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金沙街道 | 隸屬:通州區 |
區劃代碼:320612001 | 代碼前6位:320612 |
行政區域:江蘇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街道 | 車牌代碼:蘇F |
長途區號:0513 | 郵政編碼:226000 |
轄區面積:約66.22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3.3萬人 |
人口密度:約2008人/平方公里 | |
辦事處地址:南山居委會大慶路10號 | |
下轄地區:14個社區、9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東市社區 | ~001 | 主城區 | 東市社區成立于1998年,位于通州區金沙鎮城區東首,占地0.66平方公里。西起翠園路,東到東大河;北起運鹽河,南至大慶東路,F有戶籍人口4165人,2…[詳細] |
南山社區 | ~002 | 主城區 | 20世紀50年代以前有南山廟,此廟位于該社區內,故名![詳細] |
新村社區 | ~003 | 主城區 | 當時管轄范圍內有縣委新村、商業新村、交通新村、紡織新村、工業新村,所以取名為新村委員會![詳細] |
虹西社區 | ~004 | 主城區 | 因虹橋社區和西市社區合并而成,取兩社區首字得名![詳細] |
北山社區 | ~005 | 主城區 | 金沙老鎮有北山、南山兩座廟宇,北山一詞一直在人民的記憶中,故取名北山居![詳細] |
朝陽社區 | ~006 | 主城區 | 因本居范圍內有朝陽橋、朝陽路,故名。1981年10月設立朝陽居,2008年由新市居劃來新市街西段公安、政法大樓區,北山居劃來朝陽路以東居民機關等地成立…[詳細] |
新市社區 | ~007 | 主城區 | 因境內新市街而得名。1956年6月由新市街、東市街組成,屬金沙鎮第一居民管理區,1981年10月,金沙鎮4個居民管理區根據通署發(1981)274號文…[詳細] |
安康社區 | ~008 | 主城區 | 希望社區內居民生活幸福安康,故名。2003年命名以來,名稱未變,沿用至今。…[詳細] |
育才社區 | ~009 | 主城區 | 金沙鎮育才社區設有一站式便民服務大廳,共有“社區黨務、勞動保障、民政服務、人口計生、政法綜治、城管物管”六大窗口。內設科普館、綜治工作站、居家養老室、…[詳細] |
虹南社區 | ~010 | 主城區 | 虹南社區位于金沙鎮城區中部,南鄰通州市橫河,東以交通路為界,西至五一橋,北到人民路,地理位置優越。虹南社區占地面積為0.9平方公里,有原來虹南村與虹南…[詳細] |
天霞社區 | ~011 | 主城區 | 因居委會位于天霞苑內,故名。2013命名以來,沿用至今![詳細] |
天熹社區 | ~012 | 主城區 | 因居委員會位于天熹苑內,故名。2013年命名以來,名稱未變,沿用至今![詳細] |
天暉社區 | ~013 | 主城區 | 因居委員會位于天暉苑內,故名。2013年命名以來,名稱未變,沿用至今![詳細] |
天虹社區 | ~014 | 主城區 | 因居委員會位于天虹苑內,故名。2013年命名以來,名稱未變,沿用至今![詳細] |
進鮮港村 | ~200 | 城鄉結合區 | 金沙鎮進鮮港村是由原進鮮港村和原港東村合并,現有58個村民小組,耕地面積為3400畝,共有人口6250人,黨員133名。村設黨總支,下設四個支部:農村…[詳細] |
虹西村 | ~201 | 主城區 | 虹西村位于金沙鎮城郊結合部,東與新三園村相連,南與太山村相接,西與三姓街村毗鄰,北濱運鹽河,2008年3月原雙灶港村并入虹西村,全村區域面積4.1平方…[詳細] |
城東村 | ~202 | 城鄉結合區 | 金沙鎮城東村地處通州城區東側,占地面積6.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180畝,人口5260多人,轄53個村民組。2008年3月成立黨總支部,下設3個黨支部…[詳細] |
新三園村 | ~203 | 城鄉結合區 | 通州市金沙鎮新三園村位于通州城區北首,由原金沙鎮新三園村與原金沙鎮光和村行政區劃調整合并而成,總占地面積約7平方公里,下轄74個村民小組,總人口780…[詳細] |
金北村 | ~205 | 城鄉結合區 | 金北村地處通州城區北大門,現有人口1.31萬人,黨員353名,116個村民小組,面積12.9平方公里,村域范圍內有區委黨校,區高級中學,區電大、區職業…[詳細] |
太山村 | ~213 | 城鄉結合區 | 金沙街道太山村位于通州城區西側,是通州區規劃建設中的新城區之一銀河新區的核心板塊,南靠南通高新科技開發區,北靠虹西村,F有耕地3015畝,人口4298…[詳細] |
平橋鎮村 | ~227 | 村莊 | 平橋鎮村位于新通掘公路兩側,北靠金三線,由原金余鄉的平橋鎮、港南、擔鮮、界牌,西社五個村合并而成,所轄63個村民組,總人口6704人,總耕地面積673…[詳細] |
港北村 | ~228 | 村莊 | 港北村地處城關以東,緊臨城東村,東與金余村毗鄰,北與平橋鎮村接壤,南至運鹽河,總面積約8萬平方公里,由原金余片的雙龍村和港北村合并而成,取名港北,新S…[詳細] |
金余村 | ~229 | 城鄉結合區 | 金余村位于金沙鎮東南角面積為4.5平方公里。由原來的四同村、口字橋、金余居委會合并而成,總人口為:10800人其中農業人口:8890人,居定人口為19…[詳細] |
地名由來:
金沙位于長江、黃海交匯處,取“披沙揀金”之義,故名。
基本介紹:
通州市轄鎮。市府駐地。1954年設金沙鎮,1958年更名紅星公社,1959年改稱金沙公社,1977年設鎮。位于市境中部,距南通機場4公里。面積44平方公里,人口10.4萬。通金、通掘公路過境,通呂運河從鎮南經過。轄虹西、虹南、翠園、新三園、進鮮港、霞中、雙霞、八角亭、碧堂廟、指金橋、三里鎮、行根橋、盆架橋、果園、進西、金南、青墩、文禮、龍潭、金東、光和、馬北、銀河、金北、墩塘、頭總橋、斜北、鈄南、同南、三里墩、桂木橋、朱家灣、西五里33個村委會和新村、鎮南、南山、朝陽、東市、北山、虹南、虹橋8個居委會。以工業為主,有紡織、針織、服裝、塑料、機械、電子、化工等。農產品有水稻、棉花、蔬菜等。境內建
榮譽排行:
2018年12月,第二批江蘇省生態文明建設示范鎮村名單出爐,金沙街道上榜。
2012年12月,環境保護部授予金沙街道2010—2011年度國家級生態鄉鎮稱號。
文化旅游:
通州烈士陵園位于通州區金沙街道,年代為民國,為第六批南通市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金沙地區在南北朝中期至唐初時,尚為江海匯合處的一塊荒涼沙洲,俗稱“古沙”,又稱“南布州”。
北宋太平興國年間(976-983),稱為“金沙”。
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設鹽課司,漸成集鎮,稱金沙鎮。
1958年成立金星公社。
1959年改稱金沙公社。
1977年復稱金沙鎮。
2015年,根據省政府關于調整南通市通州區部分行政區劃的批復(蘇政復〔2015〕22號),撤銷金沙鎮,設立金沙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