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 江蘇省 > 鹽城市 > 濱海縣 > 正紅鎮

江蘇省鹽城市濱海縣正紅鎮

[移動版]
地名:正紅鎮隸屬濱海縣
區劃代碼:320922103代碼前6位:320922
行政區域:江蘇省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行政級別:鎮車牌代碼:蘇J
長途區號:0515 郵政編碼:224000
轄區面積:約148平方公里人口數量:約5.57萬人
人口密度:約376人/平方公里
下轄地區:2個社區、29個行政村
代碼城鄉分類簡介
復興社區~001鎮鄉結合區
光緒九年(1883年)興街建鎮,名叫如來鎮。民國十三年(1924年)如來鎮改名復興鎮,寓為復興如來古鎮,復興因此得名。…[詳細]
獐溝社區~002鎮中心區
據傳明朝后期境內一片荒地草灘,中間有一水溝,獐群常到此飲水、食草,所以稱獐溝,后沿用村名。…[詳細]
新豐村~200村莊
根據大隊內新港自然村取名,后改名為新豐。…[詳細]
正紅村~201鎮鄉結合區
以顧正紅烈士名字命名。1958年,建立正紅大隊。1983年,改稱正紅村委會。2001年,正紅村委會與顧莊村委會合并成立新的正紅村委會。…[詳細]
仁前村~202村莊
因境內的仁前自然村而得名。1958年,建立仁前大隊。1983年,體改時得名。2001年,仁前委會和利眾委會合并成立新的仁前村村民委員會。…[詳細]
大尖村~203村莊
明朝末年,此地北篆河、射陽河環繞遍生蘆葦(俗稱柴尖頭),故稱大尖。…[詳細]
大港村~204村莊
因境內有一條自然河道大港而得名。1958年,成立大港大隊,1960年,原大港大隊分為大港大隊、劉戈大隊。1983年,體改時得名。2001年,大港村與劉…[詳細]
賀君村~205村莊
為紀念賀希文烈士而命名。建隊前分為賀君、前環兩大隊。1958年,建賀君大隊,為紀念賀希文烈士而命名。1983年,體改時得名。2001年,又與前環村委會…[詳細]
大灘村~206村莊
因靠近篆河大柴灘而得名。1958年,成立五丁大隊、界圩大隊、袁莊大隊。1983年,改為五丁村委會、界圩村委會、袁莊村委會。2001年5月,三村合并時得…[詳細]
蔡河村~207村莊
取蔡莊村、沿河村各一字而來。1958年,建立友愛大隊。因縣內重名,1981年友愛大隊更名為蔡莊大隊。1983年體改時,更名蔡莊村。2001年,村合并時…[詳細]
南尖村~208村莊
因地理位置而取名,誠原與大尖村同屬徐大尖,為篆河與射陽河環繞淤積成葫蘆狀,遍布蘆葦,后徐姓居于此,故名。…[詳細]
紅綱村~209村莊
糧食產量首上綱要,故名。1958年,建立天臺大隊。1983年,體改時得名。…[詳細]
小尖村~210村莊
因處于射篆河柴灘南尖頭上,取名為小尖。1958年,建立小尖大隊。1983年,體制改革時得名。…[詳細]
虹橋村~211村莊
村民在九灶港上建橋,恰遇雷雨,雨后彩虹高懸,遂定此橋為虹橋,建莊后以虹橋為名。…[詳細]
吳王村~212村莊
因吳王二姓共居一村而得名。1958年,建立吳王大隊。1983年,體制改革時改為吳王村委會。2001年,將吳王村委會和嚴莊村委會合并為新的吳王村委會。…[詳細]
昧洋村~213村莊
昧洋村是濱海南大門,相傳清朝中期此地原為蘆蕩,中有水泓,百姓稱之為洋,后漸淤坍塌,洋的痕跡模糊不清,故稱之為昧洋。…[詳細]
李元村~214村莊
據境內李元自然村而取名。1958年,建李元大隊。1983年,體制改革時得名。2001年,和華莊村委會合并為新的李元村村民委員會,村委會駐地在村李元小街…[詳細]
舊河村~215村莊
境內歷史上有一條稱尖河改舊河的自然河道,建村后以河道取名,故為舊河村。…[詳細]
上舊村~216村莊
大隊緊鄰上舊河東岸而取名。1958年,建立上舊大隊、蟠水大隊。1983年,體改時得名上舊村村民委員會。2001年6月,同蟠水村的大部分合并,設立新的上…[詳細]
尹橋村~217鎮鄉結合區
相傳尹姓祖居上舊河建造的大木橋兩側,人稱尹橋,后沿用村名。…[詳細]
陳鑄村~218鎮鄉結合區
為紀念陳鑄烈士命名。1958年,建陳鑄大隊,以陳鑄烈士命名。1983年,體改時得名。2001年,和皋灘村委會合并,成立新的陳鑄村村民委員會。…[詳細]
黃浦村~219村莊
明朝被賜的黃駙馬世襲邑田的境內有一條河,河上建一黃浦橋,后橋名沿用為村莊名。…[詳細]
陳圩村~220村莊
因陳姓是財主,有多戶姓陳住在一個村莊內,周圍都是河,進出村莊用的是吊橋,稱陳圩。…[詳細]
四渡村~221村莊
位于獐溝河與張家河交叉處而得名四岔口,原來有一渡口,而得名。…[詳細]
朱集村~222村莊
朱姓族人祖居之地,民國初年興集,故稱朱集。…[詳細]
陳坍村~223鎮鄉結合區
此地名原為陳姓一戶單獨居住而得名為陳單,后改為陳坍。…[詳細]
仁杰村~224村莊
喻義人杰地靈。解放初隸屬陳坍村。1958年,設為魯莊大隊。1979年,魯莊大隊分為顧舍大隊和魯莊大隊。1983年,改為顧舍村、魯莊村。2001年,兩村…[詳細]
聯盟村~225村莊
隨當時“工農聯盟”口號而得名。1958年,建聯盟大隊,1974年,劃分為聯盟大隊、陳嚴大隊。1979年,聯盟大隊又劃分為王舍大隊、徐墩大隊。1983年…[詳細]
射北村~226村莊
位于射北港邊得名,射北村部所在。1958年,建立射北大隊。1983年,體制改革時得名。2001年,和蔣渡村委會、新莊村委會合并設立新的射北村村民委員會…[詳細]
欒灘村~227村莊
明朝初年,此地緊靠射陽河的大草灘,欒姓族人遷住此地,初名欒河,后易名欒灘。…[詳細]
篆河村~228村莊
四周環繞河,在河中間,射篆河而得名。1958年,建篆河大隊。1983年,體改時得名。2001年,和后尖篆河村委會合并為新的篆河村村民委員會。…[詳細]

