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黃橋鎮 | 隸屬:洞口縣 |
區劃代碼:430525106 | 代碼前6位:430525 |
行政區域:湖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湘E |
長途區號:0739 | 郵政編碼:422000 |
轄區面積:約132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6.73萬人 |
人口密度:約510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2個社區、27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幸福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取自幸福安康,生活美滿。寓意幸福安康。1991年成立至今![詳細] |
建設社區 | ~002 | 鎮中心區 | 建設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馬元村 | ~201 | 村莊 | 以前該地陸路交通不便,水運便利,來往客商途徑于此,需在此處的一大片竹園暫存馬匹,故得名![詳細] |
清風村 | ~202 | 村莊 | 以帽子石垅里有一座清風亭而得名。清風拂面,為宮者兩袖清風,這是先人對后輩的期盼![詳細] |
正山村 | ~214 | 鎮中心區 | 黃橋鎮城區中心有座山名叫“正山”,故以山名為村名!罢敝刚x、正氣;“山”指山丘![詳細] |
九峰村 | ~217 | 村莊 | 由村子前所坐落的幾座大山而命名為九峰村!熬欧濉狈褐复迩暗膸鬃笊。…[詳細] |
永發村 | ~218 | 鎮鄉結合區 | 因地處黃金地帶,清朝張氏在該處修建一處亭子,名為“花亭子”,后諧音為“發”!坝腊l”指永順發達之意,寓意永遠發達。…[詳細] |
車塘村 | ~220 | 村莊 | 原名荒塘村后于1978年改名為車塘村。1978年當時群眾提出“荒塘”諧音不好,要求更名,經村民協商取名“車塘”。…[詳細] |
梅塘村 | ~222 | 村莊 | 因該地象桃花一樣的地形,在村正中心象一口池塘而得名!懊贰敝该坊ǎ弧疤痢敝杆![詳細] |
龍頭村 | ~223 | 村莊 | 2016年5月,高頭、龍頭、排頭三村全一,取名“龍頭”。…[詳細] |
金田村 | ~225 | 鎮鄉結合區 | 金田公社金田村,由歷史時期命名。老人自傳下來的。…[詳細] |
潮水村 | ~226 | 村莊 | 因該地雨季時經常漲水,故而得名!俺彼敝负Q蠹把睾=又惺艹毕绊懚ㄆ跐q落的水流![詳細] |
堯王村 | ~229 | 村莊 | 據傳堯帝在此居住數年,后人為了紀念他在此修建堯王寺。堯王指堯帝。…[詳細] |
三角村 | ~230 | 村莊 | 因的地形像三角形而得名。三角指三角形,以地形命名![詳細] |
排上村 | ~231 | 鎮鄉結合區 | 以地形命名,地形狀似江河上的木排。排指木排,上指江面![詳細] |
桃花村 | ~233 | 村莊 | 此地原有一院落為種滿桃樹,每到春天就盛開,故得名“桃花坪”。…[詳細] |
鄰江村 | ~235 | 村莊 | 鄰江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雙竹村 | ~239 | 村莊 | 由雙河和竹山兩村合并而得名。雙指有兩條小溪,竹指竹子。…[詳細] |
安樂村 | ~241 | 村莊 | 取自大院落安樂橋而得名。安指安心,樂指歡樂,希望村民安居樂業,生活幸福![詳細] |
石背村 | ~247 | 鎮鄉結合區 | 石背村由村干部牽頭組織,統一承包連片水田,進行現代化作業管理。兩村雙季稻種植經過多年的發展,通過試驗、示范,以點帶面,以基地帶動千家萬戶,逐步形成示范…[詳細] |
