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項里街道 | 隸屬:宿城區 |
區劃代碼:321302002 | 代碼前6位:321302 |
行政區域:江蘇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街道 | 車牌代碼:蘇N |
長途區號:0527 | 郵政編碼:223800 |
轄區面積:約37.51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8.47萬人 |
人口密度:約2258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0個社區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果園社區 | ~001 | 城鄉結合區 | 因轄區為原縣果園而得名。根據中共江蘇省委整編辦公室1957年12月12日關于今冬明春茶葉、果樹、桑麻發展規劃,1958年縣委正式批準在黃河灘上(包括黑…[詳細] |
十番社區 | ~002 | 城鄉結合區 | 在1958年大躍進年代,通過旱改水種植糧食產量,一舉翻十番,當時的宿遷縣委領導人命名為十翻大隊,名稱至今沿用。…[詳細] |
南關社區 | ~003 | 主城區 | 位于原宿城城區南圩門,故名。解放前屬南關鎮轄區,解放后成立南關居居委會,1958年改屬霸王人民公社,1966年改為勝利居屬宿城鎮,1976年恢復南關居…[詳細] |
永陽社區 | ~004 | 主城區 | 寓意永遠陽光,故名。自清朝到民國期間,該地屬城鄉西南隅。北伐戰爭以后屬第一區河清鎮。解放后改為南關鎮。1956年屬永陽街道辦事處。1958年改屬霸王人…[詳細] |
黃河社區 | ~005 | 主城區 | 因地處古黃河東岸,故名。原是廢黃河灘,1970年開荒種地,定名為黃河農場。文革期間改為五七農場。1980年又恢復為黃河農場。1989年改為黃河居居委會…[詳細] |
項里社區 | ~006 | 主城區 | 因轄區主要為項王故里,故名。解放前屬南關鎮轄區,1958年為城南大隊屬霸王人民公社,1962年屬宿城鎮,1996年宿遷撤縣建市,城南大隊改為宿城鎮項里…[詳細] |
關口社區 | ~007 | 主城區 | 清朝時期,此地靠古運河西岸,水邊有碼頭,岸上又有關口街買賣市場,官府在此設關卡,收取來往船只關稅,此關卡設立始建較長,得名關口。…[詳細] |
付莊社區 | ~008 | 主城區 | 以社區居委會所在付莊得名。解放前為宿遷縣第一區項里鄉第一保一、二、三甲,建國初為付莊村;1953年為付莊高級社,1958年為付莊大隊,1983年為付莊…[詳細] |
雙河社區 | ~009 | 城鄉結合區 | 因本社區東靠廢黃河,西夾民便河,處于兩河之間,故名。…[詳細] |
紅星社區 | ~010 | 城鄉結合區 | 原名聯合村,屬三棵樹鄉領導,2004年區劃調整時劃歸宿城區項里街道,當時通過大會研究命名,因朱黃村和陳莊村前身曾是一個大隊叫紅旗大隊,高圩前身叫五星大…[詳細] |
地名由來:
2000年5月,由原宿城鎮和果園鄉部分居委會合并而成,因轄區內有“項王故里”,故名。
項羽(前232——前202),名籍,字“羽”,祖籍項城。本姓“羋”,《史記》說:“項氏世世為楚將,封于項,故姓項氏”。 項羽少有大志,雖讀書不成,習武學劍仍不成,就立志學“萬人敵”,跟叔父項梁學兵法。一次秦始皇出巡,項羽見車馬儀仗威風凜…… 項羽詳細信息++
基本介紹:
江蘇省宿遷市宿城區項里街道辦事處成立于2000年5月,地處宿遷市中心。東靠京杭大運河,西至宿埠路,北起黃運路,南至洋北鎮,轄區總面積約37.51平方公里,有10個社區居委會和1個果樹試驗場,97個居民小組(片),總人口64163人,14093戶,是一個集老城區、郊區于一體的復合型街道。作為宿城區委、區政府所在地,項里街道地理位置優越,徐淮公路縱貫南北,環城高速橫穿東西,京杭大運河、古黃河、民便河纏繞其間。
宿遷學院、宿遷中學、市實驗小學、市職業中學、區職業中學、市衛校、市糧校、項王故里、真如禪寺、楊泗洪墓、宿城工業園都坐落于此,素有教育園區、文化旅游區和工業園區之稱,被譽為城市建設的主
榮譽排行:
2024年3月,項里街道被命名為第六批江蘇省生態文明建設示范鄉鎮(街道)、村(社區)。
2022年10月,2022年淘寶鎮名單發布,項里街道上榜。
2021年10月,南京大學空間規劃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聯合發布2021年淘寶鎮名單,項里街道榜上有名。
2020年9月,阿里研究院公布2020年淘寶鎮,項里街道榜上有名。
文化旅游:
項王故里坐落于江蘇省宿遷市宿城區梧桐巷、古黃河與大運河之間,徐淮路東側,又稱為“梧桐巷”,是楚國貴族、秦末農民起義軍的領袖,“拔山蓋世”的英雄、西楚霸王項羽的出生地。項王故里是中國首家以項羽
楊泗洪生于1847年,字錫九,號茂齡,宿遷城彤華街人,自幼習武,好打抱不平,后棄學從軍。在宿遷城南項王故里東側,古老的大運河西畔,沿著東關口西田間的羊腸小道,跨水溝,過小橋,一段迂回輾轉,斗
宿遷孔廟,又名黌學、學宮,為廟學合一的場所。據《宿遷縣志》記載,原孔廟在治所南1公里﹙即今項王故里南﹚,規模較小。明成化五年﹙1469年﹚督學御史謝遷改建。明崇禎八年﹙1635年﹚知縣王芳年
大王廟,又稱金龍四大王廟,位于江蘇省宿遷市宿城區東關口,“金龍四大王”不僅為黃河之神,而且還是漕運之神,商業之神,最初被明太祖朱元璋敕封為黃河之神。這位“金龍四大王”并不是無名神祗,他就是晉
耶穌堂,始建于1925年,是牧師程彭云籌資所建。為城區所建教堂中規模最大的一座。底上兩層可容納600人左右。該教堂建成后,宿遷教會和美國教會開始分治,并成立了“中華基督教自立會”,該教堂的建
歷史沿革:
1949年5月屬宿遷縣,1957年設宿城鎮,1959年為霸王人民公社,1984年為宿城鎮,1987年屬宿遷市,1996年為宿城區宿城鎮,2000年5月19日,撤銷宿城鎮、果園鄉、原種場,分設項里街道。
2002年6月,將原三樹鄉的紅星居委會,雙河居委會劃歸項里街道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