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新廠鎮 | 隸屬:靖州縣 |
區劃代碼:431229104 | 代碼前6位:431229 |
行政區域:湖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湘N |
長途區號:0745 | 郵政編碼:418000 |
轄區面積:約188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49萬人 |
人口密度:約79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10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新廠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1957因新開集市(新場),后演變為新廠,故名![詳細] |
新廠村 | ~200 | 鎮中心區 | 駐地屬新設的墟場,得名新廠,后諧音演化為現名。…[詳細] |
炮團村 | ~201 | 鎮鄉結合區 | 據傳,兩百年前黃氏先祖胡老太婆,治家森嚴,說話算數,講起話來像放炮,后以此意為村名。…[詳細] |
姚家村 | ~202 | 村莊 | 因姚姓居此得名。1958年由姚家高級社轉設姚家大隊,1959年與穆家并入炮團大隊,1961年分開后,復設姚家大隊,1984年實行政社體制改革,更名為姚…[詳細] |
金星村 | ~205 | 鎮鄉結合區 | 取其金光燦爛,群星閃爍之意。1955年冬由貴州劃入靖縣,設金星高級社,1958年設金星大隊,1959年新廠、小段兩大隊并入,1961年分開后,仍名金星…[詳細] |
和平村 | ~208 | 村莊 | 意為向往和平。1958年由何家坪高級社轉設和平大隊,1959年與皇甫并入善里大隊,1961年分開后,復設和平大隊,1984年實行政社體制改革,更名為和…[詳細] |
覃團村 | ~209 | 村莊 | 以覃姓居此村得名。1956年設覃團高級社,1958年設覃團大隊,1959年與燕團并入哨團大隊,1961年分開后,復名覃團大隊,1984年實行政社體制改…[詳細] |
哨團村 | ~210 | 村莊 | 傳說太平軍在此村設過哨崗,故名。1958年由哨團高級社轉設哨團大隊,1959年覃團、燕團兩大隊并入,1961年分開后,仍名哨團大隊,1984年實行政社…[詳細] |
地交村 | ~212 | 村莊 | 解放前,此地村民全是雇農,得名“地招”,后雅稱地交![詳細] |
營寨村 | ~214 | 村莊 | 傳說三國時期,孔明在此設過兵營,故名。1955年冬由貴州劃入靖縣,設營寨高級社,1958年設營寨大隊,1959年并入八亞大隊,1961年分開后,復名營…[詳細] |
八亞村 | ~215 | 村莊 | 相傳此村一陰河,曾出現八只神鴨,得名八鴨,后諧音演化為現名。…[詳細] |
地名由來:
據《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記載:新廠原名段堤壻,向南1千米處。有樊李2家竹器廠,名樊李廠。后因江水將廠沖垮,該廠遷至段堤垮重新辦廠,故名“新廠”。因鎮政府駐地位于新廠附近而得名。
基本介紹: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轄鎮。1950年屬南區,1956年撤區設新廠鄉,1958年改公社,1959年與平察公社、藕團公社合并為新平公社,1961年復社,1982年改苗族公社,1984年改苗族鄉,1995年12月建鎮。位于縣境南部,四鄉河南岸。距縣城34公里,面積188平方公里,人口2.1萬,其中苗族占76.2%。鎮政府駐新廠。有公路接1826省道。轄新廠居委會和炮團、哨團、皇圃、姚家、善理、新廠、金星、覃團、地交、燕團、沖嫩、營寨、和平、小段、穆家、八亞16個村委會。礦產資源有煤、鋁礬土、重晶石。有飲料、醬油、木材加工廠和煤礦、重晶石礦等。盛產稻米、杉木、松木、松脂、百合、茯苓、天麻。境內建有“紅軍
榮譽排行:
2013年12月,第五批湖南省省級生態鄉鎮名單公布,新廠鎮上榜。
文化旅游:
篷坡遺址新石器時代晚期至商周時期聚落遺址。位于靖州苗族恫族自治縣新廠鎮,地處沅水支流渠水南岸約1公里處的山坡頂部?偯娣e約6000平方米。1988—1990年三次發掘,發掘面積達3000平方
地交苗寨位于新廠鎮地交村,處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西南邊陲,南與通道縣相鄰,西與貴州黎平縣相連,全村共4個自然村,127戶,全為苗族,村民多為陸、梁姓。因地處偏遠,地交村民風淳樸、民族氛圍濃郁,
歷史沿革: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5月,新廠屬江北區。
1952年9月,屬石首縣第五區。
1956年6月,更名為新廠指導組。
1974年9月,成立新廠公社。
1984年1月,成立新廠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