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三茅街道 | 隸屬:揚中市 |
區劃代碼:321182001 | 代碼前6位:321182 |
行政區域:江蘇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街道 | 車牌代碼:蘇L |
長途區號:0511 | 郵政編碼:212000 |
轄區面積:約120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6.93萬人 |
人口密度:約1411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7個社區、16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文化新村社區 | ~001 | 主城區 | 因該社區辦公地點在文化新村內,故命名文化新村社區居民委員會。…[詳細] |
揚子新村社區 | ~002 | 主城區 | 因位于揚子新村居民點得名。揚子新村東臨揚子河,故名。…[詳細] |
江州路社區 | ~003 | 主城區 | 江州路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11,為主城區。…[詳細] |
英雄社區 | ~004 | 主城區 | 因境內英雄村而得名。1983年成立英雄路居民委員會,2002年2月改為英雄社區居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詳細] |
廣寧社區 | ~005 | 主城區 | 因原為廣寧村民委員會,故名。1996年由原建寧村民委員會和建中村民委員會合并而成為廣寧村民委員會,2002年由廣寧村民委員會改為廣寧社區居民委員會。…[詳細] |
中橋社區 | ~006 | 主城區 | 清朝時期,揚中建有三座名橋,即上八橋、中八橋、下八橋,后由中八橋取名為中橋,故名。…[詳細] |
建設社區 | ~007 | 主城區 | 因原為建設村民委員會,故名。1996年成立建設村民委員會,2002年2月建設村民委員會更名為建設社區居民委員會,自此沿用至今。…[詳細] |
金星社區 | ~008 | 主城區 | 歷史地名,沿用至今。1958年命名為金星生產大隊,1983年3月1日變更為金星村民委員會,2002年2月變更為金星社區居民委員會。…[詳細] |
同心社區 | ~009 | 主城區 | 因抗日戰爭時期,當地人民同心協力抵抗日本侵略者,故名。…[詳細] |
豐裕社區 | ~010 | 主城區 | 豐裕社區:位于三茅街道城郊結合部,城北工業園區內,東鄰中華村,南鄰明珠廣場環城北路,西鄰聯豐港,北鄰興陽村,轄區面積3.362平方公里。戶數1312戶…[詳細] |
新民社區 | ~011 | 主城區 | 因境內新民村而得名。1957年為新民高級社,1958年更名為新民生產大隊,1959年更名為新民生產大隊管委會,1995年成立新民村民委員會,2010年…[詳細] |
港聯社區 | ~013 | 主城區 | 新聯村民委員會與沙港村民委員會合并,取沙港之港和新聯之聯,得港聯之名。…[詳細] |
新勝社區 | ~014 | 主城區 | 以“新生興盛“之意,命名。1958年為新勝生產大隊,1983年3月新勝生產大隊更名為新勝村民委員會,2004年更名為新勝社區居民委員會。…[詳細] |
新揚社區 | ~015 | 主城區 | 沿用新揚村民委員會之名。原為新揚公社,1958年改為新揚生產大隊,1983年更名為新揚村民委員會,2004年更名為新揚社區居民委員會,一直沿用至今。…[詳細] |
長江花城社區 | ~016 | 主城區 | 因駐地位于長江花城小區,得名。自2018年得名沿用至今。…[詳細] |
新聯社區 | ~017 | 主城區 | 管轄幾個新建小區,得名。得名后沿用至今。…[詳細] |
中揚社區 | ~018 | 主城區 | 因駐地位于中揚康居苑而得名。2019年得名沿用至今。…[詳細] |
民主村 | ~200 | 城鄉結合區 | 民主村:位于市區東北部,村域面積2.9平方公里,共有28個村民小組,894戶,3405人。…[詳細] |
中華村 | ~201 | 城鄉結合區 | 2004年10月揚中市第二輪村組合并,鐘靈村民委員會和中華村民委員會合并為中林村村民委員會;2010年7月中林村村民委員會和永固村村民委員會合并,復用…[詳細] |
