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鶴井村 | 隸屬:雙甸鎮 |
區劃代碼:320623111204 | 代碼前6位:320623 |
行政區域:江蘇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蘇F |
長途區號:0513 | 郵政編碼:2260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因地形像鶴子的脖頸,人們叫它“鶴頸彎”,演變由來。
基本介紹:
鶴井村位于雙甸鎮西南角,東鄰鎮南村,以紅石河為界;南鄰如皋市林梓鎮橋口村;西鄰如皋市林梓鎮蔣殿村和丁堰鎮紅橋村;北接雙甸鎮石南村,以石南河為界,方圓約6.8平方公里。
基本情況:全村共有1120戶,總人口4100人,其中農業人口3598人,非農業人口502人,以漢族為主,還有苗族、白族、侗族、布依族等,鶴井村委會共有30個村民小組,村委會設立黨支部,共有黨員95人,村內總耕地面積為4202畝,2010年國民經濟總值為10176萬元。
獲取榮譽:2006年被鎮評為村居綜合考核先進集體和計劃生育工作先進集體;2007年被評為計劃生育工作先進集體;2008年被評為南通市民主法治村
榮譽排行:
2016年12月,江蘇省愛衛會命名鶴井村為2016年度江蘇省衛生鎮(村)。
歷史沿革:
1958-1984年,為石甸公社7大隊、14大隊、15大隊。
1984-1999年,為丁井村、馬塢莊村、香火莊村。
1999年,丁井村與馬塢莊村合并為鶴井村村委會。
2003年2月,原香火莊村并入鶴井村村委會,沿用至今。
周邊相關:
鶴井村附近有小洋口景區、馬塘革命烈士紀念館、如東國清園、洋口港、掘港國清寺、長沙海灘等旅游景點,有如東狼山雞、如東大米、如東條斑紫菜、如東蘘荷、如東泥螺、如東文蛤等特產,有如東面塑、南通紅木雕刻、青石雕刻、提線木偶制作技藝、南通板鷂風箏制作技藝(哨口制作技藝)、哭九千七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