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赫山區 | 隸屬:益陽市 |
區劃代碼:430903 | 代碼前6位:430903 |
行政區域:湖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市轄區 | 車牌代碼:湘H |
長途區號:0737 | 郵政編碼:413000 |
轄區面積:約1279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88.91萬人 |
人口密度:約695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6個街道、9個鎮、1個鄉 |
![]() | 人口 | 面積 | 簡介 |
赫山街道 | 10.38萬人 | 27km2 | 龍光橋鎮、赫山街道成建制合并設立赫山街道
赫山街道位于赫山區東部,東靠長常高速公路和319國道,西臨桃花侖辦事處由龍洲路相隔,南至朝陽路與朝陽開發…[詳細] |
桃花侖街道 | 6.02萬人 | 12.45km2 | 桃花侖街道地處益陽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面積5.4平方公里, 桃花侖街道下設大渡口、桃花侖、茶亭街、鐵鋪嶺、龍洲路、康富路、環保路等七個社區居委…[詳細] |
金銀山街道 | 4.7萬人 | 7.9km2 | 金銀山街道地處湖南省益陽市中心城區赫山區,轄6個社區,面積7.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9萬。益陽市金 金銀山街道銀山街道是益陽市人大常委、益陽市政…[詳細] |
會龍山街道 | 3.1萬人 | 35.8km2 | 會龍山街道位于湖南省益陽市赫山區資江南岸,東起金山路,西抵志溪河,南與朝陽開發區接界,西與桃江 會龍山縣接壤,北系資水,與資陽區隔水相望,志溪河自…[詳細] |
魚形山街道 | 2.23萬人 | 61.38km2 | 430903007001 111 龍潭口社區
430903007002 112 寶林沖社區
430903007003 112 靈寶山社區
430…[詳細] |
龍光橋街道 | 6.5萬人 | 80km2 | 龍光橋鎮、赫山街道成建制合并設立赫山街道
位于益陽市東郊,南接碧云峰景區,北靠益陽銀城。總面積80平方千米,人口6.4萬人,其中非農人口1.1萬…[詳細] |
八字哨鎮 | 1.83萬人 | 37.38km2 | 位于赫山區東北部,距益陽市區24千米,東與湘陰縣西林鄉搭界,西與蘭溪鎮、羊角鄉接壤,南與鳳凰湖鄉毗鄰,北與湘陰縣胭脂鄉隔資水相望。鎮域面積46平方千米…[詳細] |
泉交河鎮 | 3.74萬人 | 101km2 | 泉交河鎮是赫山區最大的鄉鎮,由原泉交河鎮、濘湖鄉、爛泥湖鄉合并組成。總人口48459人,總面積101平方千米。轄 上節街、下節街、中節街3個居委會;三…[詳細] |
歐江岔鎮 | 4.71萬人 | 88km2 | 牌口鄉、歐江岔鎮成建制合并設立歐江岔鎮
歐江岔鎮位于益陽市東南角,東靠望城縣,南鄰寧鄉縣,西與湘陰縣接壤,是四縣區交界之處。總面積88平方千米,…[詳細] |
滄水鋪鎮 | 3.42萬人 | 69.62km2 | 滄水鋪鎮是益陽市的衛星城鎮,是赫山區的經濟、文化、信息重鎮,轄36個行政村、4個居委,總面積99平方公里,鎮區規劃面積5.2平方公里,建成面積2.8平…[詳細] |
岳家橋鎮 | 3.02萬人 | 88.78km2 | 岳家橋鎮位于赫山區西南,距市區40千米,東鄰衡龍橋鎮,西接桃江縣連河沖鄉,南與寧鄉縣搭界,北靠樊家廟鄉。總面積98平方千米。轄 文灣、鸞鳳山、黑石壩3…[詳細] |
新市渡鎮 | 1.62萬人 | 64.5km2 | 新市渡鎮位于益陽市郊南部,距市區約15千米,東鄰石筍鄉,南傍泥江口鎮,西南和北面接謝林港鎮。總人口22306人,總面積64.5平方千米。轄 拌籮石、桃…[詳細] |
