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古壩社區 | 隸屬:岔河鎮 |
區劃代碼:320623110005 | 代碼前6位:320623 |
行政區域:江蘇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社區 | 車牌代碼:蘇F |
長途區號:0513 | 郵政編碼:226000 |
城鄉分類:鎮鄉結合區 | 分類代碼:122 |
地名由來:
一個姓古的官員為行洪排水修了一座壩,故叫做“古壩”。
基本介紹:
古壩社區居民委員會位于九洋河畔,洋興公路縱橫南北,苴東公路貫穿東西。
古壩社區居民委員會于2009年7月經縣政府批準由壩南村和古壩居合并而成
人口面積
總面積3.19平方公里,總人口3100多人。
自然資源
以種植水稻等為主。
經濟建設
改革開放以來,古壩社區黨總支、居委會充分發揮區位優勢,不斷改善投資環境,促進了社會、經濟的長足發展,形成了以紡織服裝、健身器材、食品、塑料為工業支柱產業;禽畜飼養,銷售為農業龍頭產業;商貿營銷、交通運輸、賓館住宿為服務主業的三業經濟同步發展的良好勢頭,逐步形成了集聚效應的板塊經濟。服務中心功能齊全、古鎮花苑整齊美觀、環境保潔長效管理、文化底蘊充分
歷史沿革:
1954-1958年,為馬楊鄉光明一社、光明二社。
1958-1983年,為古壩公社10大隊。
1983-1995年,為古壩鄉的壩南村、街頭村。
1995-2001年,由街頭村、壩南村合并為壩南村。
2009年7月,由古壩居民委員會、壩南村合并為古壩社區居民委員會,沿用至今。
周邊相關:
古壩社區附近有小洋口景區、馬塘革命烈士紀念館、如東國清園、洋口港、掘港國清寺、長沙海灘等旅游景點,有如東狼山雞、如東大米、如東條斑紫菜、如東蘘荷、如東泥螺、如東文蛤等特產,有如東面塑、南通紅木雕刻、青石雕刻、提線木偶制作技藝、南通板鷂風箏制作技藝(哨口制作技藝)、哭九千七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