東邊村 | ~249 | 村莊 | 本村位于赧水河以東,故取名為東邊村!皷|邊“是赧水河以東,以地理方位命名![詳細] |
黃橋村 | ~250 | 鎮鄉結合區 | 1952年為第九區管轄,屬黃橋公社,設立黃橋大隊;1956年屬黃橋鄉;1958年為黃橋公社;1961年屬黃橋龍潭公社;1965年又合并入黃橋公社,駐地…[詳細] |
車輪村 | ~252 | 村莊 | 因此地以前是洞口通往武岡的必經之路,馬車來到此處必會休息一陣故此地設有許多商鋪流傳至今得名車林鋪,后改名車輪![詳細] |
白云村 | ~253 | 村莊 | 村內有白云山,山上有白云庵,以地名來命名![詳細] |
龍潭村 | ~257 | 村莊 | 唐朝時期因平溪江和赧水河交匯處而得名形成龍潭埔,古人常說鯉魚躍龍門,后故而改名龍潭村。取其鯉魚躍龍門的美好愿望之意。…[詳細] |
和源村 | ~258 | 村莊 | 2016年原清和村與光源村兩村合并,各取一字以命名“和源”![詳細] |
石龍村 | ~259 | 村莊 | 2016年因行政區劃調整,原石井村與龍塘村全并后各取原村名一字而得名![詳細] |
石獅村 | ~260 | 村莊 | 此地有一座石山形似獅子而得名。“石”石山,“獅”獅子![詳細] |
四合村 | ~261 | 村莊 | 所謂""四合”,“四""是東、西、南、北四面,“合”是指四面房屋圍在一起,形成一個口字形。古時居民房子因朝向都集中修建,圍在一起,故得名![詳細] |
地名由來:
鎮西楊柳江上建有一古木橋,江水四季皆黃,稱黃橋。
基本介紹:
黃橋鎮位于洞口縣東南部,東北與隆回接壤,東南與武岡馬坪毗鄰,西南與高沙相連,西北與石江交界,距縣城37公里,境內雙龍洞,金田等,觀音閣,西崖洞遠近聞名。
全鎮共轄56個村,2個居委會,754個村民小組,總面積132平方公里,耕地總面積61173畝,山林面積51170畝,水域面積12946畝,總人口85048人,其中農業人口78961人;小型水庫24座,山塘186口。
黃橋是個典型的農業大鎮,境內山青水秀,資源豐富,交通便利,上瑞高速穿境而過,常年雨量充沛,土壤肥沃。適合發展農牧生產,主要農副產品有油菜、小麥、玉米、大豆。其它經濟作物如奈李、蜜思李、脆蜜桃、金桃梨、無核碰柑等
榮譽排行:
2022年1月,黃橋鎮被確定為2021年度湖南省“平安農機”示范鄉鎮。
2017年11月,黃橋鎮入選第三批湖南省美麗鄉鎮示范名單。
2013年12月,第五批湖南省省級生態鄉鎮名單公布,黃橋鎮上榜。
文化旅游:
袁也烈故居位于黃橋鎮大鋪村袁家垅巖塘院子,是袁也烈將軍童年和少年時期的住所。系袁也烈之父、晚清秀才袁崇璞于清光緒四年(1878年)修建的江南農家小型四合院,坐北朝南,平面沿中軸線依次為槽門、
歷史沿革:
民國二年(1913年),屬武岡縣黃橋鄉。
1949年10月,分屬武岡縣三、十一區。
1952年2月,武岡縣析置洞口縣,境域屬洞口縣。
1956年,設立黃橋鄉。
1958年,鄉改公社。
1984年,公社改鄉。
1995年,撤區并鄉,金田、石背鄉并入黃橋鄉,撤鄉設鎮。
袁也烈(1899-1976)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海軍副參謀長,水產部副部長。湖南省武岡縣(今洞口縣)人,1899年10月生于一個鄉村教師家庭。1921年8月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1924年7月考入
唐作藩,男,1927年5月11日出生于黃橋鎮十字街。幼時家貧,十歲讀私塾,十三歲上小學,直接從五年級入學,一年后以優異成績考入湖南私立洞庭中學。1948年春,考取中山大學語言學系。1949年4月,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