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古河鎮 | 隸屬:阜寧縣 |
區劃代碼:320923112 | 代碼前6位:320923 |
行政區域:江蘇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蘇J |
長途區號:0515 | 郵政編碼:224000 |
轄區面積:約86.1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3.02萬人 |
人口密度:約351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19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古河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古河原名何家塢,后與鄰村古兒山合并,改為古河,設鄉考慮到何家塢源自恒河之中,定名為古河。…[詳細] |
古顏村 | ~200 | 鎮鄉結合區 | 顏氏大姓而得名。民國三十四年(1945)1月,增設古顏鄉(隸屬蘇嘴區)。1956年,古顏村隸屬淮安縣,張莊鄉。1957年1月6日張莊鄉劃歸阜寧縣為古顏…[詳細] |
梁莊村 | ~201 | 鎮鄉結合區 | 梁氏大姓而得名。解放初為大梁村。1957年秋,成立會民高社。1959年7月,成立古河人民公社為會民大隊。1983年5月,撤社建鄉為大梁村。2001年5…[詳細] |
韋唐村 | ~202 | 村莊 | 因韋氏、唐氏兩姓而得名。解放初為韋唐村。1957年秋,成立韋莊高級社、唐莊高級社。1959年7月,成立古河人民公社為韋莊大隊、唐莊大隊。1983年撤社…[詳細] |
許高村 | ~203 | 村莊 | 高口村與大許村合并為許高村,各取一字而命名。…[詳細] |
小許村 | ~204 | 村莊 | 因臨近大許而得名。解放初為小許村。1957年秋,成立小許高級社。1959年7月,成立古河人民公社為小許大隊。1983年5月,撤社建鄉為小許村。2001…[詳細] |
張秦村 | ~205 | 村莊 | 相明隆慶年間,張秦二姓氏由蘇州閶門遷徒至此而得名。…[詳細] |
洋橋村 | ~206 | 村莊 | 因總渠大橋(人稱洋橋)而得名。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小李莊、管莊、韓莊隸屬張莊鄉、蘇嘴區。1957年1月6日張莊鄉劃歸阜寧縣為張莊高級社。195…[詳細] |
聯合村 | ~207 | 村莊 | 因文化大革命時期,該村首先實行革命大聯合,而得名。…[詳細] |
張劉村 | ~208 | 村莊 | 張、劉大姓而得名。民國三十四年(1945)1月,設張劉鄉隸屬崗劉區,民國三十八(1949)隸屬板湖區。1957年秋,成立高級社為中心高級社。1959年…[詳細] |
大沖村 | ~209 | 村莊 | 康熙三十年(1696)黃奪淮扵童家營決堤,大水東注,直抵故地而得名。…[詳細] |
神墩村 | ~210 | 村莊 | 此地有一庵堂,座落高墩,相周邊百姓家辦宴席餐具時,人去庵堂祈禱求借,不論多少,一有盡有,用后如數歸還,如不歸還,再拿也拿不到了,亦說,大水過境不上墩,…[詳細] |
前墩村 | ~211 | 村莊 | 因與神墩村毗鄰,位于神墩村南,故名。1957年秋,成立三家高級社。1958年9月,成立東益環球公社為三家大隊。1959年7月,成立古河人民公社為三家大…[詳細] |
運河村 | ~212 | 村莊 | 因運糧河貫穿境內而得名。1957年秋,唐劉隸屬崗劉高級社。1958年9月,成立東益環球人民公社崗劉大隊和陶莊大隊。1959年7月,成立古河人民公社為崗…[詳細] |
劉莊村 | ~213 | 村莊 | 原新崗村和崗東村合并且均以劉姓人居多而得名。…[詳細] |
左楊村 | ~214 | 村莊 | 明時,1630年左右,左氏龍、虎、師、相兄弟四人由金陵(南京)聚寶門外,因避亂渡江東徙至北,名曰左家莊,1700年左右,楊氏從外地遷徙至左家莊西南方向…[詳細] |
富民村 | ~215 | 村莊 | 寓意為興村富民,故命名。解放初為房呂村。1957年秋為房呂高級社。1959年7月,成立古河人民公社為房呂村、楊石村。1983年,撤社建鄉為房呂村、楊石…[詳細] |
中橋村 | ~216 | 村莊 | 隋朝隋文帝楊堅為討伐叛軍陳太堅方便運送軍糧而開挖運糧河,在中橋境內建橋一座,三元宮僧人在橋上懸掛一大鐘而得名。…[詳細] |
梨元村 | ~217 | 村莊 | 相明隆慶年間,張氏家族由蘇州閶門遷徒至止栽植上百畝梨樹而得名。…[詳細] |
古鳳村 | ~218 | 村莊 | 因此地有古鳳路入境而得名。解放初為支河村。1959年7月,支河從實踐人民公社劃歸古河為支河大隊。1983年6月,撤社建鄉為西左村。2001年5月,原建…[詳細] |
地名由來:
古河原名何家塢,后與鄰村古兒山合并,改為古河,設鄉考慮到何家塢源自恒河之中,定名為古河。
基本介紹:
阜寧縣轄鎮。1957年為古河鄉,后分屬板湖、益林公社,1959年設古河公社,1983年復置鄉,1996年建鎮。位于縣境西南部,距縣府32.5公里。面積86.1平方公里,人口5.9萬。鹽淮公路過境。0601公路從西境穿過。蘇北灌溉總渠通航。轄古河、古顏、吳莊、大梁、梨園、西左、建新、小劉、中橋、茆莊、左楊、房呂、新崗、唐劉、崗東、嚴舍、神墩、李楊、西劉、陸沖、人民、韋莊、唐莊、楊石、陶莊、新民、劉侯、前張、邵莊、洋橋、姜王、張李、秦莊、聯合、大許、小許、小邊、高口、大沖39個村委會。農業以種植和養殖業為主。蘇北最大的糧食交易市場設在該鄉。
榮譽排行:
2024年3月,古河鎮被命名為第六批江蘇省生態文明建設示范鄉鎮(街道)、村(社區)。
2022年1月,江蘇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命名古河鎮為2021年江蘇省衛生鎮。
文化旅游:
東園遺址面積約1.5萬平方米,距地表深1.5米,文化層厚約3米。1978年以來,先后采集到新石器時代石刀、石斧、石錛、單孔玉鉞,商周時期泥質紅陶、夾砂紅陶豆、袋足鬲、實足鬲、深腹盆;漢代陶井
蘇北灌溉總渠在阜寧全長44.7公里,是鹽城、揚州兩地區前后118萬余人在沒有機械設備的條件下而挖成的。該渠的挖成,有效的解決了洪澤湖的排洪。灌溉期間,可引水澆灌2800萬畝農田,淮河缺水年份
歷史沿革:
1940年,阜寧縣抗日民主政權置古河鄉。
1955年、1957年,淮安縣張莊、南季、管李莊、仁橋及蘇嘴洞劃歸阜寧縣古河鄉。
1958年9月,屬東益環球人民公社。
1959年7月,析出,成立古河人民公社。
1983年9月,復置古河鄉。
1997年1月,撤鄉,改置古河鎮。
又名玉帶糕。產于江蘇阜寧。選用優質糯米、純凈白糖、精制油脂及高級蜜餞,按其比例加工而成。先將上等的整齊糯米在溫水中浸泡一天一夜撈起,在熱鍋里爆炒后篩凈,讓它又脆又白,然后粉碎成細粉;再與洗過的青菜或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