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戚莊村 | 隸屬:經濟開發區(城東鎮) |
區劃代碼:320621101209 | 代碼前6位:320621 |
行政區域:江蘇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蘇F |
長途區號:0513 | 郵政編碼:2260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明朝時期,戚莊有個南窯、北莊,因姓仲的多,故曾叫“南仲家莊”。倭寇入侵中國,直接影響到沿海一帶人民生產生活。民族英雄、抗倭名將戚繼光帶領“戚家軍”轉戰江蘇、浙江一帶。戚繼光的部屬邱升、劉景紹帶領部分“戚家軍”駐扎“南仲家莊”,并于此地打了一個大勝仗,殺死“倭子”不計其數。死亡的“倭子”埋在朱圩一帶,故朱圩有個“倭子墳”。“南仲家莊”的人民為了紀念“戚家軍”,就把“戚家軍”駐扎過的“南仲家莊”改名為“戚家莊”,紀念戚繼光。
戚繼光,字元敬,號南塘,山東登州人,明嘉靖七年(1528年)出生。父景通,歷官都指揮,曾署大寧都司。戚繼光自幼學文習武,17歲時父親去世,襲職任山東登州衛指揮僉事。當時,倭寇不斷侵擾東南沿海地區,戚繼光曾寫詩明志:“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繼光詳細信息++
榮譽排行:
2020年12月,戚莊村入選2020年度江蘇省衛生鎮(村)名單。
基本介紹:
戚莊村位于城東鎮東部由迎春村、雄莊村合并而成,是西場街道辦事處所在地,221省道穿村而過,交通便捷,區位優越,是投資創業的好地方。
戚莊村現有總面積5.25平方公理,14個村民小組,農業人口3936人,全村黨員117名,下設農業支部、工業支部。農業土地成方,溝渠成網,綠樹成蔭,民營經濟快速發展,農民收入進入快速增長期。2008年有各類個體工業企業250家,人均純收7467元。村支部一班人在抓好工農業生產的同時,根據本地特色大力發展養殖業、衛生香加工業。村現有萬羽養雞場兩個,2萬羽養鴨場一個,百頭奶牛場一個,養兔場一個。
戚莊村領導班子的努力得到縣委、縣政府的肯定,先后被評為“安全文明村”、
歷史沿革:
1958年建隊時為熊莊大隊;1972年改稱雄莊大隊;1976年雄莊大隊和立新大隊合并仍叫雄莊大隊;1976年前的豐產區劃調整改稱迎春大隊;1984年大隊改村,為雄莊村村民委員會、迎春村村民委員會;2001年兩村合并設戚莊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
周邊相關:
戚莊村附近有南通珠算博物館、海安江淮文化園、蘇中七戰七捷紀念館、萬緣寶塔、廣福禪寺、七星湖生態園等旅游景點,有海安河豚、海安桑蠶繭、海安大米、老壩港紫菜、海安糯米酒、海安禽蛋等特產,有海安紅木雕刻、糯米陳酒釀制技藝、南通扎染技藝、海安九獅圖、冰雪酒釀制技藝、海安面塑等民俗文化。
區劃:江蘇省·南通市·海安市·經濟開發區(城東鎮)·戚莊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