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井頭街道 | 隸屬:駱馬湖度假區(湖濱新區) |
區劃代碼:321311006 | 代碼前6位:321311 |
行政區域:江蘇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街道 | 車牌代碼:蘇N |
長途區號:0527 | 郵政編碼:223800 |
轄區面積:約30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2.05萬人 |
人口密度:約683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5個社區、1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井頭社區 | ~001 | 主城區 | 傳乾隆皇帝攜兒下江南至此,用馬陵山井泉水煎藥治愈了兒子的病,賜名“井兒頭”,簡稱井頭。…[詳細] |
安圩社區 | ~002 | 城鄉結合區 | 安圩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12,為城鄉結合區。…[詳細] |
馬樓社區 | ~003 | 城鄉結合區 | 明朝時期,馬姓由山西大同遷入此地,馬姓在此建造樓房一座,因此得名馬樓。居委會駐地馬樓,故名。…[詳細] |
九里社區 | ~004 | 城鄉結合區 | 由于此地距離井頭、卓圩、曉店都是9里路,故名。…[詳細] |
馬窯社區 | ~005 | 城鄉結合區 | 在一百多年前,馬窯原叫陸曹坊,據傳說是一個姓陸的大戶買燒酒而得名;后又因一個馬姓師傅在此地建起一座土窯,故改為馬窯。…[詳細] |
許莊村 | ~201 | 城鄉結合區 | 許莊村原是曉店鄉湖濱村許莊,在一九五八年,由于駱馬湖改做水庫,政府下令搬遷到塘湖鄉北邊,東小湖地帶,村名也就定為許莊村。…[詳細] |
地名由來:
“井頭”地名由來已久,鄉域地形源于馬陵山脈,自山東以龍蛇之勢蜿延至此,宛如一條巨龍昂頭探入運河戲水,故世人稱為“龍頭”;加之山旁有口深泉古井,又稱“井龍頭”。據傳清朝乾隆皇帝攜兒南巡,途經此地,兒病,隨取該井之水煎藥送服,痊愈,特賜名“井兒頭”,后簡稱“井頭”。同時,井頭的“井”字,有“四通八達”之意。
基本介紹:
井頭鄉地處宿遷市中心北5公里,素有“彩塑包裝之鄉”美稱。全鄉總面積3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7萬畝,水面1.1萬畝,居民4644戶,總人口2.4萬人,下轄6個居委會。
井頭鄉區位優勢得天獨厚,南臨京杭大運河、六塘河,西靠駱馬湖,北依省級嶂山森林公園、環湖大道、新、老宿新路、龍柏路、女真路、合歡路、國槐路等一湖二河三縱四橫道路貫穿境內,水陸交通便得。
井頭鄉水土條件優越,生物資源豐富。境內宜漁、宜果、宜牧;盛產柿子、花生、蕃瓜、山芋、魚、蝦、蟹等,是宿遷市委、市政府建設環駱馬湖現代生態農業示范區的中心區,是農業綜合開必和生態旅游、休閑度假的理想之地。目前,500畝宿遷市水產養殖示范區、100
榮譽排行:
2020年12月,井頭街道入選2020年度江蘇省衛生鎮(村)名單。
2014年9月,環境保護部授予井頭街道2012年—2013年度國家級生態鄉鎮稱號。
歷史沿革:
清屬宿遷縣順德鄉,1912年屬大同鄉,后又屬第六區,1941年屬宿遷縣抗日人民政府,1949年為曉店區井頭鄉,1957年撤區并鄉時,由井頭,古城、白堡等鄉鎮各一部分村莊,組成井頭鄉,1958年改為井頭公社,1959年與宿城鎮合并,組成霸王人民公社,1965年恢復井頭公社,1984年2月,改為井頭鄉。
2021年3月,撤銷井頭鄉,設立井頭街道。
區劃:江蘇省·宿遷市·駱馬湖度假區(湖濱新區)·井頭街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