友好村 | ~202 | 城鄉結合區 | 友好村:處揚中市城郊以北1.5公里,南與廣寧村交界。面積1.9平方公里,15個村民小組,589戶居民,人口1598人。…[詳細] |
錦程村 | ~203 | 城鄉結合區 | 錦程村:全村耕地面積980畝,人口720戶,2236人。…[詳細] |
三橋村 | ~204 | 城鄉結合區 | 三橋村:2001年由原三橋、博愛、河南等三村合并而成,區域面積4平方公里,人口4000人。…[詳細] |
大眾村 | ~205 | 城鄉結合區 | 大眾村:位于三茅街道東南,南與勤豐村以環城南路為界,北臨三橋村,西與中橋社區毗鄰,東與普濟村接壤。全村17個村民小組,682戶,2822人,面積1.8…[詳細] |
濱江村 | ~206 | 城鄉結合區 | 因濱臨夾江,故名。2000年南屏村村民委員會和濱江村村民委員會合并組成南江村村民委員會,2010年南江村村民委員會和勤豐村村民委員會合并,更名為濱江村…[詳細] |
企東村 | ~207 | 城鄉結合區 | 企東村:全村面積1220畝,現有19個村民小組,人口2864人。…[詳細] |
興華村 | ~208 | 城鄉結合區 | 興華村:坐落在揚子江畔,被譽為揚中市的北大門。行政區域3平方公里,現有18個村民小組,人口2063人。…[詳細] |
指南村 | ~209 | 村莊 | 指南村:位于三茅街道東部,面臨長江,緊靠泰揚大橋進口,東至國土公園及環島公路風光帶,西至238省道,南至揚子河,北鄰二墩港汽渡。區域面積1.5平方公里…[詳細] |
興陽村 | ~210 | 村莊 | 興陽村:位于三茅街道西北部,南接滬寧動脈,北依萬里長江,238省道貫穿整個村莊,是一個四面環江的島城旅游勝地。2004年由原長興、朝陽等兩村合并而來。…[詳細] |
明華村 | ~211 | 城鄉結合區 | 明華村:由原光明、光華等二村合并而來。現有26個村民小組,962戶,3260人,占地面積2202畝。…[詳細] |
營房村 | ~212 | 村莊 | 營房村:地處西北江邊,是三茅街道最偏遠的村之一,東至營房港邊,與永新村、和氣村、明華村交界,南至明華村12組,西至杜家港與新壩五一村相鄰,北至環島公路…[詳細] |
永和村 | ~213 | 村莊 | 因是和氣和永新兩個村民委員會合并,取兩村民委員會中“永”、“和”之義,故名。…[詳細] |
永勤村 | ~214 | 城鄉結合區 | 永勤村:位于永勤河東南處,面積2.6平方公里。現有25個村民小組,780戶,人口2300人。…[詳細] |
普濟村 | ~215 | 城鄉結合區 | 以當地著名的普濟庵名為名。得名以來,沿用至今。…[詳細] |
地名由來:
因原境內寺廟三茅庵而得名。
基本介紹:
三茅鎮是揚中市委、市政府所在地,由原豐裕鎮、興隆鎮和原三茅鎮合并而成,總面積12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312公頃,總人口13.09萬余人。下轄34個行政村,12個社區。05年,全鎮工業產值57.14億元,利稅5.44億元,05年入選鎮江市綜合實力10強鎮,排在第2位.。農民人均純收入7000元。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幾年來,三茅鎮工業經濟取得了長足發展,基本形成了工程電器、變壓器系列、化工、消防、電子、電站輔機、工程塑料、健身器材、針織服裝、寵物制品、竹藝、管道閥門等十多個門類數百種產品體系,全鎮共有大小工業企業700余家。預計今年工業經濟總量可望突破70億元。
“成就留
榮譽排行:
2018年3月,江蘇省環保廳公布三茅街道為首批江蘇省生態文明建設示范鎮村。
2012年12月,環境保護部授予三茅街道2010—2011年度國家級生態鄉鎮稱號。
文化旅游:
太平禪寺位于揚中市三茅街道雙躍村境內,前身為下東岳廟,始建于清康熙年間,距今已有300多年歷史。下東岳廟原有大小殿堂百余間,為揚中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佛教寺院,“文革”期間,遭嚴重破壞,僅保留下
歷史沿革:
1949年,撤銷三茅市,改設三茅鎮,屬三茅區。
1957年,與大眾、建設2鄉合并,改設三茅鄉。
1958年,設立三茅人民公社。
1962年,分設為三茅公社和三茅鎮公社(后改名城鎮公社)。
1983年,城鎮公社改稱三茅鎮。
1993年,三茅鄉并入三茅鎮,仍稱三茅鎮。
2001年,豐裕鎮并入三茅鎮。
2011年10月,撤三茅鎮分設三茅街道和興隆街道,至今。