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 湖南省 > 邵陽市 > 隆回縣 > 巖口鎮

湖南省邵陽市隆回縣巖口鎮

[移動版]
地名:巖口鎮隸屬隆回縣
區劃代碼:430524113代碼前6位:430524
行政區域:湖南省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行政級別:鎮車牌代碼:湘E
長途區號:0739 郵政編碼:422000
轄區面積:約188.98平方公里人口數量:約4.71萬人
人口密度:約249人/平方公里
下轄地區:3個社區、34個行政村
代碼城鄉分類簡介
巖口社區~001鎮中心區
社區處于巖口溶洞出口地,故以巖口命為社區名。…[詳細]
新坪社區~002鎮中心區
古時名茅坪,曾有毛李兩姓。彭姓來居住后諧音毛坪里,后為毛坪,1981年地名普查時改為新坪。…[詳細]
溫里社區~003鎮中心區
傳說鳳雞嶺山窩里有溫井,歷名溫里。1949年解放初期時為:蔣姓與李姓屬新化縣永固鎮樸塘鄉十七保,彭姓與羅姓屬隆回縣果勝鄉十八保;1951年新化屬地劃歸…[詳細]
白竹坪村~201鎮中心區
傳說黃家院子屋后有竹子開白花,故名白竹坪,又一傳說古時曾為瑤人居住地,被漢人趕走后回來報復一夜砍光四周山上楠竹,經太陽一曬,一片白色而名。…[詳細]
梅塘村~202鎮鄉結合區
傳說古時去六都寨路邊有水塘,塘邊有楊梅樹,故名梅塘。…[詳細]
天星村~205村莊
居民分散,山高地廣,好似天上的星星。2016年建制村合并,文家、應塘、天星3村合并取名為天星村。…[詳細]
劃市村~211村莊
2016年,轉龍、羅塘、劃市三村合并,取名為劃市村。古稱扒船廟,北隆回七都駐地,1952年設劃市鄉得名。…[詳細]
添壁村~217鎮中心區
西面為一天然石壁,故名添壁。原添壁村:1949年解放初期時為果勝鄉十五保;1952年為添壁鄉;1958年為巖口公社添壁大隊;1961年為添壁公社添壁大…[詳細]
長溪村~218村莊
古稱橫板大隊,1982年地名普查時,以一條小溪橫貫全境而取名長溪。…[詳細]
向家村~221村莊
向姓在此居住,故名向家。1949年解放初期時為隆回縣果勝鄉十六保;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為隆回縣巖口公社向家大隊;1963年四固定后為隆回縣添壁公社向…[詳細]
繼志村~224村莊
此地有一亭子,名為繼志亭而得名。原繼志村:1949年解放初期時為果勝鄉十五保;1952年為繼志鄉。1958年為巖口公社繼志大隊;1961年為添壁公社繼…[詳細]
馬頭山村~228鎮中心區
傳說此村一山為仙馬所化而得名。2016年建制村合并,興隆、半嶺、黃鴨、毛艮、馬頭山5村合并取名為馬頭山村。…[詳細]
龍井村~229村莊
村落所在地有一水庫,名為龍井。以前為田凼,1982年地名普查時因同名而改為龍井。…[詳細]
三角村~232村莊
田壟外寬內窄,形似三角形。原三角村:1949年解放初期時為果勝鄉十二保;1952年設三角小鄉,1956年屬巖口鄉;1958年為巖口公社三角大隊;196…[詳細]
石屋村~239村莊
清代《寶慶府志》中名枧頭,后因此地建有一石頭房屋,故名石屋。又傳石祭廟為石砌得名。…[詳細]
馬家橋村~240鎮中心區
此村位于兩河相匯之處,自古修建有多座木橋,多為馬姓而得名。…[詳細]
油麻村~241村莊
此地盛產油麻(芝麻),因此而得名。1949年解放初期時為新化縣永固鎮鎮南鄉十六保;1951年土地改革時為隆回縣巖口九區馬家橋鄉;1962年四固定后為隆…[詳細]
新田村~242村莊
清代開墾了大片田地,故名新田。1949年解放初期時為果勝鄉十六保;1952年屬巖口九區塘頭鄉,1956年撤區并鄉后為巖口鄉;1958年為塘頭大隊新田中…[詳細]
塘頭村~243村莊
古時水塘數量達96口之多,在周圍各村中居首位,為頭名第一,故名塘頭。…[詳細]
小橋村~251村莊
因大觀河在此分為大小二條并行水流,架設有大小二橋,村居小橋邊,故名。…[詳細]
大觀村~252鎮鄉結合區
清代時《新化縣志》載名大江,古地方音江(光)與觀同音,后演變為大觀。1981年地名普時以虎形大隊院后原有道教“大觀”,地處半山能遠眺大觀其境十余里而為…[詳細]
邱家村~253村莊
邱氏先祖于明朝洪武年間來此居住故以姓氏命名。…[詳細]
育賢村~254村莊
村內從前建有一所學堂名為“育賢堂”,故以育賢為名。…[詳細]
星塘村~255村莊
此地田壟中有水塘4處,大塘如月、小塘如星,有“三星伴月”之說,故名星塘。…[詳細]
石坳村~256村莊
古驛道需經過一青石山坳,故名石坳。1949年解放初期時為新化縣永固鎮樸塘鄉十八保;1952年歸隆回縣大橋區,1956年從十區大橋劃歸大觀鄉。1958年…[詳細]
樸塘村~259村莊
大觀、巖口兩河匯合處,以堅實樹木架起木橋,下有攔河壩、蓄水似塘,故名樸塘。另有傳說“樸塘”為古代基層地方機構名。…[詳細]
毗連村~260村莊
附近三地都姓陳、同處一條垅、共飲一河水,三地毗連之意而命名。…[詳細]
棋盤村~262村莊
1981年,全國地名普查時因同名改為棋盤大隊而得名。…[詳細]
雙石村~265村莊
村中有一條古老的通衢大道,兩旁豎立一排天然青石板,大道從中而過而得名。村中有一條古老的通衢大道,兩旁豎立一排天然青石板,大道從中而過而得名。…[詳細]
河邊村~266村莊
1961年為新河大隊,1981年因同名改為河邊。…[詳細]
藕塘村~267村莊
村內有一水塘長滿蓮藕,故以藕塘為名。1949年解放初期時為新化縣永固鎮樸塘鄉十七保;1951年劃歸隆回縣,屬巖口九區藕塘鄉;1956年為大觀鄉;195…[詳細]
黃金洞村~270村莊
傳說此地有黃金洞,洞內有18塊黃金,每塊黃金9千克重,故名黃金洞。…[詳細]
楓井坪村~271村莊
井鵝村、楓林坪村、姚家村合并重新命名為楓井坪村。…[詳細]
山水村~272村莊
2016年,大山村、小山村、羊水村合并,取名為山水村。…[詳細]
龍水煉村~273村莊
龍塘村、楓水村、白煉村合并重新命名為龍水煉村。…[詳細]
旺山和村~274村莊
田旺村、高山里村、大禾村合并重新命名為旺山和村。…[詳細]
鄭西村~275村莊
西京村、鄭家村合并,村名各取一字,重新命名為鄭西村。…[詳細]

