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大同村 | 隸屬:循環經濟產業園(大豫鎮) |
區劃代碼:320623104219 | 代碼前6位:320623 |
行政區域:江蘇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蘇F |
長途區號:0513 | 郵政編碼:226000 |
城鄉分類:鎮鄉結合區 | 分類代碼:122 |
地名由來:
大同村得名于當時大有晉、同仁兩公司,各取字頭,故稱為大同村。
基本介紹:
大同村概況
地理位置:環繞古鎮大同,與通州三余隔河相望。
村情概況:現有定編干部10人,轄48個村民小組,人口6116人,農戶2568戶,耕地面積8412畝。
經濟發展:
村內有30多家企業,其中金月亮、茉莉花家紡遠銷海外;農業結構調整成效顯著,榨菜種植面積達3000多畝,黃花梨面積2000多畝,冬瓜面積3000多畝。如今,如橋榨菜譽滿華夏,豫豐牌黃花梨名揚全省。
大同村與丁家店村、鞏王村、伯安村、東安閘村、馬家店村、徐征村、南坎社區、強民村、一門閘村、兵房社區、大豫社區、農場社區、周墩村、九龍村相鄰。
榮譽排行:
2021年5月,第七批江蘇省傳統村落名錄公布,大同村通如橋入選。
2020年12月,江蘇省司法廳命名大同村為江蘇省第十四批省級“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
2017年12月,江蘇省愛衛會命名大同村為2017年度江蘇省衛生鎮(村)。
2016年12月,江蘇省愛衛會命名大同村為2016年度江蘇省衛生鎮(村)。
歷史沿革:
1949年10月,建立初級社、高級社時,為大同鄉一社、二社、三社。
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為大同人民公社一大隊、二大隊、三大隊。
1984年,一大隊更名豫豐村,二大隊更名大同村,三大隊更名通如橋村。
2001年,大同村與通如橋村合并為大同村。
2005年5月,通如橋村、大同村、大同居委會合并為大同村,沿用至今。
周邊相關:
大同村附近有小洋口景區、馬塘革命烈士紀念館、如東國清園、洋口港、掘港國清寺、長沙海灘等旅游景點,有如東狼山雞、如東大米、如東條斑紫菜、如東蘘荷、如東泥螺、如東文蛤等特產,有如東面塑、南通紅木雕刻、青石雕刻、提線木偶制作技藝、南通板鷂風箏制作技藝(哨口制作技藝)、哭九千七等民俗文化。
區劃: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循環經濟產業園(大豫鎮)·大同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