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新沭村入選2018年度江蘇省“一村一品一店”示范村。
2018年12月,江蘇省愛衛會命名新沭村為2018年度江蘇省衛生鎮(村)。
這是在新沭河南岸的一個偏僻村莊,在地圖上找不到它的名字,但村民卻用自己的勤勞唱響了一曲致富贊歌,從默默無聞發展成為全國聞名的草莓之鄉。這個擁有2930口人、2063畝耕地的村莊,從1991年開始種植草莓,到2007年全村草莓種植面積達到1500畝,占耕地面積近四分之三;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300元,其中草莓收入占80%。新沭村建起了萬畝草莓生產基地,先后被命名為省、市“農村黨員和基層干部實用技術培訓示范點”、“科普先進村”,村黨支部書記謝春光于2005年當選為全國勞動模范。
草莓致富一方人
20世紀80年代初,新沭村青年農民謝春光不甘固守幾畝良田受窮,在全村率先進行了草莓試種,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成為全村第一個萬元戶。在他的帶動下,不少村民紛紛改種草莓,草莓種植面積迅速擴大,村民的收入也在短期內大幅度增加。
然而,種植草莓沒幾年,由于種植技術缺乏、種植品種單一落后、病蟲害難以防治,加之管理經驗不足,造成產量低、品質差、果型不齊整,不能獲得理想的經濟效益。為此,新沭村開展了“從我做起,學習草莓種植技術”百日競賽活動,對全村草莓種植戶進行技術培訓;針對草莓種植過程0現的難題,邀請專家通過現場指導、專題講座等形式來提高村民的科技水平;舉辦草莓栽培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技術培訓班200余期,發放草莓技術資料6萬多份,邀請專家30余人次,先后培養出400多名懂技術、會管理的“土專家”、“田秀才”。
隨著草莓種植規模的擴大,新沭村發現單一的草莓品種在市場上缺少競爭力,便從省農科院引進了早熟草莓新品種。新引進的品種能在較高的溫度下完成花芽風化,并且抗病、早熟、高產,在春節前就可上市,由于打了時間差,每畝收入由原來的8000元增加到1萬元以上。為了拓寬銷售途徑,鎮村還對一些有文化、頭腦活、素質高的年輕人進行營銷業務培訓,先后培養出2000多名草莓經紀人,常年活躍在上海、南京、蘇州等全國120多個大城市,他們在異地租門市,建網點,把當地草莓源源不斷地運出去銷售,成功地拓寬了銷售渠道。
2002年,新沭村向國家工商局申請注冊了“黃川牌”草莓商標,并對草莓進行精包裝。同年9月,“黃川牌”草莓成功獲取了省技術監督局頒發的綠色無公害認證。2003年底,又通過了國家級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和無公害農產品基地認證,成為連云港市唯一獲此殊榮的農產品。
如今,新沭村黨支部帶領全村人民,正以飽滿的熱情繪制著致富增收的新畫卷。村支部書記謝春光自豪地說: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就是要讓廣大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居住環境美起來,精神文化充實起來,讓農民真正過上幸福的生活。
參考數據
村莊位置:新沭河南岸
村莊面積:308畝
村莊戶數:700余戶
村莊人口:2930余人
村莊勞力:1540余人
三產總值:5100萬元(2006年)
上繳稅收:800000元(2006年)
人均年收入:6359元(2006年)
勞力轉移:400人
文教設施:擁有圖書室、文體活動室、籃球場
醫保條件:村民參加合作醫療達到100%
福利待遇:五保戶、貧困戶、殘疾戶年補助1.5萬元
獲得榮譽:江蘇省及連云港市農村黨員和基層干部實用技術培訓示范點,東海縣奔小康排頭兵村、東海縣科普先進村,村黨支部書記謝春光于2005年當選為全國勞動模范
聯系方式
村委:0518—87387152
新沭村附近有西雙湖風景區、東海水晶文化旅游區、東海御園景區、東海青松嶺森林公園、東海縣安峰山烈士陵園、王得勝家族碑群等旅游景點,有東海老淮豬肉、東海老淮豬、東海西紅柿、東海大米、東海水晶、雙店百合花等特產,有淮鹽曬制技藝、姐兒溜、南辰跑馬燈、東海水晶雕刻工藝、東海呂劇、飛白書法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