地名由來:

鎮人民政府駐巖口,以境內有一巖洞,鎮駐地處巖洞門口,故名。

基本介紹:

一、基本情況

巖口鄉位于隆回縣的東北部。轄70個村,554個村民小組,58436人。總面積195.0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0166畝,其中水田38709畝。境內黃金、錫、銅、鐵、鋅等礦產資源豐富,旅游景點有巖口溶洞、九龍山自然風光。

二、主要目標

到2005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2.1億元,年均遞增11%;財政收入達到520萬元,年均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000元,年均增加220元。

三、主要任務和戰略措施

1、以旅游開發為龍頭,帶動全鄉經濟的全面發展。搞好巖口溶洞的旅游開發,到2005年,實現年旅游人數突破10萬人,創稅收50萬元以上。2、調整農業結構,加強農業基礎地位。一

+查看詳細巖口鎮概況>>

榮譽排行:

2012年5月,巖口鎮被命名為第三批湖南省省級生態鄉鎮

歷史沿革:

民國36年(1947),邵陽縣析置隆回縣,設中和鄉,屬第十五保。

1949年10月,屬第二區。

1950年,屬第九區果勝鄉。

1956年,屬灘頭辦事處。

1958年9月,建巖口公社。

1959年,并入灘頭公社。

1961年,復置巖口公社。

1978年,馬頭山公社并入巖口公社。

1984年6月,巖口公社析置馬頭山公社;公社改鄉。

1995年,撤區并鄉,大觀、梅塘、馬頭山、添壁5鄉并入巖口鄉。

2006年8月,撤鄉設鎮,

+查看詳細巖口鎮歷史沿革>>


還有1個地名與巖口鎮同名:

以下地名與巖口鎮面積相當: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日本韩国欧美在线另类不卡 | 天色综合久久久久久久噜噜 | 一区二图三区国产精品 | 久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午夜成午夜成年片在线观看 | 色综合天天久久综合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