地名由來:

正紅鎮是顧正紅烈士的故鄉,是縣內以烈士名字命名的鄉級政權名稱之一。

顧正紅(1905~1925年) 顧正紅,江蘇阜寧篆河鄉人,從小給地主放牛。民國11年(1922年)進日商內外棉九廠當掃地工,因-工頭侵吞工錢被開除。后入內外棉七廠當盤頭工。民國13年夏,參加中共創辦的滬西工人補習學校學習。之后,…… 顧正紅詳細信息++

基本介紹:

正紅鎮,是著名"五卅"烈士顧正紅故鄉。是2000年6月由原正紅、獐溝、陳鑄三鄉鎮在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后合并的建制鎮。地處濱海南大門,西、南與阜寧縣隔河相望,東與蔡橋鎮相鄰,北與通榆鎮接壤。轄29個村,2個居委會,總面積148平方公里,100913人口,11.5萬畝耕地,2005年國內生產總值73132萬元,人均純收入5177元,財政收入1213萬元。

【自然條件】

該鎮是嵌鑲在鹽阜大地、射陽河畔的一顆明珠,地處北溫帶,四季分明,氣候溫和濕潤,光照充足,雨水充沛,無霜期長,南涉射陽河,北依蘇北灌溉總渠,西枕通榆河,土質肥沃,水域資源豐富,素有濱海"金三角"之稱。

【基礎設施】

+查看詳細正紅鎮概況>>

榮譽排行:

2023年12月,入選鹽城市2023年市級耕地保護激勵單位名單。

2023年1月,江蘇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命名正紅鎮為2022年度江蘇省衛生鎮

2021年1月,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命名正紅鎮為第三批江蘇省生態文明建設示范鎮村

2017年9月,江蘇省商務廳確定正紅鎮為第三批江蘇省農村電子商務示范鎮

中國以人名命名的地名之正紅鎮:紀念1925年5月被日本資本家槍殺的上海日商內外棉七廠中共早期工人運動積極分子、著名的“五卅”烈士顧正紅。

文化旅游:

顧正紅烈士故居

顧正紅烈士故居江蘇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第四批1995年4月顧正紅烈士故居1905年濱海縣正紅鄉鄉正紅小街東南約兩公里的篆河邊上。這是一座普通農舍,為三間座北朝南泥墻草屋,木質門窗,占地面積僅為

歷史沿革:

1940年屬阜寧縣十二區,1941年11月屬阜寧縣獐溝區,1957年撤銷獐溝區,分設正紅、獐溝、陳鑄3鄉,鄉以顧正紅烈士命名。

1958年正紅鄉與五汛、蔡橋、通榆等8鄉組建蔡橋正紅公社,1963年設正紅公社,1983年改稱正紅鄉,2001年正紅鄉、獐溝鄉、陳鑄鄉合并為正紅鎮。

沿用至今。


以下地名與正紅鎮面積相當: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中文字幕在线你懂的视频 | 色综合天天综合精品网国产在线 | 中文亚洲无线码字幕乱码 | 中文字幕永久乱码专区 | 亚洲伊人天堂一区二区 | 亚洲中文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