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礦山社區 | 隸屬:幸福街道 |
區劃代碼:321302001004 | 代碼前6位:321302 |
行政區域:江蘇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社區 | 車牌代碼:蘇N |
長途區號:0527 | 郵政編碼:223800 |
城鄉分類:主城區 | 分類代碼:111 |
地名由來:
傳說唐代,駱馬湖東也就是現在嶂山附近有三座山。一座叫鏊子山,是當地百姓給唐朝官兵攤煎餅的地方;一座叫鍋框山,是當時老百姓為唐軍做飯而得名鍋框山,當地群眾在鍋框山東開礦采沙,群眾又叫礦山。
基本介紹:
礦山社區,位于老城區的東北角,是原宿遷的老工業區,東至中運河,西至幸福北路由城北路碾轉至馬陵河,南至馬陵路,北至宿遷閘,區域面積2.1平方公里.轄區7個居民小組,3個黨支部,黨員人數164人,3個物業小區,現有居民戶2300戶,人口6800人,社區內有企事業單位20家。多年來,該社區一直以“各項工作爭第一、全面工作創一流”為目標,以集體經濟、市民教育、人居環境、社會穩定、社區服務等五項工作為抓手,團結和帶領社區廣大干群,開拓創新,務實苦干,推進了社區的經濟工作和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社區綜合目標考評一直位于街道前列。多次受到上級表彰,曾被評為“江蘇省文明社區”、“江蘇省民主與法治示范社區”、“江蘇
歷史沿革:
解放前號稱連六莊,解放后為礦山初級社,1953年為礦山高級社,1958年為礦山大隊屬宿城鎮,1959年屬霸王人民公社,1962年屬宿城鎮,1984年為礦山村,1989年7月改為礦山居,2000年5月屬幸福街道,礦山居改為礦山社區。
周邊相關:
礦山社區附近有宿遷雪楓公園、項王故里、神農時代·洋河農業嘉年華、印象黃河景區、宿北大戰紀念館、宿遷市博物館等旅游景點,有乾隆貢酥、陳集葡萄、埠子蠶繭、花園酥梨、洋北西瓜、羅圩香茄等特產,有六路周、蘇北大鼓、淮紅戲、宿遷婚俗、霸王鑼鼓、董王高蹺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