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通海社區 | 隸屬:城中街道 |
區劃代碼:320623002006 | 代碼前6位:320623 |
行政區域:江蘇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社區 | 車牌代碼:蘇F |
長途區號:0513 | 郵政編碼:226000 |
城鄉分類:鎮中心區 | 分類代碼:121 |
地名由來:
因社區內有通海橋而得名。
基本介紹:
通海社區居委會坐落于掘港鎮西首,隸屬于掘港鎮三元池街道辦事處,東起通海路,西至大草港橋,南起如泰運河,北至珠江路.通海社區始建于1958年,因以管轄水上流通和定居漁民為主而定名為水上居委會,原辦公地址設在云浦橋西側。1968年,大部分漁民下放農村務農,居委會由減速廠代管。1980年,改革開放后,原下放務農漁民落實政策,全部回城,設水上居委會,辦公地址在原汽車站對門。1998年,更名為桃園居委會。2002年10月,由原來城西、通海、桃園3個居委會合并為通海社區居委會。
人口面積
面積3.5平方公里。總人口7658人,社區黨支部
榮譽排行:
2016年12月,江蘇省愛衛會命名通海社區為2016年度江蘇省衛生鎮(村)。
歷史沿革:
1958年,因以管轄水上流通和定居漁民為主而定名為水上居民委員會。
1968年,大部分漁民下放農村務農,居民委員會由減速廠代管。
1980年,改革開放后,原下放務農漁民落實政策,全部回城,設水上居民委員會。
1998年,更名為桃園居民委員會。
2002年10月,由原來城西、通海、桃園3個居民委員會合并為通海社區居民委員會,沿用至今。
周邊相關:
通海社區附近有小洋口景區、馬塘革命烈士紀念館、如東國清園、洋口港、掘港國清寺、長沙海灘等旅游景點,有如東狼山雞、如東大米、如東條斑紫菜、如東蘘荷、如東泥螺、如東文蛤等特產,有如東面塑、南通紅木雕刻、青石雕刻、提線木偶制作技藝、南通板鷂風箏制作技藝(哨口制作技藝)、哭九千七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