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三垛鎮 | 隸屬:高郵市 |
區劃代碼:321084108 | 代碼前6位:321084 |
行政區域:江蘇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蘇K |
長途區號:0514 | 郵政編碼:225000 |
轄區面積:約113.8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4.81萬人 |
人口密度:約423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4個社區、21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二溝社區 | ~009 | 鎮鄉結合區 | 以駐地二溝得名。據《高郵縣地名錄》(1983年版)記載:二溝,相傳宋代韓世忠抗金兵,在此設第二道壕溝得名。…[詳細] |
武寧社區 | ~010 | 鎮鄉結合區 | 武寧社區:2001年由原武寧社區和武寧、北俞、王家、北徐等5村居合并而來。人口3016人,土地面積6185畝,三陽河東線工程貫穿南北,安大公路、三司公…[詳細] |
司徒社區 | ~011 | 鎮鄉結合區 | 以司徒潭得名。據《高郵縣地名錄》(1983年版)記載:司徒潭,以司徒廟附近有一清水潭得名。…[詳細] |
三陽社區 | ~012 | 鎮中心區 | 以境內一條三陽河而得名。1996年1月建立光明居民委員會;2002年12月撤銷光明、前進兩個居民委員會,建立光明、前進兩個社區居民委員會;撤銷東風、躍…[詳細] |
二溝村 | ~238 | 村莊 | 以駐地二溝得名。據《高郵縣地名錄》(1983年版)記載:二溝,相傳宋代韓世忠抗金兵,在此設第二道壕溝得名。…[詳細] |
柳南村 | ~239 | 村莊 | 以原柳南鄉得名。2000年3月季阮村、南余村、顧莊村三個村民委員會合并為柳南村村民委員會;2011年12月柳一村村民委員會并入柳南村村民委員會,后沿用…[詳細] |
港河村 | ~240 | 村莊 | 因境內一條港河得名。1958年建港南大隊、藏鐵大隊;1981年管家大隊更名為管環大隊;1983年改建港南村、藏鐵村、管環村三個村民委員會;2000年3…[詳細] |
三百六村 | ~241 | 鎮鄉結合區 | 三百六村:地處三垛鎮政府周圍,南傍北澄子河,西臨三陽河,S333、安大公路穿村而過。現有10個村民小組,共856戶,村民3209人,總面積7865畝。…[詳細] |
春生村 | ~242 | 鎮鄉結合區 | 以紀念在此出生的李春生烈士得名。"2000年3月新聯村村民委員會、湯顧村村民委員會合并為春生村村民委員會;2011年12月瓦莊村村民委員會并入春生村村…[詳細] |
東樓村 | ~243 | 鎮鄉結合區 | 《高郵縣地名錄》(1983年版)記載:傳說境內有樓房,位于西樓之東,得名。…[詳細] |
林陽村 | ~244 | 村莊 | 山南水北謂之陽,因位于長林溝北面得名。2000年3月任家村、長遜村、北遜村三個村民委員會合并為林陽村村民委員會;2011年12月潘岔村村民委員會并入林…[詳細] |
武寧村 | ~245 | 村莊 | 以位于原武寧鄉政府駐地得名。《高郵縣地名錄》(1983年版)記載:武寧鄉,此地原有一座武寧王廟得名。…[詳細] |
茆吳村 | ~246 | 鎮鄉結合區 | 茆吳村:位于三陽河以西,澄子河北岸,S333省道穿村而過。由原茆吳、五里二村合并而成,處于鎮郊結合部。現有8個村民小組,人口3000人。…[詳細] |
大盧村 | ~247 | 村莊 | 因村里盧姓是大姓,故而得名。1958年建大盧大隊;1983年改建大盧村村民委員會;2000年3月盧家村村民委員會并入大盧村村民委員會;2011年12月…[詳細] |
俞胡村 | ~248 | 村莊 | 俞胡村:2012年10月由原俞胡、合義、馮家、夏家四個自然村合并而成。下設19個村民小組,935戶,人口3680人,土地面積7300多畝。…[詳細] |
保安村 | ~249 | 村莊 | 以駐地保安自然村,故而得名。1981年姚家大隊更名為保安大隊;1983年改建保安村村民委員會;2000年3月古莊村、鹽垛村、漁業村三個村民委員會并入保…[詳細] |
南豐村 | ~250 | 村莊 | 以原南豐鄉得名。1981年勝利大隊更名為南豐大隊;1983年改建南豐村村民委員會;2000年3月六頃村村民委員會并入南豐村村民委員會;2011年12月…[詳細] |
劍鳴村 | ~251 | 村莊 | 劍鳴村:地處三垛鎮大西北,西與龍虬鎮接壤,北與原司徒鎮毗鄰。東平河、橫涇可橫穿東西,南豐支、幸福支兩條環鎮公路縱貫南北。由原劍鳴、顧家、躍進、崔印、陸…[詳細] |
