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石梁河鎮 | 隸屬:東海縣 |
區劃代碼:320722104 | 代碼前6位:320722 |
行政區域:江蘇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蘇G |
長途區號:0518 | 郵政編碼:222000 |
轄區面積:約103.6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4.79萬人 |
人口密度:約462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24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勝泉村 | ~215 | 鎮中心區 | 因該村后一天然泉,故名。1958年公社化時,設立勝泉大隊。1983年撤社建鄉,改為勝泉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詳細] |
土山村 | ~216 | 村莊 | 據傳此地原有一較大土堆,稱為土山,故名。…[詳細] |
張湖村 | ~217 | 村莊 | 因該村張姓較多,又居低洼處,故名。1958年公社化時,設立張湖大隊。1983年撤社建鄉,改為張湖村村民委員會。2001年興莊村村民委員會并入,沿用至今…[詳細] |
陳嶺村 | ~218 | 村莊 | 因該村以陳姓為主,住在嶺上,故名。1958年公社化時,設立陳嶺大隊。1983年撤社建鄉,改為陳嶺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詳細] |
瓜安村 | ~219 | 村莊 | 因該村居高嶺,地薄,產地瓜多,得名瓜干,后演變為瓜安,故名。…[詳細] |
韓湖村 | ~220 | 村莊 | 因該村韓姓多,大部分土地屬湖洼地,故名。…[詳細] |
樹墩村 | ~221 | 村莊 | 據傳該村原有土墩,上面樹過大旗,得名樹旗墩,后演變為樹墩,故名。…[詳細] |
九龍村 | ~222 | 村莊 | 因該村東邊有條九龍灣的流水溝,故名。1958年公社化時,設立九龍大隊。1983年撤社建鄉,改為九龍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詳細] |
前代邑村 | ~223 | 村莊 | 據傳有一狀元于此建城,故稱代邑,后形成南北兩村,該村位南,故名。…[詳細] |
后代邑村 | ~224 | 村莊 | 據傳有一狀元于此建城,故稱代邑,后形成南北兩村,該村位北,故名。…[詳細] |
賈莊村 | ~225 | 村莊 | 因該村以賈姓為主,故名。1958年公社化時,設立賈莊大隊。1983年撤社建鄉,改為賈莊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詳細] |
葛溝村 | ~226 | 村莊 | 據傳該村原居洼處,溝又多,葛姓于此落居,故名。…[詳細] |
劉金村 | ~227 | 村莊 | 據傳該村劉姓多,但很窮,為圖吉利,故名。…[詳細] |
石梁河村 | ~228 | 鎮鄉結合區 | 因該村靠近石梁河水庫,故名。1972年從山東劃為江蘇,設立石梁河大隊。1983年撤社建鄉,改為石梁河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詳細] |
王埠村 | ~229 | 鎮鄉結合區 | 因該村原北低南高,又因王姓人多,故名。1958年公社化時,設立王埠大隊。1983年撤社建鄉,改為王埠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詳細] |
東山后村 | ~230 | 村莊 | 因該村位于磨山東山腳下,故名。1972年從山東劃為江蘇,設立東山后大隊。1983年撤社建鄉,改為東山后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詳細] |
西山后村 | ~231 | 鎮鄉結合區 | 因該村位于磨山西山腳下,故名。1972年從山東劃為江蘇,設立西山后大隊。1983年撤社建鄉,改為西山后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詳細] |
南辰村 | ~232 | 鎮中心區 | 因該村根據南勺星取名。1972年從山東劃為江蘇,設立南辰大隊。1983年撤社建鄉,改為南辰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詳細] |
興辰村 | ~233 | 鎮鄉結合區 | 因由長久村、鄭村,東堯三村合并組成,取南辰興盛之意,故名。…[詳細] |
老古墩村 | ~234 | 村莊 | 因該村歷史悠久,原有個大土墩,故名。1972年從山東劃為江蘇,設立老古墩大隊。1983年撤社建鄉,改為老古墩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詳細] |
小埠子村 | ~235 | 村莊 | 因該村原為商人設立的一個賣布點,立莊后稱為小布子,后演變為小埠子,故名。…[詳細] |
北辰一村 | ~236 | 村莊 | 因該村根據北斗星取名北辰,后受水庫影響,分遷兩村,此村為一村,故名。…[詳細] |
北辰二村 | ~237 | 村莊 | 因該村根據北斗星取名北辰,后受水庫影響,分遷兩村,此村為二村,故名。…[詳細] |
西朱范村 | ~238 | 村莊 | 明太祖洪武年間,取諸、樊兩姓氏相融合為諸樊村。后因諸、樊兩姓他遷異域,此域也無諸、樊兩姓,后演變為朱范。因位于徐朱范、姚朱范西部,故名。…[詳細] |
地名由來:
因境內有石梁河水庫,故名。
基本介紹:
撤銷南辰鄉、石梁河鎮,合并組建新的石梁河鎮。調整后其行政區域面積為103.6平方公里,總人口6.3萬人,轄24個村委會,鎮駐地設在原石梁河鎮政府駐地。
石梁河鎮位于東海縣最北部,南距縣城32公里,西與山東省臨沭縣接壤,北與贛榆縣以新沭河為界。全鎮總面積70.83平方公里,耕地4.4萬畝,人均耕地1.1畝。下轄15個行政村,35個自然村,總人口4.01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0.7萬人。先后被授予“省科技工作先進鄉鎮”、“葡萄之鄉”、“果品之鄉”、“市多種經營十強鄉鎮”等榮譽稱號。
資源優勢較明顯。江蘇省最大的人工湖—一石梁河水庫位于該鎮北側。水庫面積為85平方公里,庫容量達5.31
榮譽排行:
2022年1月,石梁河鎮被命名為第四批江蘇省生態文明建設示范鄉鎮(街道)、村(社區)。
2020年7月,全國愛衛會命名石梁河鎮為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縣城)。
2018年12月,江蘇省愛衛會命名石梁河鎮為2018年度江蘇省衛生鎮(村)。
2017年7月,農業部認定石梁河鎮為第七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石梁河葡萄)。
文化旅游:
王得勝家族碑群(清)王得勝家族碑群位于連云港市東海縣石梁河鎮西朱范村。碑群包括“同治誥封”碑、“光緒誥封”碑、“王得勝生平”碑、“王得勝夫婦合塋”碑。王得勝,字捷之,梅伯,行一,道光五年(1
磨山石刻位于連云港市東海縣石梁河鎮西南8.5公里處,磨山南緩坡中部一獨立巨石上。巨石呈長方體,片麻狀花崗巖質,高300厘米、寬250厘米、厚170厘米。巨石東壁較平坦,文字陰刻,刻面寬170
歷史沿革:
1957年設置樹墩鄉,1958年屬黃圈人民公社,1960年從黃圈公社析置樹墩人民公社,1961年改名石梁河人民公社,1983年改置石梁河鄉,1994年撤鄉,改置石梁河鎮,沿用至今。
2013年南辰鄉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