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青口鎮 | 隸屬:贛榆區 |
區劃代碼:320721100 | 代碼前6位:320721 |
行政區域:江蘇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蘇G |
長途區號:0518 | 郵政編碼:222000 |
轄區面積:約87.29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22.13萬人 |
人口密度:約2535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37個社區、19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繁榮社區 | ~002 | 主城區 | 因當時市場比較繁榮故改名為繁榮街。1945年叫七分鎮,1947年稱魚市街,1955年改為繁榮街,2001年撤銷繁榮街社區居委會,成立繁榮社區居民委員會…[詳細] |
躍進社區 | ~004 | 主城區 | 寓意生活美好,經濟快速發展,故名。1958年大躍進時定名為躍進街,2001年撤銷躍進街,成立躍進社區居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詳細] |
前進社區 | ~006 | 主城區 | 前進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11,為主城區![詳細] |
勝利社區 | ~007 | 主城區 | 取勝利之意。解放后名為民主街;1952年改稱建新街;1966年改為勝利街;2001年設立勝利社區居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詳細] |
黃海社區 | ~009 | 主城區 | 黃海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11,為主城區![詳細] |
文化社區 | ~010 | 主城區 | 因臨近原贛榆文化館,又在文化西路,故取名文化。…[詳細] |
東關社區 | ~011 | 主城區 | 因位于青口鎮東邊,故取名東關。1963年稱東關大隊;1982年改稱東關村村民委員會;2001年改稱東關社區居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詳細] |
青下社區 | ~012 | 主城區 | 因位于原青下路上,故名。解放初期,由聯合街,桑園街及部分農戶稱四聯社;1957年改稱三合社;1982年更名為青下村村民委員會;2001年成立青下社區居…[詳細] |
中心社區 | ~013 | 主城區 | 因位于青口鎮中心位置,故取名中心。解放前稱許家莊;解放后稱平安村;1956年因位于青口中心而改稱中心社;1958年改名為中心隊;2001年設立中心社區…[詳細] |
后陳社區 | ~014 | 主城區 | 后陳社區:位于青口鎮西北方,辦公地址位于金海路新建北路交口![詳細] |
鎮西社區 | ~015 | 主城區 | 因轄區位于青口鎮的西部,故取名為鎮西。解放初期1955年稱為建新農業合作社;1980年地名普查時因與土城公社建新大隊重名,1982年改名為鎮西村。20…[詳細] |
鎮東社區 | ~016 | 主城區 | 因位于青口鎮東部,故名。2001年撤村時,取名鎮東社區居民委員會。2020年刁莊社區并入,沿用鎮東社區居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詳細] |
河南社區 | ~017 | 主城區 | 因位于青口河南岸,故稱“河南”。1958年為河南大隊,1983年改為河南村村民委員會,2001年撤村并組時,改稱為河南社區居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詳細] |
新莊社區 | ~018 | 主城區 | 因“新”立門戶,建村立制,故稱“新莊”![詳細] |
東南社區 | ~019 | 主城區 | 因位于青口鎮東南部,故取名為東南。原名東南莊,2003年撤村并組時設立東南社區居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詳細] |
南街社區 | ~020 | 主城區 | 因轄區位于青口鎮鎮區南部,故取名南街。1949-1957年屬十區(今城西鎮),1957-1958年屬馬廠區(今贛馬鎮),1958年底劃入城南鄉人民公社…[詳細] |
獅子口社區 | ~021 | 主城區 | 因靠河口,又有石獅子雕像,故名。建國到1964年前稱獅子口村;1964-1983年改為紅旗大隊;1983年復名為獅子口村村民委員會;2004年設立獅子…[詳細] |
梁莊社區 | ~022 | 主城區 | 因此地以梁姓居多,故名。2000年撤鄉并村時并入青口鎮;2001年大梁莊與小梁莊合村并組;2004年設立梁莊社區居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詳細] |
谷沙社區 | ~023 | 城鄉結合區 | 莊有沙地,且以谷姓居多,故名。2000年7月前屬原城東鄉;2004年設立谷沙社區居民委員會,2007年7月并入青口鎮,沿用至今![詳細] |
