人 | 83km2 | 虎踞鎮,位于茶陵縣西北部,是茶陵的“北大門”, 歷來為茶陵、攸縣、安仁“三縣要津”,轄21個村,2個居委會,381個居民小組,總人口6.3萬,總面積2…[詳細] |
棗市鎮 | 2.09萬人 | 112.7km2 | 棗市鎮位于茶陵縣境西南角,距縣城15公里,S320省道貫穿轄區6個村,有一定的交通優勢。棗市地勢西北、東北高山橫亙,東南、西南地勢平坦,地貌以丘陵為主…[詳細] |
火田鎮 | 1.81萬人 | 264.9km2 | 火田,古稱茶鄉,因十年九旱,田似火燒,故名“火田”。由原火田鎮、八團鄉、紅色農場三地合并而成, 它位于茶陵縣東北部。東鄰高隴鎮,南與腰陂鎮、嚴塘鎮接壤…[詳細] |
嚴塘鎮 | 2.57萬人 | 243km2 | 嚴塘鎮地處湘贛邊界羅霄山脈中段,茶陵縣東南部,距縣城19公里。全鎮轄19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總人口達4.9萬人,其中農業人口4.5萬人,鎮域面積24…[詳細] |
腰潞鎮 | 2.02萬人 | 320km2 | 腰潞鎮地處茶陵縣北部中段,東與火田鎮、嚴塘鎮接壤,西和思聰鄉相連,北以武功山脈之泰和仙脊與攸縣銀坑交界。
2015年11月,原潞水鎮9個建制村與…[詳細] |
秩堂鎮 | 4.19萬人 | 165km2 | 茶陵縣轄鎮(2009年12月2日撤鄉建鎮)。位于茶陵縣東北部羅霄山脈中段,東北與江西省蓮花三板橋鄉、永新高溪鄉和三灣鄉接壤,西、南與茶陵縣嚴塘、高隴為…[詳細] |
舲舫鄉 | 1.84萬人 | 85km2 | 舲舫鄉位于茶陵縣城東南部,距縣城13公里,總面積85平方公里,全鄉公路暢通,茶舲公路、茶洮公路穿境而過。現有耕地面積1.53 萬畝,其中水田1.42萬…[詳細] |
桃坑鄉 | 4117人 | 278km2 | 桃坑鄉位于茶陵縣境東南邊陲、羅霄山脈中段, 總面積278平方公里,是茶陵縣版圖面積最大的鄉鎮之一。距縣城55公里,與炎陵縣的沔渡鎮以及井岡山市睦村鄉…[詳細] |
漢背辦事處 | 295人 | 4.1km2 | 漢背辦事處位于茶陵縣東北部,地處湘贛邊境,距縣城50千米。面積4.1平方千米,戶籍人口4000余人。轄楓樹坪、市場街2個社區。央企湖南有色湘東鎢業有限…[詳細] |
地名由來:
古代炎陵縣(酃縣)是茶陵縣的一部分,有炎帝葬于茶鄉之尾傳說,因而得名。
基本介紹:
茶陵,因中華民族始祖炎帝神農氏“崩葬于茶鄉之尾”而得名,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縣。地處湖南東部,隸屬株洲市,北抵長沙,南通廣東,西屏衡陽,東鄰吉安。面積2500平方公里,人口58萬,轄20個鄉鎮、2個辦事處。茶陵是湘贛邊境地區交通樞紐,京廣、京九鐵路側翼東西,醴茶鐵路、106國道,三南公路交匯于此,周邊縣(市)物資多在此集散。茶陵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冬寒期短,無霜期286天。年平均氣溫17.9攝氏度,降雨量1370毫米,日照時間1718小時。
茶陵資源豐富。有耕地43.1萬畝,水域7.9萬畝,山丘172萬畝,草場90萬畝。主要礦廠資源有鐵、鎢、錫、鉛、鋅、鉭鈮、金
榮譽排行:
2024年2月,湖南省交通運輸廳確定茶陵縣為湖南省第三批城鄉客運一體化示范縣。
2023年12月,被確定為2024年度湖南省平安校園建設示范縣市區。
2023年10月,茶陵縣被命名為2023年度湖南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2022年8月,茶陵縣被列入第三批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創建名單。
2021年11月,茶陵縣上榜2021中國最具安全感百佳縣市第7名。
2021年7月,水利部公布茶陵縣為第四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
2021年6月,茶陵縣入選2021年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整縣推進試點名單。
2021年5月,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茶陵縣人口數量為48.18萬人,位列株洲市各縣市區人口數量排行榜第3位,位列湖南省各縣市區人口數量排行第65位。
歷史沿革:
秦贏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置茶陵縣,治所含今茶陵、炎陵縣全境,屬長沙郡。
[24]西漢高祖五年(前202年),屬長沙國。
元朔四年(前125年),改為茶陵侯國。
太初元年(前104年),廢侯國,復置縣。
新朝王莽元年(9年),易名聲鄉。
東漢建武六年(30年),復名茶陵縣,隸荊州長沙郡。
建武十二年(36年),改屬臨湘侯國。
建安十三年(208年),屬劉備轄地。
建安二十年(215年),屬孫權轄地。
晉太康元年
區劃:湖南省·株洲市·茶陵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