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別橋鎮 | 隸屬:溧陽市 |
區劃代碼:320481107 | 代碼前6位:320481 |
行政區域:江蘇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蘇D |
長途區號:0519 | 郵政編碼:213000 |
轄區面積:約49.5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4.62萬人 |
人口密度:約933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2個社區、16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別橋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別橋社區:位于溧陽市北部,是溧陽的“北大門”。東臨長蕩湖,北接金壇。…[詳細] |
綢繆鎮社區 | ~002 | 鎮中心區 | 綢繆鎮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后周社區 | ~003 | 鎮中心區 | 由后周大隊而得名。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為后周大隊。1989年為后周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詳細] |
鎮東村 | ~200 | 鎮鄉結合區 | 以地處集鎮東面而得名。1958年,成立別橋人民公社,建諸泗大隊、培陽大隊、水產大隊、土山大隊、中里大隊。1983年,改為諸泗村、培陽村、水產村、土山村…[詳細] |
馬家村 | ~201 | 鎮鄉結合區 | ——趙善堅
溧陽人不知道別橋馬家,就如同歐洲人不知道萊茵河、美國人不知道自由女神像那樣讓人驚奇,這不是因為別橋馬家村有什么特殊的標志或是有名的建…[詳細] |
別橋村 | ~202 | 鎮鄉結合區 | 由別橋人民公社而得名。1958年為別橋大隊、1983年為別橋村委、2001年和陳巷合并、2009年和前王合并。…[詳細] |
前程村 | ~203 | 村莊 | 因村委在前程村而命名。1958年公社化后稱“前程大隊”1983年改稱“前程村委會”至今。…[詳細] |
合星村 | ~204 | 鎮中心區 | 合星之名為公社化之后的新生名稱,其含義很明顯、以村落喻為星,合眾星為大隊,取名合星。…[詳細] |
長蕩湖村 | ~205 | 村莊 | 長蕩湖村(原湖邊村)位于別橋鎮東南部,距常溧高速城北道口3公里,G233國道貫通全村南北,東依自然環境優美的長蕩湖,南接昆侖街道,交通便利,水產資源豐…[詳細] |
道成橋村 | ~207 | 村莊 | ——趙善堅
南渡、別橋一帶為水鄉,水鄉河多,河上橋多,以橋為名的村也多,如邱家橋、八字橋等,道成橋也是如此。
道成橋為丹金溧漕河在別橋鎮境內的…[詳細] |
兩灣村 | ~208 | 村莊 | 因由周家灣村和楊家灣村合并而成,故名。1958年,建牌樓大隊、楊家灣大隊、趙圩大隊、郝家大隊、周家灣大隊。1983年,改為牌樓村、楊家灣村、趙圩村、郝…[詳細] |
綢繆村 | ~209 | 村莊 | 清初順治年間,傳說在溧陽境內古瀆、后周、余橋三鄉的交界地有個名中醫,姓余,其子在父母雙亡后謹記娘的臨終交代,殷富之家一切圍繞著“未雨綢繆”的格言在積善…[詳細] |
北山村 | ~210 | 村莊 | 因村委會位于北山村而得名。2009年由陰山、槎溪、諸皋、東馬四個村委合并成北山村后沿用至今。…[詳細] |
黃金山村 | ~211 | 村莊 | 黃金山村:位于揚溧高速長蕩湖服務區西北側。…[詳細] |
玉華山村 | ~212 | 村莊 | 因村委位于玉華山村而命名。1958年人民公社化定為大隊,1983年體政時改為村民委員會至今。…[詳細] |