孫沙社區 | ~024 | 城鄉結合區 | 社區屬于沙地,且以孫姓居多,故取名。2000年前屬原城東鄉;2001年劃入青口鎮;2004年設立孫沙社區居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詳細] |
楊坨社區 | ~025 | 城鄉結合區 | 因楊姓居住在鹽坨堆旁,故名。2000年6月撤鄉并鎮隨城東鄉劃入青口鎮;2004年設立楊坨社區居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詳細] |
柴蕩社區 | ~026 | 城鄉結合區 | 因該社區周圍蘆葦蕩較多,故名。解放前起名柴蕩村;1966年更名為柴蕩大隊;2000年并入宋口村;2004年底分出,設立柴蕩社區居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詳細] |
老埃社區 | ~027 | 城鄉結合區 | 相傳早期是海邊一個埃頭,初稱“老海埃”,漁民出海,打魚回來在埃頭曬魚和休息,后期慢慢地就有漁民在此安家落戶居住,故取名![詳細] |
東沙社區 | ~028 | 城鄉結合區 | 因位于谷沙的東面,故取名。2000年6月撤鄉并鎮時劃入青口鎮;2004年設立東沙社區居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詳細] |
八總社區 | ~029 | 城鄉結合區 | 村民以曬鹽為主,管理鹽區的機構叫“總”,排列為八,故取名八總![詳細] |
白莊社區 | ~030 | 城鄉結合區 | 因此地以白姓居多,故取名。2000年隨城東鄉并入青口鎮;2005年設立白莊社區居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詳細] |
丁莊社區 | ~031 | 城鄉結合區 | 因此地丁姓居民居多,故取名。原名丁莊村,2002年合并到下口村;2005年4月分設丁莊社居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詳細] |
王莊社區 | ~032 | 城鄉結合區 | 因此地以王姓居多,故取名。2002年4月前屬原城東鄉;2002年5月并入青口鎮和現鎮東村合并;2005年設立王莊社區居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詳細] |
金海社區 | ~034 | 主城區 | 寓意此地是黃海之濱的一顆璀璨明珠,故名![詳細] |
申城社區 | ~035 | 城鄉結合區 | 因此地以申姓居多,故名。原為申城村,2003年6月30日,小荒村、申城村、六里橋合并,設立小荒村。同年撤銷小荒村村委會,設立南街社區居委會;2004年…[詳細] |
張城社區 | ~036 | 主城區 | 自明代張氏族眾土住贛榆海濱獅子口,后張氏部分族眾遷居艾塘湖畔掘頭河東城子屯,張氏族眾遷居之后,張氏一族枝繁葉茂,到明萬歷年間,張氏一族人口眾多,故取名…[詳細] |
王樓社區 | ~037 | 主城區 | 明萬歷年間立村,祖先叫“王芝樓”,莊以“王樓”定名![詳細] |
大朱洲社區 | ~038 | 城鄉結合區 | 相傳遠古時期,位于吳山前麓有一條大河(青口河)湍急的河流向南流經一片平原,至一小山(子貢)腳下,折向東流,歷經蒼桑,這個河道彎處,便形成了一塊扇面型洲…[詳細] |
一溝社區 | ~039 | 主城區 | 因朱稽河河汊穿過村內,當地群眾稱該河為“一溝”,因河名而得村名![詳細] |
太平社區 | ~040 | 城鄉結合區 | 取天下太平之意,故取名。1963年稱太平大隊;1982年改稱太平村村民委員會;2001年改稱太平社區居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詳細] |
六里橋社區 | ~041 | 主城區 | 因四周河道比較多,進出村莊有六個主要橋梁,故名。…[詳細] |
小盤社區 | ~042 | 城鄉結合區 | 因居民以前以“盤”熬鹽為主,莊小,故名![詳細] |
下口村 | ~200 | 城鄉結合區 | 因位于青口河下游入?,故名。1952年下口村與碼頭村合并取名下口村;1958年改為下口大隊;1983年改為下口村村民委員會;2000年6月隨城東鄉劃…[詳細] |
大朱旭村 | ~202 | 城鄉結合區 | 村莊較大且近海,朱姓多,太陽從東方升起,照耀村莊,故名。…[詳細] |
西河村 | ~203 | 村莊 | 因駐地村莊位于老朱稽河以西,故取名。2001年前分別為城南鄉的萬莊村村民委員會和呂莊村村民委員會;2001年合并為西河村村民委員會,并入青口鎮,沿用至…[詳細] |
大莊村 | ~204 | 村莊 | 因村委會駐地董大莊,故取名大莊。2001年由董大莊村與董小莊村,堿灘村合并設立大莊村村民委員會;2001年隨城南鄉劃入青口鎮,沿用至今![詳細] |
三新村 | ~205 | 村莊 | 三溝村與城新村合并時,取每個村名的首字,故名。…[詳細] |
城官村 | ~206 | 村莊 | 因由城建村和官莊村兩村合并,故名。2001年城建村村民委員會與城官村村民委員會合并;2002年12月撤銷城南鄉編制,隨城南鄉劃入青口鎮,沿用至今。…[詳細] |
