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黃沙港鎮 | 隸屬:射陽縣 |
區劃代碼:320924117 | 代碼前6位:320924 |
行政區域:江蘇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蘇J |
長途區號:0515 | 郵政編碼:224000 |
轄區面積:約134.5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54萬人 |
人口密度:約114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6個社區、2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東海社區 | ~001 | 鎮鄉結合區 | 因臨近海邊,且在東面,故稱東海。1944年,屬射海區漁民鄉,以境內自然村東小海取名小海村。1955年,為射海區四社、五社。1957年,兩社合并,建東海…[詳細] |
黃沙港社區 | ~003 | 鎮中心區 | 因自然村名得名。1989年,設立黃沙港鎮街道居民委員會。2001年,改為黃沙港居民委員會。2019年,更名為黃沙港社區居民委員會。…[詳細] |
洋河社區 | ~004 | 鎮鄉結合區 | 因隸屬原洋河行政鄉而取名。另說,因地處新洋港、黃沙河之間,有洋有河,取名洋河。…[詳細] |
海豐社區 | ~005 | 鎮鄉結合區 | 以出海捕撈欲獲得豐收之意得名。1944年,分屬射海區、漁民鄉、老湖村。1956年,為射海區二、三、六社。1957年,射海區二、三、六社合并,建海豐大隊…[詳細] |
海星社區 | ~006 | 鎮鄉結合區 | 以海上明星之意得名。1942年,屬南坎村。1956年,屬射漁區一社。1958年,屬海通公社海通大隊。1965年,從海通大隊劃出射漁區,歸射海漁業公社,…[詳細] |
東港社區 | ~007 | 鎮鄉結合區 | 因地處新洋港東側,故稱東港。1961年,分屬新港副業隊、新洋大隊、躍進大隊。1962年,建捕撈大隊,屬海洋公社。1965年,捕撈大隊劃歸射海公社。19…[詳細] |
洋中村 | ~201 | 村莊 | 因地處原洋河鄉中間得名洋中。1966年,陳洋公社、合興公社、千秋公社內河水上漁民移居此地,分建陳洋大隊、合興大隊、千秋大隊,隸屬洋河漁業公社。1981…[詳細] |
東方村 | ~204 | 村莊 | 因當時位于大興鄉東南方向,取名東方村。1942年,屬鹽東縣印豐區興灶鄉,名北興灶村。1957年,屬大興鄉,為東方大隊。1959年,劃歸射陽鹽場,為鹽場…[詳細] |
地名由來:
以境內入海自然河流黃沙港得名。
基本介紹:
黃沙港鎮是一座漁港集鎮,位于江蘇省射陽縣東部沿海,2000年5月18日由原射陽港鄉、洋河鄉、新洋港鎮、中路港鄉與原黃沙港鎮合并為新的黃沙港鎮。現黃沙港鎮東瀕黃海,西臨省屬新洋農場,南部與大豐市毗鄰,北部與縣城接壤,中心鎮區倚港而建。黃沙港鎮區位環境優越,水陸交通便捷。境內有國家一級漁港、丹頂鶴自然保護區、省屬射陽鹽場、射陽港電廠、國家二類口岸射陽港、江蘇雙燈集團、射陽林場座落,是“紡都射陽”之東南門戶。海堤海防公路縱穿南北,東西三條主干道與鹽城等地橫向貫通,距鹽城機場20公里。射陽港國內已開通沿海、沿江各港口,國際開通美西線、歐洲線和東南亞航線,水陸交通四通八達,已構筑成了水陸交通網絡。鎮域總
榮譽排行:
2024年3月,黃沙港鎮被命名為第六批江蘇省生態文明建設示范鄉鎮(街道)、村(社區)。
2023年10月,2023年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名單發布,黃沙港鎮位列第947位。
2021年10月,黃沙港鎮上榜2021年全國千強鎮名單,排名第759位。
2020年7月,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重新確認黃沙港鎮為2020年國家衛生鄉鎮(縣城)。
2014年9月,環境保護部授予黃沙港鎮2012年—2013年度國家級生態鄉鎮稱號。
2014年7月,黃沙港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文化旅游:
黃沙港國防工事位于射陽縣城東南邊,緊靠黃海。境內的13座暗堡主要分布在東方村,雙燈廠區和居委會,國防工事主體為半地下掩體,其中東方村一組的國防工事為一座鋼筋混凝土結構,方臺形約十米,高三米,
鹽場國防工事群位于射陽黃沙港鎮境內的東海堤大堆,分布于小農場、東發陽位置,共計14座東西排列,國防工事主體半地下掩體,建在海堤大堆上現均掩在海堤公路之下,均為鋼筋混凝土結構,門朝南朝西二扇。
新洋港閘,距黃海約20公里,在淮河流域里下河水系新洋港上,它的主要作用是擋潮御鹵、排澇降漬、蓄淡灌溉,該工程于1956年9月27日開工,1957年5月30日竣工放水。全閘共17孔,每孔凈寬1
歷史沿革:
1965年海洋漁業人民公社析出東海、海豐、海通、射河、雙洋5個大隊成立射海漁業人民公社。
1983年改置射海鄉。
1987年更名黃沙港鄉。
1989年撤鄉改置黃沙港鎮。
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