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悅來鎮 | 隸屬:沭陽縣 |
區劃代碼:321322111 | 代碼前6位:321322 |
行政區域:江蘇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蘇N |
長途區號:0527 | 郵政編碼:223800 |
轄區面積:約88.5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3.48萬人 |
人口密度:約393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11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悅來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取自孔子《論語》“近者悅,遠者來”,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詳細] |
華新村 | ~200 | 村莊 | 因1958年設立大隊時,正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不久,取名華新,喻中華人民共和國新成立、新天地、新發展之意。此后華新這個村名一直延用。…[詳細] |
大方村 | ~201 | 鎮鄉結合區 | 因駐地自然村大方而得名。1958年設立大方大隊。1983年更名為大方村村民委員會。2001年小方村村民委員會與大方村村民委員會合并,設立新的大方村村民…[詳細] |
溝涯村 | ~202 | 村莊 | 因駐地自然村溝涯而得名。1958年設立溝涯大隊。1983年更名為溝涯村村民委員會。2001年方凌村村民委員會與溝涯村村民委員會,設立新的溝涯村村民委員…[詳細] |
肖湖村 | ~203 | 村莊 | 因駐地自然村肖湖而得名。1958年設立肖湖大隊。1983年更名為肖湖村村民委員會。2001年悅北村村民委員會與肖湖村村民委員會合并,設立新的肖湖村村民…[詳細] |
橡佟村 | ~204 | 村莊 | 因境內自然村橡樹底與佟莊較大且較有名氣,取兩個村名首字而得名![詳細] |
薛方村 | ~205 | 村莊 | 因村內薛姓、方姓多而得名。1958年設立方圩大隊。1982年更名為薛方大隊。1983年更名為薛方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詳細] |
棗林村 | ~206 | 村莊 | 120年前這里是一片棗林,后在此建村,故名。…[詳細] |
葉新莊村 | ~207 | 村莊 | 原名新莊大隊,因與其他鄉鎮新莊大隊重名,考慮到該大隊葉姓多,后更名為葉新莊![詳細] |
葉上莊村 | ~208 | 村莊 | 原名上莊大隊,因與其他鄉鎮上莊大隊重名,后更名為葉上莊![詳細] |
雙蔡村 | ~209 | 村莊 | 因境內有蔡莊、前蔡莊兩個自然村而得名。1958年設立雙蔡大隊。1983年更名為雙蔡村村民委員會。2001年上嶺村村民委員會與雙蔡村村民委員會合并,設立…[詳細] |
郭湖村 | ~210 | 村莊 | 因駐地自然村郭湖莊而得名。1958年設立郭湖大隊。1983年更名為郭湖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詳細] |
地名由來:
取自孔子《論語》“近者悅,遠者來”,歷史文化底蘊深厚。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魯國昌平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是對中國歷史文化影響最大的人物之一,在全世界,特別是在東南亞各國也有很大影響,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 孔子詳細信息++
基本介紹:
一、概況
悅來鎮位于沭陽、宿豫、新沂三縣市交界處,轄12個行政村,人口4.2萬。鎮域面積88.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5萬畝。該鎮曾連續二年被評為省級文明鄉鎮,科技、教育等工作也分別被評為省級先進單位,連續三年被宿遷市委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連續兩年被宿遷市信訪局評為信訪工作“四無”鄉鎮。
二、特色產業
該鎮堅持以結構調整為主線,擴大蔬菜、油料、飼料作物種植面積,建立了無公害蔬菜基地和小方蔬菜、悅西食用菌兩個示范園。同時,以“林木產業年”活動為契機,狠抓林業生產,農村所有荒灘及溝渠路道,環鎮路兩側全部建成林地,森林覆蓋面積38%。全鎮楊樹總量達到400萬株,成片林面積1.5萬畝,農田林
榮譽排行:
2023年12月,江蘇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命名悅來鎮為2023年江蘇省衛生鄉鎮。
2022年10月,2022年淘寶鎮名單發布,悅來鎮上榜。
2021年10月,南京大學空間規劃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聯合發布2021年淘寶鎮名單,悅來鎮榜上有名。
2020年9月,阿里研究院公布2020年淘寶鎮,悅來鎮榜上有名。
文化旅游:
豐收井在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悅來鎮澎湖村豐收組,在第二次全國文物普查中被發現,原名為明泉井,是一座唐代生活用井。井臺為整石雕琢而成,外徑1.7米,內徑0.45米,高0.4米,井深45米左右。保
紅圩墓群位于悅來鎮紅圩村2組,北臨沂河,該墓群高出地表4米,現上種植玉米,由數十個墓組成,2003年被盜過,殘留墓磚,結構嚴謹,規模較大,墓群處于紅圩村北,現上為基本農田。遺址北面100米處
賈莊橋位于江蘇省沭陽縣悅來鎮澎湖村東北老宿沭公路,跨柴沂河之上。橋建于公元1952年,橋面寬6.5米,長21米,厚度1.15米.主體為磚結構,所用磚規格為長24、寬12、厚5厘米;單拱形橋,
歷史沿革:
民國時期(1934年)設置悅來鄉。
抗日民主政權時期置悅來鄉。
新中國建國后(1952年)置悅來鄉。
1958年設立悅來人民公社。
1983年復名悅來鄉。
2000年撤鄉改置悅來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