四溝村 | ~207 | 村莊 | 因朱嵇河從村內穿過,加序號排列為四溝村![詳細] |
陳溝南村 | ~208 | 城鄉結合區 | 陳溝南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12,為城鄉結合區![詳細] |
新村村 | ~209 | 村莊 | 因由山東省臨沭縣和江蘇省東海縣移民新建的村,故取名![詳細] |
賀崗村 | ~210 | 村莊 | 因村莊原居于一高崗上,且以賀姓居多,故取名賀崗。…[詳細] |
李城村 | ~211 | 城鄉結合區 | 傳說此處為南北朝時“義塘”縣城,以李姓定名![詳細] |
竹園村 | ~212 | 城鄉結合區 | 位于贛榆縣城城區西部,原有一片竹林,故名。…[詳細] |
大溝南村 | ~213 | 城鄉結合區 | 因村莊居住在一條大溝南岸,故取名。1983年大溝南大隊為大溝南村村民委員會;2001年12月14日隨城南鄉劃入青口鎮,沿用至今![詳細] |
二溝村 | ~214 | 城鄉結合區 | 因朱稽河河叉穿莊而過,隨“一溝”加序號定名。…[詳細] |
宋口村 | ~216 | 城鄉結合區 | 贛榆縣青口鎮宋口村位于縣城北郊,西鄰204國道,東靠海州灣臍部,交通便利。全村共有4個村民小組,現有426戶,1560人,1998年成立黨總支,下設2…[詳細] |
墩后村 | ~217 | 城鄉結合區 | 因村莊位于大土墩后面,故取名。1983年由墩后大隊改為墩后村村民委員會;2000年6月隨城東鄉劃入青口鎮,沿用至今![詳細] |
大盤村 | ~218 | 城鄉結合區 | 因由大盤村與小盤村合并,故名。1962年為大盤大隊、小盤大隊;1983年改為大盤村村民委員會、小盤村村民委員會;2000年6月大盤村村民委員會、小盤村…[詳細] |
里沙村 | ~219 | 城鄉結合區 | 因村莊居住二道沙堤中間,故名。1983年撤里沙大隊設里沙村村民委員會;2001年屬原城東鄉劃歸青口鎮,沿用至今![詳細] |
安莊村 | ~220 | 城鄉結合區 | 因安姓居住較多,故名。1983安莊大隊改為安莊村村民委員會;2000年6月由城東鄉劃入青口鎮,沿用至今![詳細] |
地名由來:
“青口”名稱含義有兩種說法,一說因地處海口,居縣境東隅,東方屬木,木色青,故名青口;另一說青口歷史上曾屬青州管轄,取“青州?凇敝。
基本介紹:
【工業經濟】
2005年,全鎮完成工業投入6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36928萬元,實現工業銷售收入24億元。目前,全鎮已形成服裝、鑄造、機械、電子、化工、制藥、酒精、塑料、制網、家具、建材、紫菜加工、水產品加工等為主的工業發展體系,現有工業企業300余家。
【農業經濟】
全鎮農作物總播種面積3.58萬畝,其中糧食播種面積2.2萬畝,年畝產量1.1噸,蔬菜年產量達1萬噸。圍繞農業產業化建設,實施了特種經濟作物1萬畝瓜套棉種植,無公害生豬養殖及特種動物養殖,現已形成規模,年可出生豬3萬頭以上,可產蘭狐、水貂等動物毛皮8萬張以上;海水河蟹育苗、南美白對蝦及紫菜養殖,年實現水產品產
榮譽排行:
2024年9月,2024年度全國千強鎮名單揭曉,青口鎮位列第429名。
2024年5月,2024年全國鎮域經濟500強榜單發布,青口鎮位列第328名。
2023年10月,2023年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名單發布,青口鎮位列第426位。
2023年9月,2023年全國五百強鎮名單發布,青口鎮位列第390。
2022年10月,2022年淘寶鎮名單發布,青口鎮上榜。
2021年10月,青口鎮上榜2021年全國千強鎮名單,排名第434位。
2021年10月,南京大學空間規劃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聯合發布2021年淘寶鎮名單,青口鎮榜上有名。
2021年1月,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命名青口鎮為第三批江蘇省生態文明建設示范鎮村。
2019年10月,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榜單公布,青口鎮位列第173名。
文化旅游:
崔家巷古民居位于贛榆區青口鎮崔家巷13/15號,年代為清。類別為古建筑。崔家巷古民居為縣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咸豐十一年(1861年),青口鎮稱“和安圩”或“和安寨”;光緒年間,復稱青口;1953年,設青口鎮;1958年9月,改為青口人民公社;1979年7月,復置青口鎮,沿用至今。
侯勇,1967年2月23日出生于江蘇省連云港市,畢業于江蘇省戲劇學校,國家一級演員、軍人。2002年因主演電影《沖出亞馬遜》而成名,憑借影片獲得第8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男演員獎,第9屆中國電影表演藝術
區劃: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區·青口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