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小伊鎮 | 隸屬:灌云縣 |
區劃代碼:320723111 | 代碼前6位:320723 |
行政區域:江蘇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蘇G |
長途區號:0518 | 郵政編碼:222000 |
人口數量:約3.86萬人 | |
下轄地區:19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董集村 | ~200 | 鎮中心區 | 因董姓來此定居,經發展成集市,故名。解放前屬灌云縣二區,1950年屬小伊鄉,1956年屬伊山鄉,1958年屬小伊公社,得名小伊大隊,1983年改為小伊…[詳細] |
張葛村 | ~201 | 村莊 | 因張莊、葛莊二得名。民國年間,屬東海縣,1946年劃歸灌云縣,1958年屬小伊公社,1966年得名四新大隊,1981年更名張葛大隊,1983年改為張葛…[詳細] |
河西村 | ~202 | 村莊 | 因位于鹽河西岸,故名。民國初年,建縣時屬東海縣,第二區泊南,1958年得名河西大隊,1983年改為河西村村民委員會,2019年12月18日小伊撤鄉設鎮…[詳細] |
唐莊村 | ~203 | 村莊 | 因村民委員會所轄較大自然村唐莊,故名。民國為灌云縣第一區泊陽鄉,1958年屬小伊公社,得名唐莊大隊,1966年改為青春大隊,1983年改為唐莊村村民委…[詳細] |
花廳村 | ~204 | 村莊 | 因當地原有一座花亭,人們將花亭誤傳為花廳,故名。…[詳細] |
祝蕩村 | ~205 | 村莊 | 因姓,且莊邊有柴塘,故名。民國年間為東海縣二區泊南鄉,1946年劃歸灌云縣,1949年,為董集區祝蕩鄉,1958年屬小伊公社,得名祝蕩大隊,1966年…[詳細] |
吳鄭村 | ~206 | 村莊 | 因駐地吳鄭自然村,故名。1966年得名條河大隊,1981年改為吳鄭大隊,1983年改為吳鄭村村民委員會,2019年12月18日小伊撤鄉設鎮,沿用至今。…[詳細] |
小茆村 | ~207 | 村莊 | 小茆村在民國年間屬東海縣二區泊南鄉,1946年劃歸灌云縣,1949年,屬董集區祝蕩鄉,1952年撤區并鄉屬小伊鄉,1958年成立小伊公社,得名祝蕩大隊…[詳細] |
洪河村 | ~208 | 村莊 | 因以橫穿本村的洪河溝,故名。民國年間為東海縣二區泊南鄉,1946年劃歸灌云縣,1958年屬小伊公社,得名洪河大隊,1983年改為洪河村村民委員會,屬小…[詳細] |
千斤村 | ~209 | 村莊 | 因公社化時,口號畝產千斤,人均千斤,貢獻千斤,故名。…[詳細] |
伊北村 | ~210 | 村莊 | 因位于小伊河北岸,故名。民國年間屬東海縣二區泊南鄉,1949年屬灌云縣董集區洪河鄉,1958年屬小伊公社洪河大隊,1966年劃建伊北大隊,1983年改…[詳細] |
大孫村 | ~211 | 村莊 | 因孫姓多莊也大,故名。民國時為東海縣二區泊南鄉,1946年劃歸灌云縣,1957年撤區并鄉為小伊鄉,1958年屬小伊公社,得名大孫大隊,1966年改為前…[詳細] |
小伊村 | ~212 | 村莊 | 因位于小伊山,故名。解放前屬灌云縣二區。1950年屬灌云縣小伊鄉。1956年屬伊山鄉。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時屬小伊公社,得名小伊大隊。1983年改為…[詳細] |
伊南村 | ~213 | 村莊 | 因位于小伊河南岸,故名。民國年間屬東海縣二區叮河鄉,1949年解放時屬董集區張灣鄉,1958年屬小伊公社,得名石門大隊,1966年社教劃建伊南大隊,1…[詳細] |
楊樹圩村 | ~214 | 村莊 | 因以本村最大的自然村楊樹圩,故名。民國年間,屬東海縣,1966年劃建光明大隊,1983年改為楊樹圩村村民委員會,屬小伊鄉,2019年12月18日小伊撤…[詳細] |
張徐村 | ~215 | 村莊 | 因張、徐兩大姓得名。1980年鹽西大隊劃出楊圩、徐莊兩個自然村,與張莊大隊劃出紀莊、河口莊、萬莊,三個自然莊組成楊徐大隊,1983年改為楊徐村村民委員…[詳細] |
鹽西村 | ~216 | 村莊 | 因位于鹽河西岸,故名。1912年屬東海縣,1945年劃歸灌云縣董集區,1956年鄉合并屬伊山區,1958年屬小伊公社,得名鹽西大隊,1983年改為鹽西…[詳細] |
后場村 | ~217 | 村莊 | 因此地原是打谷場地,有二場一前一后。此場在后,故名。…[詳細] |
祝莊村 | ~218 | 村莊 | 相傳明朝年間,江南部分地區發生水災,有一祝姓攜家帶口逃到此地定居,世代繁衍,到了清朝末年,已形成村落。1983年經批準設立祝莊村村民委員會。以祝姓定名…[詳細] |
地名由來:
伊尹(商朝政治家)晚年隱居采藥的山,得名伊萊山,后演變為伊蘆山。西側小山名為小伊山,故名。
商朝輔國宰相,商湯一代名廚,有“烹調之圣”美稱,“伊尹湯液”為人傳頌千年而不衰。 伊尹(約公元前17世紀初) 名伊,一說名摯,號阿衡。商代莘(今山東莘縣)人。是我國最早的美食家和創制中藥湯液的始祖。伊尹先耕于莘野,后做廚師。他曾嘗負…… 伊尹詳細信息++
基本介紹:
【概況】小伊鄉位于灌云縣城北部,鄉內有鹽河、枯溝河、叮當河、善后河四河環繞。境內有小伊山、小伊河等山水自然資源。寧連高速公路南北貫鄉而過,汾灌、連鹽兩條高速公路于鄉內交匯。伊董、龍下兩條縣道穿越鄉境,鄉村級水泥公路總長48公里,交通條件優越。全鄉19個行政村、1個果林場,總人口5.4萬人,耕地總面積4200公頃,2006年,全鄉經濟和社會事業穩步發展,全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8億元,農民人均收入4035元,財稅收入1002萬元,連續11年保持穩步增長勢頭,成為全縣六個超千萬元鄉鎮之一。
【農業】把“一村一品或者幾村一品”作為調整農業結構的發展路子,通過政府扶持引導,培育了小茆村
榮譽排行:
2022年1月,小伊鎮被命名為第四批江蘇省生態文明建設示范鄉鎮(街道)、村(社區)。
2020年7月,全國愛衛會命名小伊鎮為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縣城)。
2018年12月,江蘇省愛衛會命名小伊鎮為2018年度江蘇省衛生鎮(村)。
歷史沿革:
1949年,為董集區小伊鄉。
1958年9月,設立小伊人民公社。
1983年8月,復置小伊鄉。
2019年12月18日小伊鄉撤鄉設鎮,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