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常周社區 | 隸屬:河失鎮 |
區劃代碼:321283112001 | 代碼前6位:321283 |
行政區域:江蘇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社區 | 車牌代碼:蘇M |
長途區號:0523 | 郵政編碼:225300 |
城鄉分類:城鄉結合區 | 分類代碼:112 |
地名由來:
以此地常家莊、周家橋兩自然村首字得名。
基本介紹:
常周居委會位于泰興這座城市的南部。常周社區成立于2001年,地處河失鎮南區老常周集鎮中心,西至印莊村,東起李灣村,北至趙杜村,南鄰曲常公路。地理位置優越,沿新廣線公路、焦常公路、新曲河,水陸交通十分便利。
新建的1200平方米的村部大樓于2014年10月1日已竣工,新建1030平方米的農民休閑廣場,460平方米的綠化節點和1600平方米的公共綠地還在改造中。
*數據來源于泰興市農村綜合信息服務平臺
常周社區與同心村、司馬村、元仙村、失迷巷社區、河頭社區、劉莊村、洋碾村、印莊村、三軍村、印蕩村、西黃村、趙杜村、沈丁村、劉橋村相鄰。
歷史沿革:
1958年成立常周公社,并設立周橋大隊、李肖大隊;1983年改為常周鄉,設周橋村、李肖村;2000年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準(蘇政復【2000】47)撤銷常周鄉,將其原轄區域并入河失鎮。
2000年經泰興市人民政府批準(泰政復【2000】19號)設立常周居民委員會。
2001年經泰興市人民政府批準(泰政復【2001】59號),撤銷常莊、周橋、李肖三個村民委員會和常周居委會,合并設立常周居民委員會至今。
周邊相關:
常周社區附近有新四軍黃橋戰役紀念館、黃橋戰斗舊址、楊根思烈士祠墓、黃橋戰斗指揮部舊址、泰興市博物館、楊根思烈士陵園等旅游景點,有泰興白果、黃橋燒餅、泰興香荷芋、泰興江沙蟹、泰興蕎麥、泰興元麥等特產,有興化傳統木船制造技藝、清明節(溱潼會船)、茅山號子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