小石橋村 | ~213 | 村莊 | 因村委位于小石橋村而命名。明朝年間,村莊取名為小石橋村。在建國初期,設立了石橋鄉,駐地小石橋,該地區一直為附近村莊的發展中心;1958年人民公社化為大…[詳細] |
塘馬村 | ~214 | 村莊 | 塘馬村:位于后周村西北2公里處。
溧陽市別橋鎮塘馬村是典型的江南“魚米之鄉”,村內阡陌縱橫,風景秀麗,是江蘇省首批特色田園鄉村、江蘇省傳統村落和常州…[詳細] |
西莊村 | ~216 | 村莊 | ——趙善堅
多年來我一直以為別橋鎮的馬家村是溧陽馬氏最早落腳之地或是發家之地,現在才知道馬氏早先來溧陽是在今天的西莊村。但嚴格意義上來說,不是在…[詳細] |
西馬村 | ~217 | 村莊 | 因村委位于西馬村而命名。2001年5月西馬村委,新民村委,漁業村委三村合并為西馬村委,2009年8月將西馬村委,下梅村委合并為新的西馬村委并沿用至今。…[詳細] |
地名由來:
隋代即有村民在此“運甓為基,架石為橋”,稱甓溪橋,簡稱甓橋。20世紀50年代諧音別橋。又因為其類別為鎮,故名別橋鎮。
基本介紹:
蘇南名鎮,溧陽北大門——別橋鎮,地處長蕩湖,距上海、南京、蘇州、無錫、杭州等地均在100公里左右,離常州約40公里,到寧杭高速道口只需10分鐘,到即將建成的揚溧高速道口僅需5分鐘。總面積49.5平方公里, 下轄16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總人口3.08萬人,轄區一馬平川。別橋鎮歷史悠久,是明代著名翰林少史馬一龍,清代開國后第一位狀元馬世俊的故鄉,存有聞名遐邇的省級保護文物石刻《淳化閣貼》和市級保護文物廣惠庵寺、瑪瑙騎門石等。古往今來,社會安定,民風淳厚。歷年來,被評為常州市新型小城鎮,文明鄉鎮、農業十強鄉鎮,水產特色鄉鎮:江蘇省科技先進鄉鎮,全國500家小城鎮試點鎮,全國群眾文化先進集體,全國
榮譽排行:
2020年7月,全國愛衛會命名別橋鎮為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縣城)。
2018年12月,第二批江蘇省生態文明建設示范鎮村名單出爐,別橋鎮上榜。
2012年12月,環境保護部授予別橋鎮2010—2011年度國家級生態鄉鎮稱號。
文化旅游:
一龍井又稱方井,建于明嘉靖戍申年(1547),井欄外方內園,青石質,欄長0.74米,欄寬0.54米,井高0.54米,井口直徑0.34米,南側有陰刻草書體馬一龍手跡,約60字,介紹鑿井的時間和
塘馬戰斗是新四軍在塘馬村抗擊日軍進攻的一次戰斗。1941年11月28日凌晨,駐南京、句容、丹陽、金壇一帶的日軍第十五師南浦旅團3000余人、偽軍800余人,以奔襲、合圍等手段分三路合擊新四軍
淳化閣帖石刻位于江蘇省溧陽市別橋鎮西街虞家祠堂內。別橋又叫甓橋,在溧陽北,與金壇的指前鄉相鄰,東北距長蕩湖十里左右,是個商業興盛的水陸碼頭。值得一提的是,街鎮上的原虞家祠堂屋墻壁上,遺存有一
《重修廣惠庵碑記》石刻位于溧陽市別橋中心小學內,年代為明代。為溧陽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廣惠庵始建于宋代,明嘉靖三十一年(1603)重修,清咸豐十年(1860)庵毀,僅存《重修廣惠庵碑記》。碑身
瑪瑙竹葉依門石位于溧陽市別橋鎮馬家村馬家祠堂大門內。依門石又稱戶對或門墩石,常武地區稱之為抱鼓石或騎馬石,大多用青石制作,內側裝飾獅子戲繡球之類的浮雕。2001年7月,溧陽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溧
歷史沿革:
1928年設別橋區。
解放以后改稱別橋鄉。
1958年改稱別橋人民公社。
1983年復為別橋鄉。
1985年改置別橋鎮。
1992年湖邊鄉并入。
2007年,后周鎮、綢繆鎮并入。
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