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張渡村 | 隸屬:洋河鎮 |
區劃代碼:321302150226 | 代碼前6位:321302 |
行政區域:江蘇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蘇N |
長途區號:0527 | 郵政編碼:2238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原為大運河上南北交通的渡口,因張姓再次擺渡為生,故稱張渡口,簡稱張渡,村因此得名張渡村。《元豐九域志》稱""崔野鎮"",宋相文天祥被執北行住宿于此。實景繁華,清,高宗南巡嫌其音同""催朕""不佳,是鎮多于姓,改名為余家店,后與河患,淪落河岸,因此成為南北交通渡口,1938年山東張姓一船民再次落戶,以擺渡為生,1940年我黨一聯絡員從該地經過,對擺渡的張姓船工說,如有人打聽這渡口的名稱,你就說叫張渡,后我軍攻打程道口時,就是從這一渡口過的河,以后張渡就由此得名。
榮譽排行:
2020年12月,江蘇省司法廳命名張渡村為江蘇省第十四批省級“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
基本介紹:
張渡村:位于鄭樓社區東北4公里處。
張渡村與李樓村、胡李村、閘圩村、金山村、學校村、太平村、羅莊村、邱莊村、大溝村、邱夏村、梁莊村、梁周村、金溝村、河西莊村相鄰。
歷史沿革:
"據《元豐九域志》稱""崔野鎮"",宋相文天祥被執北行住宿于此,實景繁華,清,高宗南巡嫌其音同""催朕""不佳,是鎮多于姓,改名為余家店,1940年屬張渡,解放后屬張渡村,1953年屬張渡高級社,1958年屬張渡大隊,1984年屬中揚鄉張渡村,2001年5月屬中揚鎮張渡村,2004年隨鎮劃歸宿城區。
2013年7月劃入洋河鎮托管。
周邊相關:
張渡村附近有洪澤湖濕地景區、三臺山森林公園、宿遷雪楓公園、龍王廟行宮、洋河酒文化旅游區等旅游景點,有泗洪大閘蟹、魏營西瓜、龍集蓮子、泗洪大米、泗洪大棗等特產,有童子戲、農歷四月十二廟會、臨淮漁家婚俗、米斗奶奶、三月十五來龍庵廟會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