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蓼江鎮 | 隸屬:資興市 |
區劃代碼:431081103 | 代碼前6位:431081 |
行政區域:湖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湘L |
長途區號:0735 | 郵政編碼:423000 |
轄區面積:約81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9271人 |
人口密度:約114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8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蓼江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蓼江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秧田村 | ~200 | 鎮鄉結合區 | 秧田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詳細] |
魯塘村 | ~202 | 村莊 | 魯塘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大坪村 | ~205 | 村莊 | 大坪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龍虎村 | ~209 | 鎮鄉結合區 | 龍虎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詳細] |
方榮鋪村 | ~212 | 村莊 | 方榮鋪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東興村 | ~213 | 村莊 | 東興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蓼江村 | ~214 | 鎮中心區 | 蓼江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東灣村 | ~215 | 村莊 | 東灣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地名由來:
因鎮內有一條蓼江穿境而過而得名。
基本介紹:
蓼江鎮位于資興市西北部,總面積81平方公里,下轄1個居委會,12個行政村,19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7826人,是農業人口最多、耕地面積最寬的資興北鄉重鎮。
1958年成立蓼市人民公社,1983年改名為蓼市鄉,1993年經湖南省人民政府批準撤鄉建鎮。該鎮自商代開發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明末清初形成繁華的集鎮,舊稱“蓼市”,歷來商品流通活躍,有“小南京”之譽。境內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距資興市區僅10公里,3517公路、“許三”鐵路線穿境而過。有耕地面積23505畝,其中水田22499.5 畝,旱土1011.4畝;林地面積80339畝。主要物產有煤炭、 木材、水果、茶葉、楠竹等。
榮譽排行:
2021年3月,蓼江鎮被確定為第一批湖南省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地區。
2013年12月,第五批湖南省省級生態鄉鎮名單公布,蓼江鎮上榜。
文化旅游:
蓼江鎮秧田古村: 段氏先祖明代遷居于此,古民居建筑選址于山水之間,前依綠水,背靠青山,有大小建筑 70 多棟,其總建筑面積超過 12500 平方米。秧田古村的段氏祖屋建筑布局分別呈“U”型、
資興清天地會活動遺址群(含焦氏宗祠、洞制硝工場、懸棺)位于資興市蓼江鎮大坪村高沖組、香花鄉程江村,時代為清。2012年,資興清天地會活動遺址群被郴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
歷史沿革:
漢代,屬郴侯區(楚義帝之后熊暢封地)。
民國,屬資興縣。
1950年,屬二區,區公所設蓼江市。
1958年10月,成立蓼市人民公社。
1959年3月,并入東江市屬郴縣。
1962年11月,回歸資興縣,為蓼市人民公社。
1984年3月,政社分開改名為蓼市鄉。
1993年9月,撤鄉建鎮稱蓼江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