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車門鄉 | 隸屬:泗洪縣 |
區劃代碼:321324203 | 代碼前6位:321324 |
行政區域:江蘇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鄉 | 車牌代碼:蘇N |
長途區號:0527 | 郵政編碼:223800 |
轄區面積:約84.36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78萬人 |
人口密度:約211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7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車門社區 | ~001 | 鄉中心區 | 《泗虹合志》記載:“車門山四望平原,孤峰突出,旁通車路,故曰車門山”。由此得名。相傳,古代有一販私鹽者推獨輪車從這座小山經過,山上有住家大門能過車,小…[詳細] |
朱莊村 | ~200 | 鄉中心區 | 以轄區自然村朱莊得名。朱莊:以朱姓始居于此得名。…[詳細] |
王溝村 | ~201 | 村莊 | 王姓居此,村邊有條水溝,故名。1963年建王溝生產大隊。1984年改為王溝村。2001年王溝村與大屈村合并設立王溝村民委員會。…[詳細] |
崗朱村 | ~202 | 村莊 | 朱姓居住崗嶺上,故名。1981年從馮莊生產大隊析出置崗朱生產大隊。1984年改為崗朱村。2001年崗朱村與馮莊村合并設立崗朱村民委員會。…[詳細] |
陳龍村 | ~203 | 村莊 | 以轄區自然村陳顧莊、龍廟首字“陳龍”得名。…[詳細] |
團結村 | ~204 | 村莊 | 墩劉、劉圩兩村合并,希望“團結不要分裂“之意命名。…[詳細] |
大劉村 | ~205 | 村莊 | 大劉莊:劉姓村落大,得名大劉莊。1949年為大劉村。1958年建大劉生產大隊。1984年改為大劉村民委員會。…[詳細] |
馬公村 | ~206 | 村莊 | 以轄區自然村馬公店“馬公”得名。馬公店:隋煬帝時有位武將名叫馬五,此地屬他管轄,人尊稱他為馬公。后來此地興集,得名馬公店。…[詳細] |
地名由來:
《泗虹合志》記載:“車門山四望平原,孤峰突出,旁通車路,故曰車門山”。由此得名。
基本介紹:
車門鄉是蘇北地區的一個農業大鄉,地處蘇皖兩省交匯處,泗洪縣城近郊,境內寧宿徐高速公路,省際主干道泗宿公路貫穿南北東西,新汴河、奎濉兩河流空境而流,交通便利,水利資源豐富;轄區8個行政村,社會人口27498人,其中農業人口24464人。近年來,全鄉廣大干群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的工作部署,認真按照本鄉確立的“思想大解放,工業大突破、項目大推進、結構大調整、村鎮大建設、事業大發展、財政大聚集”的工作思想,解放思想,與時俱過,真抓實干,奮力拼搏,全鄉的兩個文明取得豐碩成果。
車門鄉的區域特色經濟發展,經過了一具歷史時期、幾任政府的努力,形成了一定的發展趨向、相對獨立的產業,近些年來,隨著農業產業結構
榮譽排行:
2022年1月,江蘇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命名車門鄉為2021年江蘇省衛生鎮。
文化旅游:
遺址地處平原地貌,為臺形遺址。遺址墩高3.5 米,文化層厚2 米,面積約7000 平方米。采集到的陶片以泥質灰陶為主,器形有鼎、鬲、豆、甗等。曾經出土過鹿角、石斧、石錛、骨鏃等。
遺址為平原地貌,基本呈長方形,面積約1 萬平方米,文化層厚0.6米,土色黑灰。地表采集有夾砂灰陶、泥質灰陶殘片,可辨器形有鼎、瓿、罐、盆等殘片。
燈劉遺址為平原臺地,中部隆起,向四周漸緩降低,呈漫坡狀。南北長約130 米,東西寬110 米,墩高約2 米,面積約1.5 萬平方米,文化層厚2 米,土色灰黑。地表采集標本以夾砂紅陶和泥質紅陶
歷史沿革:
1949年置車門鄉,隸屬泗洪縣車門區。
1957年重置車門鄉。
1958年撤鄉設車門人民公社。
1983年復置車門鄉。
名稱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