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小溪市鄉 | 隸屬:邵陽縣 |
區劃代碼:430523201 | 代碼前6位:430523 |
行政區域:湖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鄉 | 車牌代碼:湘E |
長途區號:0739 | 郵政編碼:422000 |
轄區面積:約92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2.21萬人 |
人口密度:約240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13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小溪市社區 | ~001 | 鄉中心區 | 佛界嶺下有一小溪,昔日溪旁建有寺廟,故名小溪寺,后寫成小溪市。…[詳細] |
河沿村 | ~202 | 村莊 | 村民沿資江河岸居住,故名河沿村。1949年解放初期時原屬于邵陽縣第三區寶南鄉;1952年屬邵陽縣第八區小溪市河沒村;1956年屬邵陽縣小溪市鄉河沒村;…[詳細] |
田心村 | ~203 | 村莊 | 村內田壟區正中有一土山,似田壟之心,故名。…[詳細] |
山田村 | ~204 | 村莊 | 山田沖,系古代傳承地名,該地名多山沖,田土貧瘠。譯義:山,顧名思義:群山環抱,滿目蒼松油茶遍野。沖:沖多有九沖十垅之稱。沖沖有田土,旱不保收,紅薯、蕎…[詳細] |
梅洲村 | ~205 | 村莊 | 據傳,梅洲,“梅”為梅子樹,亦即楊梅樹,“洲”為河石堆高形成的地形,此地原為先人居住的沙洲,且沙洲上載滿了梅子樹,故名。…[詳細] |
白毛塘村 | ~208 | 村莊 | 原名白茅塘。據傳,現在的光家大塘院子中那口塘,以前塘中全為白茅,生長十分茂密,古人即取名白茅塘,以后傳為白毛塘。村因此命名。…[詳細] |
龍井村 | ~209 | 村莊 | 因當時龍井歷來以四十八口水井而出名。1949年解放初期時為邵陽縣第四區小溪市鄉龍井村村民委員會;1952年為邵陽縣第八區大田鄉龍井村村民委員會;195…[詳細] |
巖門村 | ~212 | 鄉中心區 | 巖門村坐落在湖自嶺山腳下,湖自嶺山下有一清泉巖洞。故名。…[詳細] |
川門村 | ~213 | 村莊 | 相傳很久以前,有一年,發生特大洪水,人們都往高處走,站在高處俯瞰的人們發現有三條洪水匯入橋邊后注入資江,儼然一個“川”字,由于地勢平坦,故稱“川門坪”…[詳細] |
清水村 | ~214 | 村莊 | 據傳,此地原有一汪清泉,日夜冒出清水而得名。…[詳細] |
活水村 | ~215 | 村莊 | 因該地多涌泉,流量大,形成活水,能確保旱年保收,尤其巖井泉水之流向與資江河水流向形成逆流,水更活,能灌溉100畝糧田,故得名活水。…[詳細] |
橋頭村 | ~218 | 村莊 | 因位于橋的一頭,故而得名。1949年解放初期時屬于邵陽縣第二區永洪鄉田心村;1952年為邵陽縣第八區田心村民委員會;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為前進(小溪…[詳細] |
跳石村 | ~219 | 村莊 | 原名跳石,此地有一座用石頭修建的墩橋,故得此名。…[詳細] |
文昌村 | ~220 | 村莊 | 清代屬邵西永成里大田村,民國時屬永紅鄉,解放初期屬大四鄉大田村,58年屬小溪市鄉大田村84年分為大田鄉文昌村98年合仍屬小溪市鄉文昌村至今。…[詳細] |
地名由來:
鄉政府駐地小溪市之旁有佛界嶺,為鄉內最高山嶺。山下有小溪流入資江,昔溪旁有寺,名小溪寺。后訛為小溪市。
基本介紹:
邵陽縣轄鄉。1949年為永洪鄉,1956年為小溪市鄉,1958年屬前進公社,1961年析置小溪市公社,1984年改鄉。位于縣境北部,距縣城20公里,面積92平方公里,人口3.5萬,鄉政府駐小溪市。有公路連接320國道,資江縱穿鄉境。轄梅洲、清水、田心、河沿、三田沖、三伏沖、川門坪、新園里、活水坑、小溪市、黃花坪、巖門、文昌、大禾、跳石、龍井、扶田、橋頭坳、光家、白茅塘20個村委會。鄉鎮企業有農機廠、煤礦。盛產茶油,特產有百合。境內梅洲村有西漢芙夷侯國故城遺址。
歷史沿革:
1949年為永洪鄉,屬邵陽縣;1950年為小溪市鄉,屬邵陽縣第四區;1952年屬邵陽縣八區;1958年為前進公社;1984年撤社設鄉時為小溪市鄉。
區劃:湖南省·邵陽市·邵陽縣·小溪市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