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淦昌故居位于常熟市支塘鎮南街44號。王淦昌青年時期出國前、回國后,回支塘探親一直住于此,直到1936年。此房院落比較完整,現存三進三院。第一進為一門房,通面闊三間8.22米,通進深7架5.62米。第二進為一廳,通面闊3間6.73米,通進深7架6.92米。木質梁架結構,保存較完整。梁為扁梁,用料壯碩,梁上雕有蝙蝠,走獸等紋飾。第二進院中北側有一偏房,為一二層小樓。第三進為一座二層小樓,通面闊3間7.82米,通進深7架7.42米。整座房屋有著明顯的晚清風格。于2009年6月公布為常熟市文物保護單位。2017年對其進行整體修繕,現辟為王淦昌紀念館。
支塘東街姚家祠堂在支塘鎮東街66號,原為姚氏祠堂,房屋最后一代主人為姚旦生。現今無人使用。此處房屋現存兩進一院。房屋座南向北。第一進為門房,通進深7架10.1,通面闊3間18.91米。木制梁架,且整體梁架結構保存完整。第一進院中有東西兩側各有輔房一間。第二進為一廳,通面闊5間19.45米,通進深7架7.78米,垂梁式木結構梁架,整座廳體量較大。整處房屋皆為雙檐,鰲頭型斗拱,外部設有封火墻。房屋的地面和部分門窗經過翻新。于2009年6月公布為常熟市文物保護單位。
集賢橋位于支塘鎮東街白茆塘與鹽鐵塘交會口,跨鹽鐵塘,因當地原為雙鳳鄉集賢里而得名。明嘉靖間里人沈定始建木橋,后里人侯峰宏易木建石橋。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橋面塌陷,曹頌僖、周公錫等人合力重修,橋拱底所鐫銘文記其事。今橋系單孔拱橋,東西走向,墩基面為青石,橋面為花崗石,拱圈用縱聯分節并列式砌置法。矢高3.4米,中寬2.4米,正中長2.6米,全長約13米。拱枕石上鐫“集賢橋”三字,原兩側明柱上有楹聯,已磨蝕不可辨。于2007年6月公布為常熟市文物保護單位。
徐氏虹隱樓位于支塘鎮何市荷花街,系清末翰林、藏書家徐兆瑋之故居。今宅為二層磚木結構樓房,坐北朝南,硬山頂,抬梁式,通面闊4間12.5米,通進深7架7米,脊高約6米,花崗石柱礎。宅約建于清同治間,原有臨街門屋、大廳、后樓等三進。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部分建筑辟為桂村書院,后又作桂村兩等小學之校舍。樓廳中靠東側屋為其藏書處。建國后,樓廳改造為二層4開間,1993至1994年間又落架重修成現狀。于1982年11月公布為常熟市文物保護單位。
何市桂村大街徐宅位于支塘鎮何市桂村大街16號,為民國時期建筑。現存建筑二進,坐北朝南,硬山頂,均為二層加左右兩側廂樓,平面成“回”字型布局,并設廊道相通,占地面積約232平方米。第一進通面闊5間14.6米,通進深6.4米,后設廊,二樓設前廊,木置圍欄,鐫有雕花。第二進通面闊5間14.5米,通進深7.5米,設有木質樓梯,門窗及樓梯等具有典型的民國時期風格。于2011年6月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支塘張宅位于支塘鎮東街68號,集賢橋東首,為張青蓮故居(張青蓮高祖從姚姓人家處購買)。始建于清代嘉慶、道光年間。現存第二進(米圣堂),為3開間正廳及兩側各有一間廂房,坐北朝南,硬山頂,通闊12.7米,通進深7架8.2米,前設廊及翻軒,置翼形栱雕飾。該廳古樸莊嚴,木雕等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于2007年6月公布為常熟市文物保護單位。
支塘北街24號民居位于支塘鎮北街,現存二進,坐北朝南,硬山頂,成四合院式布局,占地面積約138平方米。第一進門房,通面闊3間8.4米,通進深5架4.9米,后設磚雕門樓。第二進為廳堂,抬梁式,通面闊3間7.9米,通進深7架8.4米,前設翻軒,斗栱雕花,木構用月梁。于2009年6月公布為常熟市文物保護單位。
支塘姚廳位于支塘鎮東街68號,集賢橋東首。建于明崇禎年間,距今約有400年的歷史。現存一大廳,坐北朝南,硬山頂,抬梁式,通面闊3間9.3米,通進深7架11米,前設廊及翻軒,木構用月梁,并覆有雕花,廳內的蘇式彩繪和木雕古樸莊嚴,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藝術價值。于2007年6月公布為常熟市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支塘姚廳入選第八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支塘周家陳樓位于支塘鎮北街71號,原為支塘陳氏一族之故居,光緒年間,陳樓主人無后人,由周姓外甥周仲根入繼。后周家陳樓房屋擁有產權人員皆不在周家陳樓居住。原有房屋主體已經荒棄,2007年,支塘鎮鎮政府出資收購了周家陳樓,并進行修復。現房屋為支塘鎮文化站所用。房屋共有三進三院,三進房屋皆為二層小樓。第一進房屋通面闊5間14.1米,通進深5架5米。第一進院中有方型石墩一對,石墩后有一磚雕門樓,為2007年時復建。正面無圖示,背面有花草,蝙蝠,祥云,武將戰爭場面等圖案。門樓正中刻有“溫厚和平”四個楷體大字,大字左右分別有“光緒”和“十四年”兩處落款。第二進唯一廳,通面闊3.8米,通進深6.7米。梁架結構且保存基本完整,房屋前部設有翻軒,上雕
支塘中興橋位于支塘鎮區鹽鐵塘上,清,花崗石砌筑方型單孔石板橋。橋建于清代,后屢有修葺,矢高2.8M,橋面由13塊花崗石塊拼鋪而成,寬1.5M,東西橋堍寬約3.2M,跨徑5.9M,全長約15M。兩堍均設有6級踏步。目前為常熟市控制保護建筑。于2013年6月公布為常熟市文物保護單位。
譚震林召開何市各界人士代表會議會址在支塘鎮何市中心小學內。原為桂村公園中的一幢大廳,俗稱“四面廳”。歇山頂,廳通闊13.1米,通進深11.7米,檐高3.3米。1985年重修,現為何市中心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四面廳”匾額系邑人周文在將軍所書。1940年盛夏中,譚(化名林俊)率領新四軍“江抗”部隊到達常熟何市,晚上在“四面廳”召開了何市各界人士代表會議。此處建筑于1982年11月17日被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