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頭灶鎮 | 隸屬:東臺市 |
區劃代碼:320981118 | 代碼前6位:320981 |
行政區域:江蘇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蘇J |
長途區號:0515 | 郵政編碼:224000 |
轄區面積:約64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5.06萬人 |
人口密度:約791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4個社區、20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六灶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六灶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徐灶社區 | ~002 | 鎮中心區 | 徐灶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華丿社區 | ~006 | 鎮鄉結合區 | 華丿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詳細] |
黃尖村 | ~200 | 村莊 | 此地轄自然村梅尖村且當地多黃姓居民。2000年,原梅尖村與北腰村合并設立黃尖村村民委員會。2016年,原蔣泊村與黃尖村合并設立新的黃尖村村民委員會。…[詳細] |
前進村 | ~201 | 村莊 | 寓意向美好生活前進。2001年,原幸福村與練丿村、美滿村合并設立前進村村民委員會。…[詳細] |
海聯村 | ~202 | 村莊 | 以梁海村、二聯村合并各取一字得名。2000年,原梁海村與二聯村合并設立海聯村。…[詳細] |
金康村 | ~206 | 村莊 | 以金垛村、孫康村合并各取一字得名。2000年,原金垛村與孫康村合并設立金康村。…[詳細] |
金灶村 | ~207 | 村莊 | 寓意全村發展走在前列。2001年,原曹灶村與祝灶村、葛壩村合并設立金灶村村民委員會。…[詳細] |
建設村 | ~210 | 鎮鄉結合區 | 取建設社會主義之意。1983年撤銷原建設大隊設立建設村,2000年原建設村與原蘆港村、原洼灶村2、3、6組、原永勝村4組合并設立新的建設村。…[詳細] |
川港村 | ~211 | 鎮鄉結合區 | 以川東港河得名。1958年公社化時,為朱家灶大隊。1967年文革時,改名四新大隊。1980年,恢復原名朱灶大隊。1981年地名普查時,以川東港河命名川…[詳細] |
興灶村 | ~212 | 鎮鄉結合區 | 取振興頭灶之意。2000年4月,原六興村與郜灶村、洼灶村4、5組、西夏村7組合并,設立興灶村村民委員會。…[詳細] |
新合村 | ~213 | 村莊 | 取新合并的村莊之意。2000年4月,原東夏村與西夏一至六組、陳港村二至四組合并設立新合村村民委員會。…[詳細] |
陳章村 | ~215 | 村莊 | 以自然村陳章灶而得名陳章村。1957年,以自然村陳章灶得名陳章村。1958年,公社化時改名陳章大隊。1967年,文革時改名燈塔大隊。1980年,地名普…[詳細] |
顧丿村 | ~217 | 村莊 | 顧丿村:共有14個村民小組,1201戶,2979人,6414畝耕地。…[詳細] |
韓文村 | ~218 | 村莊 | 以自然村文洼村、韓洼村而得名。1983年,設立韓文村村民委員會。2016年,原南胖村與韓文村合并設立新的韓文村村民委員會。…[詳細] |
下舍村 | ~221 | 村莊 | 以原下舍自然村而定名。1983年,經當地政府批準命名。2000年,原下舍村與原陳墩村合并設立新的下舍村村民委員會。2016年,原下舍村與原南洼村合并設…[詳細] |
潘港村 | ~222 | 村莊 | 由潘南村與原聯港村合并各取一字而得名。2000年,原聯港村與潘南村合并設立潘港村。…[詳細] |
雙中村 | ~223 | 村莊 | 因由中聯、中蕩兩村合并而得名。2000年,原中聯村與中蕩村合并設立雙中村村民委員會。…[詳細] |
港東村 | ~225 | 村莊 | 建國初,以地處港東河之東而得名港東村。1958年,為港東大隊。1967年,為勝天大隊。1980年,恢復原港東大隊。1983年體改時,設立港東村村民委員…[詳細] |
姜祝村 | ~227 | 村莊 | 取合并村姜洼村、祝林村各一字而得名。2000年,原姜洼村與祝林村合并,設立姜祝村村民委員會。…[詳細] |
永豐村 | ~228 | 村莊 | 保豐村、永紅村兩村各取一字,取永保豐收之意。…[詳細] |
曹丿村 | ~229 | 鎮中心區 | 以自然村曹丿得名。1983年,設立曹丿村。2020年,原曹丿村與原張港村合并設立新的曹丿村。…[詳細] |
梁東村 | ~230 | 村莊 | 袁陳和練坳原先都隸屬于梁東鄉,故取名梁東村。…[詳細] |
十五灶村 | ~231 | 村莊 | 乾隆年間,東臺鹽場的十五戶朱姓人家,離開老灶區,來到豐盈關至八灶一線以東、梅家灶至潘家灶一線以西的地帶里,一家一口支起十五間鹽灶,拓出燒鹽的新灶區。為…[詳細] |
地名由來:
明萬歷年間(1573—1620年),有羅姓和李姓兩戶居此合伙燒鹽,是當地的頭一個鹽灶,故名頭灶。
基本介紹:
東臺市轄鎮。1957年為頭灶鄉,1959年改公社,1983年復置鄉,1987年設鎮。位于市境東部,距市區21公里。面積64平方公里,人口2.3萬。東(臺)蹲(門)公路、頭(灶)富(東)公路過境,川東河、中心河貫穿其中。轄蘆港、東港、保豐、永豐、永紅、五灶、蘆家、郜灶、永勝、建中、建設、川港、六興、西夏、東夏、陳港、中渠、陳章、徐灶、洼灶、徐洼21個村委會和頭灶居委會。農業以種養業為主。鎮辦企業有機械、化工、紡織、通訊器材、食品、建材等廠。
榮譽排行:
2023年1月,江蘇省愛衛辦命名頭灶鎮為2022年江蘇省健康鎮。
2020年7月,全國愛衛會命名頭灶鎮為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縣城)。
2018年12月,第二批江蘇省生態文明建設示范鎮村名單出爐,頭灶鎮上榜。
2014年9月,環境保護部授予頭灶鎮2012年—2013年度國家級生態鄉鎮稱號。
文化旅游:
原名殷家灶和尚廟,始建于明末清初,時分兩殿,廟門朝東,占地面積1330平方米,建筑面積150多平方米,前有土山,后有竹園。1941年,新四軍民運工作隊隊員鄧民新,曾在此進行民運工作宣傳,經常
歷史沿革:
明至清初,屬揚州府泰州何垛鹽場。
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屬揚州府東臺縣何垛場。
1913年11月,屬東臺縣何垛市。
1940年10月,分屬東臺縣潘丿區和海豐區。
1945年8月,屬東臺縣曹丿區。
1948年7月,屬東臺縣六灶區。
1949年10月,屬曹丿區管轄。
1958年9月,劃屬東臺縣四灶人民公社。
1959年2月,建立頭灶人民公社。
1983年9月,政社分設,建立頭灶鄉。
1987年7月,撤銷頭灶鄉,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