少游村 | ~252 | 村莊 | 少游村:是以北宋詞人秦觀(字少游)命名的“名人村”,為秦觀故里。地處三垛鎮東北角,由原秦家、花家、東村、西村四村合并而成,東與甘垛鎮接壤,北與橫涇毗鄰…[詳細] |
米倉村 | ~253 | 村莊 | 以原米倉鄉得名。1958年建米倉大隊;1983年改建米倉村村民委員會;2000年3月徐邵村村民委員會、倪莊村村民委員會并入米倉村村民委員會,后沿用至今…[詳細] |
柘垛村 | ~254 | 鎮鄉結合區 | 《高郵縣地名錄》(1983年版)記載:以土垛上長有柘樹得名。…[詳細] |
司徒村 | ~255 | 村莊 | 以司徒潭得名。據《高郵縣地名錄》(1983年版)記載:司徒潭,以司徒廟附件有一清水潭得名。…[詳細] |
興聯村 | ~256 | 村莊 | 興聯村:位于司徒社區西北側,與米倉村、嚴吉村、鄧家村交界,馬橫路穿村而過。…[詳細] |
官垛村 | ~257 | 村莊 | 官垛村:東依三陽河,南北皆有出入口連接安大路和馬橫公路。2000年由原官垛、大葛兩村合并而成。現有5個村民小組,463戶,1682人,土地面積6980…[詳細] |
耿庭村 | ~258 | 村莊 | 因駐地耿庭自然村而得名。1958年建耿庭大隊;1983年改建耿庭村村民委員會;2000年3月三村村村民委員會并入耿庭村村民委員會;2011年12月龔張…[詳細] |
地名由來:
《高郵縣地名錄》(1983年版)記載:“三垛”據《高郵州志》記載,宋代岳飛曾屯兵于地,出援楚州,三戰三捷,故名。
岳飛(1103—1142),字鵬舉,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北宋卓越的軍事家、戰略家。 岳飛父岳和,母姚氏,世代務農。岳飛青少年時先后向周同、陳廣學習射箭、槍技,成為全縣武藝最高強的人,但因家境貧困,后到相州(今安陽),“為韓魏…… 岳飛詳細信息++
基本介紹:
2013區劃調整:將原三垛和司徒合并設立新的三垛鎮
三垛鎮位于高郵城東,面積113.76平方公里,人口6.3萬人,其中集鎮常住人口近2萬,是高郵東部的政治、經濟、文化、商貿中心。
歷史文化源遠流長。三垛有史可考1800余年,因南朝梁簡文帝之子武寧郡王之割封地而馳名,也因北宋婉約派詞宗秦觀(字少游)之故里而出名,又因南宋民族英雄岳飛在此抗金“三戰三捷”而得名。
水陸交通便捷發達。距-公路12公里,省道高興東公路、安大公路、三樊公路、國家南水北調引水干道三陽河、西貫京杭大運河的北澄子河等在集鎮縱橫交匯,形成了得天獨厚的交通優勢。
農業資源富有豐饒。適宜的氣候、肥沃的土壤、豐富的水源,造
榮譽排行:
2021年10月,農業農村部認定三垛鎮為第十一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黃羽雞)。
2021年10月,三垛鎮上榜2021年全國千強鎮名單,排名第882位。
2020年7月,全國愛衛會命名三垛鎮為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縣城)。
2019年10月,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榜單公布,三垛鎮位列第970名。
2018年3月,江蘇省環保廳公布三垛鎮為首批江蘇省生態文明建設示范鎮村。
2014年7月,三垛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2012年12月,環境保護部授予三垛鎮2010—2011年度國家級生態鄉鎮稱號。
文化旅游:
秦家村秦氏宅位于高郵市三垛鎮秦家村3組12號。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高郵左家遺址位于高郵市三垛鎮左卿村。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左卿、秦梅青紀念碑位于高郵市三垛鎮二溝村。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解放初期,聯南、聯北、柳南、柳北、春生、林陽鄉和三垛鎮,屬三垛區。
1958年建立三垛人民公社。
1962年鎮社分設。
1973年鎮社合并。
1983年三垛人民公社改為三垛鄉。
1985年,撤鄉改置三垛鎮。
2000年5月撤鄉并鎮,二溝鄉、武寧鄉并入三垛鎮。
2013年8月區劃調整,司徒鎮、三垛鎮合并,設立三垛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