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如皋市 | 隸屬:南通市 |
區劃代碼:320682 | 代碼前6位:320682 |
行政區域:江蘇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縣級市 | 車牌代碼:蘇F |
長途區號:0513 | 郵政編碼:226000 |
轄區面積:約1492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23.84萬人 |
人口密度:約830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5個街道、11個鎮 |
![]() | 人口 | 面積 | 簡介 |
如皋工業園區(如城街道) | 21.13萬人 | 169.5km2 | 2013區劃調整:撤銷如城鎮,以原如城鎮所轄的凌青、方莊、新官、沿河、長港、老南、錢長、龍游河、安定、宗岱、光華11個村委會和安定、花園、陸橋、蒲行、…[詳細] |
東陳鎮 | 5.98萬人 | 112.32km2 | 2013區劃調整:撤銷雪岸鎮、東陳鎮,將原雪岸鎮、東陳鎮所轄區域合并,設立新的東陳鎮,鎮政府駐原東陳鎮府前街4號。
東陳鎮是一座千年古鎮,宋…[詳細] |
丁堰鎮 | 3.98萬人 | 31.3km2 | 如皋市轄鎮。1940年屬如東縣。1954年屬如皋縣,1958年為丁堰鄉14大隊。1975年改丁堰鎮,1995年丁西鄉并入。位于市境東北部,距市府15公…[詳細] |
白蒲鎮 | 9.76萬人 | 2013:撤銷林梓鎮、白蒲鎮,將原林梓鎮、白蒲鎮所轄區域合并,設立新的白蒲鎮,鎮政府駐原白蒲鎮松楊社區蒲盛路1號。
可直達北京、廣州。白蒲距國家…[詳細] | |
下原鎮 | 4.58萬人 | 39km2 | 如皋市轄鎮。1949年設鄉,1958年由文莊、蔡藕、下原、孫壩及白李鄉的部分合為下原公社,1995年設下原鎮。位于市境東南部,距市府19公里。面積39…[詳細] |
九華鎮 | 5.56萬人 | 29km2 | 如皋市轄鄉。1958年由一甲、北園及薛窯、扒頭、中心、九華4鄉的部分合為九華公社,1983年改九華鄉。位于市境西南部,距市府30公里。面積29平方公里…[詳細] |
石莊鎮 | 6.48萬人 | 28km2 | 2013區劃調整:將原石莊鎮所轄區域與原常青鎮所轄海圩、鄒蔡、蔡炎3個村委會以及鐵籬、草張莊2個居委會區域合并,設立新的石莊鎮,鎮政府駐原石莊鎮沿河北…[詳細] |
如皋港區(長江鎮) | 12.98萬人 | 30.3km2 | 2013:撤銷郭園鎮、長江鎮,將原郭園鎮、長江鎮所轄區域合并,設立新的長江鎮,鎮政府駐原長江鎮長江東路8號。
如皋市轄鎮。1957年由永平、永勝…[詳細] |
吳窯鎮 | 5.01萬人 | 64km2 | 吳窯鎮位于如皋市中部,是一個充滿生機的江蘇省重點小城鎮。總面積6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8000人,是聞名遐邇的“長壽之鄉”、“銀杏之鄉”、“建筑之鄉”…[詳細] |
江安鎮 | 8.75萬人 | 28.5km2 | 2013區劃調整:將原江安鎮所轄區域與原高明鎮所轄陳莊、黃莊、西莊3個村委會以及勝利、周莊、章莊3個居委會區域合并,設立新的江安鎮,鎮政府駐原江安鎮府…[詳細] |
搬經鎮 | 10.49萬人 | 110km2 | 2013區劃調整:將原搬經鎮所轄區域與原高明鎮所轄曉莊、劉莊、盧莊3個村委會以及中心、高明、鮑莊3個居委會區域和原常青鎮所轄萬全、樓馮、土山3個村委會…[詳細] |
磨頭鎮 | 6.29萬人 | 37.1km2 | 如皋市轄鎮。1949年設磨頭鄉,1957年由仁靜、磨頭、徐石3鄉一部分并為磨頭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鄉,1986年建鎮。位于市境中部,距市…[詳細] |
經濟開發區(城北街道) | 16.98萬人 | 2013區劃調整:撤銷袁橋鎮、柴灣鎮,以原袁橋鎮、柴灣鎮所轄區域和原如城鎮所轄的新生、新王莊、太平、鹿門、鄧元、城北、東風、慶余、普濟等9個居委會以及…[詳細] | |
如皋高新區(城南街道) | 5.88萬人 | 28.8km2 | 2013區劃調整:撤銷桃園鎮,將原桃園鎮所轄區域和原如城鎮所轄的張八里、新莊、建設、宋家橋、平明5個居委會區域合并,設立城南街道辦事處,街道辦事處駐萬…[詳細] |
南通糧棉原種場 | …[詳細] | ||
蠶種場 | …[詳細] | ||
良種場 | …[詳細] | ||
種豬場 | …[詳細] | ||
農科所 | …[詳細] | ||
江濱醫院 | …[詳細] | ||
中心沙水產養殖場 | …[詳細] |
地名由來:
以境內的如皋港、如皋村而得名。如皋村、如皋港以地處長江北岸沙嘴上,取《荀子·大略》中“望其壙,皋如也(看那空曠的原野上,有高起來的地方)”的句子命名為“如皋”。
基本介紹:
如皋(RUGAO,舊稱JU-KAO),位于經濟發達的長江三角洲上海都市圈內,東瀕黃海,南臨長江,東距上海150公里,西距南京200公里。面積1477平方公里,人口145.28萬人,現轄主城區、20鎮以及一個省級經濟開發區。改革開放以來,如皋的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取得長足發展,先后躋身于中國明星縣(市)、農村綜合實力百強縣(市)、科技百強縣(市)、鄉鎮工業明星縣(市)、郵電百強縣(市)、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市、全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縣(市)的行列。
江蘇歷史文化名城江海平原最早成陸的地區、長江三角洲最早見諸史冊的古邑、民國時期的中華第一大縣、我國沿海最早對外開放的縣(市)之一等四個“
榮譽排行:
2025年4月,被命名為全國雙擁模范城(縣)。
2025年3月,2025全國GDP百強縣發布,如皋市位列第22位。
2025年2月,2025新型工業化標桿縣名單發布,如皋市上榜。
2025年1月,被認定為2024年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市、區)。
2024年12月,2024賽迪投資競爭力百強縣名單公布,如皋市名列第30名。
2024年12月,2024中國社會治理百強縣(市、區)名單公布,如皋市上榜。
2024年11月,2024中國綜合競爭力百強縣市名單揭曉,如皋市位列第23位。
2024年9月,入選2024中國縣域旅游綜合競爭力百強縣市第98位。
2024年9月,縣域新型工業化綜合實力全國500強(2024)發布,如皋市位列94位。
歷史沿革:
夏代,為揚州之城。
周代,為海陽地,屬揚州。
春秋時期屬吳國。
戰國時期,屬越國,后改屬楚。
秦代屬九江郡。
楚漢時期屬于東楚。
漢高祖時期為吳王所有,改名海陵。
漢武帝時期置臨淮郡海陵縣。
三國時期廢海陵縣,改稱海陽縣。
東晉義熙七年(411),置如皋縣。
隋代并入揚州寧海縣。
唐文宗大和五年(831),置如皋場。
南唐保大十年(952),由如皋場升如皋縣,隸屬泰州。
從此以后經過宋、元、明、清,一直到民國,均置如皋縣。
區劃:江蘇省·南通市·如皋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