蘭溪鎮 | 6.55萬人 | 46.64km2 | 位于益陽市東北部,距市區8千米。總面積約46.64平方千米,常住人口3.5萬人,鎮區人口1.3萬人。轄 人民街、中華街、大同街、長慶街、余家咀5個居委…[詳細] |
衡龍橋鎮 | 3.92萬人 | 88km2 | 衡龍橋鎮位于長沙市的寧鄉縣和益陽市的交界處。總人口4.94萬人,城鎮人口8000人,農業人口41400人,面積88平方千米。轄老街、果合臺、新建3個居…[詳細] |
泥江口鎮 | 4.33萬人 | 84km2 | 泥江口鎮位于赫山區西南部,距市區28千米。建制于1984年。1987年,原巖子潭鄉與鎮區合并,建成了現有的泥江口鎮。總人口3.5萬,總面積84平方千米…[詳細] |
筆架山鄉 | 2.62萬人 | 81.42km2 | 筆架山鄉位于撇洪新河上游,距城區12千米。全鄉總面積66平方千米,28500余人。轄 下新橋、筆架山、辛田、花門樓、徐家壩、上新橋、譚家橋、松樹堤、中…[詳細] |
龍嶺工業園 | 4.32萬人 | 3.93km2 | 益陽市龍嶺工業園地處長江中下游平原南岸洞庭湖區域素有江南“魚米之鄉”美譽的湖南省益陽市,成立于2000年11月,是益陽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重要組團…[詳細] |
地名由來:
赫山原地名為橘土崗。明嘉靖年間,知縣劉激視察此地時,見此地有兩座紅色的山峰,認為紅土赤,兩赤為赫,原名橘土崗土氣,名“赫山”文雅,故名赫山。
基本介紹:
赫山區位于湘中偏北,是益陽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全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總人口87.7萬,面積1303.2平方公里,轄5街道11鎮8鄉,區府駐赫山廟。交通十分便捷。國道319線和省道308線穿境而過,石(門)長(沙)鐵路與洛(陽)湛(江)鐵路在此交匯。長(沙)常(德)高速公路將赫山與長沙黃花機場連為一體,相距僅1小時車程。水路沿資江達洞庭湖,外通長江,內聯湘、沅、澧水,可航運1000噸級貨輪。區域內通訊、電力、供水、教育、體育、娛樂和商業服務等城市設施配套齊全。城區三星級以上賓館8家,并擁有全省一流的大型體育場館和國際高爾夫球場。
赫山區物產資源豐富,素有“銀益陽”和“魚米之鄉”的美稱
榮譽排行:
2024年11月,2024中國中部地區綜合競爭力百強區名單揭曉,赫山區位列第77位。
2024年9月,縣域新型工業化綜合實力全國500強(2024)發布,赫山區位列362位。
2024年2月,湖南省交通運輸廳確定赫山區為湖南省第三批城鄉客運一體化示范縣。
2024年1月,赫山區被命名為全國醫養結合示范縣(市、區)。
2022年10月,赫山區被納入為2022年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創建名單。
2022年8月,赫山區入圍2021年度中國縣級政府政務誠信綜合水平百強縣。
2022年8月,赫山區入選2022年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創建名單。
2022年2月,教育部認定并命名赫山區為2021年度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試點縣(區)。
2021年11月,赫山區被確定為全國農業社會化服務創新試點縣。
歷史沿革:
秦置益陽縣,屬長沙郡。
三國時期屬吳之衡陽郡,隋初屬潭州,后屬長沙郡,南宋建炎四年至紹興五年(1130-1135年)縣治曾遷今滄水鋪,元時升縣為州,屬天臨路,明復為縣,屬長沙府,1914-1922年屬湘江道,1937年屬第一行政督察區,1940年屬第五行政督察區,1949年屬益陽專區,1952年改屬常德專區,1962年復屬益陽專區,1968年屬益陽地區,1994年撤縣建區,更現名,屬益陽市。
區劃:湖南省·益陽市·赫山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